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2016-10-21王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素材渗透

王华

【摘 要】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非常重要,策略很多。我们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把控“渗透度”,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素材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创设情境不仅要考虑现实的真、儿童的真、更要考虑法制知识的真。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熟悉而听闻的生活中提取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法制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激发起学习法制知识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情境真实的才是最可贵,简单的才更有效,自然的才是学生想认识的。那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邓小平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也应该如此,“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实用、最基本的途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对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以便开展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法制教育的素材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素材,寻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教学中,既不能把數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配以图片进行形象的说明,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不仅能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实用化,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初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如,三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第59页第五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能在下面国家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在这儿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国旗的简单知识,进而形成守法、爱国的思想。

三、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鉴于此,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的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8人,准备合乘一辆核载70人的客车,行吗?学生用已有知识解答后,教师指出:有的同学认为,只多5个人,挤一挤就可以乘一辆车了,可以吗?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此时,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2009年 10月28日,贵阳市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 15人受伤,翻车车辆核载19人,而车上却坐了28 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现象。就此,可小结指出:客车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借此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又如,三年级学生学过简单的统计,其中有一道题为: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不按红绿灯的指示下行驶,就是不遵守交通法规,然后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与讨论后,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此时,教师就可以有机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使学生明白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四、在教学情景、问题设计及游戏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学生知道:图中优美的环境是通过大家热爱和保护得来的;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是为了保护环境;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从而向学生简单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亦或在教学统计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非法开办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适时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法制教育情境引入,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让学生体验法制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学一年级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时,我向学生讲述:每年的3、4月份某县清明节人们烧香纸祭奠亡灵引起的火灾致使大片森林被烧毁,我们的家园遭到破坏,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再出示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情景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图中的小朋友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让孩子们认识到优美的环境是靠大家的保护和创造才有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周围的环境。借此情境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种子。这样的法制教学渗透为其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打下了基础。归属于一个简略的渗透法制教育问题情境,却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状态之中,正是本次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教学所要追求的实效性的目标。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素材渗透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