APP下载

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

2016-10-21马开银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仿习惯阅读教学

马开银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才能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模仿;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引导、教育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忽缺的责任。

一、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重在培养,兴趣也重在养成。小学生阅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从读图抓起。在小学生眼中,图形符号更具有吸引力,他们甚至是以读图的方式来初步认识汉字的,所以才会出现小孩子写字如画字的现象。而这一点正说明我们汉字的起源,正是来自绘画。可见,汉字和图形本身就有自然的联系。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模仿作用来进行。大人在孩子面前多读书,小孩子很容易无意识地模仿大人,当他们看到大人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时,他们也会像模像样地找本书读起来,甚至可能书都是拿反的。但这种行为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家庭熏陶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课。现在许多家长在看着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自由地去玩,自己在沙发上玩手机。更有甚者,家里喝酒打牌,任凭孩子自己去玩,大人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等到他们能拿起手机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拿起书本。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从家庭熏陶做起。如在晚饭后,父母都坐下来看书,或者拿出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看,就能静静地坐下来阅读。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给孩子一个浓郁的阅读氛围,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离不开必要的引导。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中,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必要的引导是决定学生阅读走向的方向标。引导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阅读习惯方面,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能趴着或歪着身子阅读,也不能在光线阴暗或者过于明亮的地方看书。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读书前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读书前洗手为是为避免把污垢弄到书上,读书后洗手为的是不把书上的细菌吃到嘴里。这些读书的小细节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所选择,碎片化信息、颠覆经典和解构英雄的漫画应该严加控制。一味的搞笑往往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回避,这对小学生思想观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选择具有传统美德和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故事和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活泼的读物,以开阔眼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让学生爱上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的第一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朗读读出语言的美。小学生阅读一定要从朗读开始,这不仅是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还是出于阅读方法的考量。优秀的主持人都曾经公开进行过朗读表演,声情并茂、宛转悠扬、准确到位的朗读是检测作品理解度的有效手段。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做出不同的停顿和不同的语气处理。反过来讲,大声的朗读也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示范,给学生展示朗读所表现出来的美,然后让学生尝试在自发的朗读声中学会控制节奏,把握重点。

其次,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要加强引导,更要激发其积极性,适时展开读书比赛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刺激他们把阅读放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全面把握,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在引导的角度、坡度、难度等方面富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通过写作促进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目的,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写作能力。所以,语文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在一起。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没有目的的旅程,时间久了就会让旅行者感到疲惫不堪,再也难以进行下去。而且,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所阅读所得运用进去,让他们感到因为阅读带来的实际功效,他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喜欢阅读。

三、让学生善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工作就是对学生阅读技巧的练习,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远大的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懂得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书中的话有所辨别和借鉴,而不是盲目地附和。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独立的读书人形象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有的人读了很多年的书,最后成了书的奴隶,凡是书上写的就以为是正确的,达到了迂腐的地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引导的设计应更具有艺术性,通过艺术性、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以有感情的朗读对阅读教材的词句、篇章进行仔细品读,把握阅读文章的内涵,在阅读品味中去感受世间美好的情感,塑造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科学处理上。首先,既要保证每天适量的阅读,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又要避免兴趣一上来就置其它于不顾,而一头扎到书堆里,影响到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其次,阅读要选择恰当的读書时间。一般来说,早晨适合朗读。一天刚刚开始,睡眠中淤积的浊气,可以在大声朗读的同时释放出来,同时呼吸新鲜的空气。早晨起来大脑得到了良好的休息,体力充沛,也适合大声朗读,让耳朵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晚上的读书则适合默读,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不同类别书籍的处理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是广泛的,如果只是读一种书就显得不够,喜欢的种类多了,就容易丢三落四。这些都需要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有的书需要认真研读,需要做笔记,而有的书只要浏览一遍就行,还有些书可以买来放在书柜里等到需要的时候查阅资料。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模仿习惯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