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2016-10-21李雷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信自卑语文教学

李雷

【摘 要】自卑心里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自卑感严重的人,感到自己适应性差、无能、软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都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渐渐形成自卑性格。作为教师,我要逐步引导沟通,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重新融入的整个集体之中。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卑;自信;原因;对策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的太低就是自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突出,学习、生活、劳动、组织纪律等方面都能起带头作用,甚至有一部分人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维持纪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可还有一部分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各方面表现的中规中矩,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较差,遇事不愿意动脑筋,自甘落后。笔者分析,后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这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逐步引导沟通,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重新融入的整个集体之中。

一、剖析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心理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比如,教师和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自己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自身先天缺陷,同学的挖苦讽刺……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自卑。自卑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是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或缺陷,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往往会出现焦虑、失望等心态失衡的情绪,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周围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充满自信,微笑面对生活。

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拾信心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先天和后天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肯定会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用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顾虑,重拾信心。我班有一男生,学习相当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班内好多同学都笑他笨。这让他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整天愁眉苦脸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平时耐心开导他外,还利用语文课堂对他进行心理引导。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学完本课后受到的启发,学生纷纷举手,此时,我把目光投向了他。他在犹豫了一下后站起来慢慢说道:“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说完后,我带头给他鼓了掌,并意味深长地说道:“说的非常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不能轻视自己,也不能轻易小看别人……”其他同学似有所悟,慢慢低下了头。后来,他不再因努力后成绩不够理想而愁眉苦脸了,依然在执着地坚持学习。从他的坚持中,我读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自信。

(二)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唤起学生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演出,之后在班内评比。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根据组内各个同学的能力和特点自己进行分工,分工完毕后,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准备演出。在准备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們在为本组出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放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三)利用教材中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很强,他们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名人的故事,让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来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述了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一个盲聋残疾人如何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来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能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能不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此时,教师可因势导利教育学生: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我们相信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学生定能走出自卑的阴霾。

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善良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提高,情操得到陶冶,引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霾,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谱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猜你喜欢

自信自卑语文教学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