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孩子乐于习作

2016-10-21刘雪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激发阅读

刘雪梅

【摘 要】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就尽量减少学生的做练习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尽情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特别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小品文,从中感悟作文的技巧、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作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就尽量减少学生的做练习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尽情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特别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小品文,从中感悟作文的技巧、人生的真滞。

一、让孩子学会——读

对于长江水这个客观事物,杜甫和李煜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杜甫《忆江南》写道:“春来江水绿如蓝”——美丽如画;李煜的《虞美人》却发出哀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是同一个杜甫,时过境迁,再一次面对长江水,又是另外一番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是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无限愁绪里的特定的心理感受。

二、让孩子学会——悟

读中要“悟”,不悟,读书劳而无功。而“悟”是“心”与“吾”的合成。即“思考的我”“我的思考”。不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性乃思考与独创的统一。为此,我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读孔子的书籍后,向孔圣人提出质疑:“你为何鄙视体力劳动者?”一个小学生能读懂这一些,也归结于她的独特的感悟能力。再者,为考查学生的读中感悟情况,我就经常组织学生读后心得交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可以是有感于文章中心的,可以是有感于文章的章法,也可以是有感于文章的语言)要求学生悟出新意,悟出真情,有创意地表达。

三、让孩子学会——积累

如果说感悟是语言积累的前提,那语言积累是走向表达的中介。读中积累是为以后的阅读提供经验,是为表达打下基础。所以课外阅读中,我让学生熟读,背诵名文名言,古诗词,以及让学生留下深刻感悟的句段。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卡片。

以前读书少的孩子,总是苦于无文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偶尔灵感来了想要有所创新,却心有余力不足,总是草草收场或者干脆换成可以借鉴的现成版本了。而现在喜欢读书的孩子,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感动,他们有写不完的题材,道不尽的话语.无论命题作文还是自选作文,在他们手中都是轻松拿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更多丰富自己语言世界的语言材料。

人的心灵世界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他本来是单调而蕴涵无穷生机的,作文就是心灵之花,它来源于大地,却又装饰着大地,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美好.尊重个性的作文培养方式,就是为了让这一片百花争奇斗艳。

四、自主作文提供创新角度

我始终认为只有学生的目光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才会作成优秀的作文,把孩子的生活范围囚禁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孩子也只能作出老掉牙的习作。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写一个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班上一个程度很好的孩子写了一个傻老伯,在家乡修路的时候义务为工地看管了很长时间,受到村民爱戴。启示是每个人都能为社会所尊敬只要他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个主旨是很好的有点象藏克家赞美鲁迅的话。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个题材很老了,该学生是丛一本作文选上读到了此文,他根本就没有生活经验,只管一相情愿的编上了。尽管文章中心突出,但读来总让人心理不舒服,有一种失真的感觉。而另外一个程度一般的女孩,写了一次到肯得基吃快餐时获得的启。服务员询问要什么,大伯只要白开水,姐姐要咖啡圣代,作者要了草莓味的圣代。在吃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大伯始终恬淡自如,而姐姐却不停的皱眉,我一开始感到甜蜜无比但是吃着吃着就吃不下了,因为太腻了。由此作者想到了人生的几个阶段小时侯的时光就象草莓圣代,在爱的包围圈中虽然甜蜜但总有些不舒服,因为自己总觉得太腻了,长辈的爱几乎使自己窒息.咖啡圣代就象青年时期。求学求职,恋爱结婚,.熬过了入口时的苦涩,就会换来甜蜜的生活。而中老年时期就象一杯白开水,清谈,平静,看似无味,实则拥有人生百味,这是无数经历无数感悟汇成的特殊滋味。两个学生程度不同,为什么后者的作文反而超过了前者?因为后者拥有新的生活经验,新的目光,新的体验。

五、指导好课内外阅读

徜徉在书海中,让孩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不至于在自主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卡壳。 “作文难,难作文。”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烦恼。“耗时多,收效少,教作文难。”也是教师头痛的问题。教师把“作文难”的归因定位于“生活的单调”和“兴趣的缺乏”,采取了许多诸如活动作文、游戏作文等途径,虽然在某一次作文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并没有形成作文能力的“惯性”——当写到另外一篇文章的时候,仍然高喊“作文难”。教师为文臆造生活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也并没有给作文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效益;相反,在某种程度上,骄纵了学生惰性、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雪上加霜,使学生写作文越写越难。

另一方面,我们也奇怪地看到,学生不是为老师而写的文章,特别是那些自己写给自己看的“自由作文”,倒是显出学生的翩翩灵性来,语言的清新、自在、洒脱,感情的真实、细腻、深刻,常常让教师大跌眼镜,令人享受到习作之美。也许作文教学的成功,只是在摘掉这一片小小的“叶子”而已。其实阅读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是解开学生习作千千结的一把钥匙,也是那片遮挡了大千世界的“叶子”。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才是解决作文难的根本所在。

对语言的感悟应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读熟才能升华感悟。而我们要求学生不光是读中有所思考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悟。凭着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難以达到量的积累、质的升华(感悟能力的快速提升)的。所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捷径。让学生徜徉书海,享受到习作之美!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激发阅读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