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16-10-21杨彦郭爱国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职院校

杨彦 郭爱国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系统提出了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构成要素、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从而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高效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降低,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并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入学成绩差距拉大,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100分左右,有的学生高考分数超过三本分数线,而注册生的分数却连最低省控线都不到。不同层面的学生由于起点不同、认知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等原因,致使他们在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往往都是基础素质培养为主,如何在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未来就业竞争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才能有效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一定发展进程中所积淀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行为品格的总和,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综合素质教育是非专业性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意识到高等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的比例失去平衡,因此提出“人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所具有的知、情、意三大维度的特点,在注重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同时,重视情感教育和个人心理品质的教育,对我国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我国在建国之初,高校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强调专业教育,长期以来文理分开、学科分隔,学生知识面窄、社会变通能力不强。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程,关于高职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的测评基地的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等方面。

二、高职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和原因

目前,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学习目的明确,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价值观缺失,思想意识淡薄,追求享乐主义,学习动力不足。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很多。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始终围绕着高考指挥棒,缺少对素质教育全面且系统地实施,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模式培养学生,注重对学生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总认为是高考失利,在同龄人中没有优势,自卑心理滋长,心理压力加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心。加之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普通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注册入学的学生对口单招录取的中职毕业生,生源构成相对复杂,基础和层次的不同,实施高职综合素质教育的难度将增大,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三、高职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构架及研究

(一)构建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综合素质教育构成要素

从分析高职院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出发,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意志品格、能力结构、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的要求出发,探讨基于不同生源情况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特点,从而明确其要素构成。具体内容见下图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生源类型和层次的不同,致使生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应对其分别培养、分班教学,加强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的衔接,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多途径出口,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对学生实施分层培养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研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允许高职院校给参与不同学制学习的毕业生分别颁发相应级别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级别主要依据学制的年限、学生的技能水平、发展潜力来区分。

(三)构建基于职业化发展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具体特点,积极深入地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营造、教学内容渗透、教育形式摸索、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文思维等,把人文知识化作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体现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并注重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使其善于在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创造有利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通过开发融文、史、哲、艺术方面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学生社团活动,加强校企合作,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等形式,来彰显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深入到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职生远大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要特别抓好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教育,要开始就自觉地约束自己,形成好的习惯,好的作风。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明确学生的职业动机,把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为目标,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正确构建价值观体系。

(二)加强科学文化素质

1.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项着眼于高职生全面、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应以大学生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和感恩生活为主线,以服务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为目标,以跨学科的教育集成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多种方式方法的教学,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加强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步调整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打破仅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的固化观念,全面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在必修课教育教学中,逐步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并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逐步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和科目,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为平台,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在职业生涯规划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单单靠社会环境的熏陶显然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学生自身内力来转化和推动。高职生常常感到前途迷茫,精神空虛,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辅导及规划,建立自身职业计划。学生通过职业计划有助于提升自身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如何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我,调整择业心态,合理自我定位,意义重大。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突出每学生的个性,即根据学生个性条件和要求,再结合相关职业发展前景,制定符合学生个性条件的合理的就业方案。校方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介绍,包括相关行业发展前途和就业难度。就业目标定位除了学生的学业目标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目标和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目标等方面择业意向的测试,了解学生的特长及兴趣,帮助学生分析理性职业选择,帮助学生建立可行的职业计划。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是新形势下人才结构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体现时代发展的总体体现,对学生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对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素质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由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品质养成为目的的育人综合体系,同时通过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断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