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2016-10-21施轶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失业毕业生制度

施轶佳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经济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高校、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制度的改革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許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是我国的栋梁,是人才资源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帮大学生摆脱就业困境,培养其正确的就业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期,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大学生是我国的栋梁,是人才资源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经济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高校、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毕业等于失业”是当代大学生对现状的总结,尽管有些消极但也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困难。虽然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出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况,待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愈加严重。更加讽刺的是有的地区和单位出现“招人难”的问题,这与就业人数多的问题看起来像是矛盾。也说明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比如高校生自己的素质、能力、理念和心态,用人单位的要求、性别和地域的歧视,高校教育的方式和结构都可能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从众心理

在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随大流的心理。具体表现为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缺乏目标和自我职业规划,一味的追求去发达城市及地区就业,比如“北上广等”。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则,漠不关心,完全不考虑自身的特点、专业、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限制。此类大学生从性格上来说,多是缺乏主见,容易受到他人思想影响的人群,很容易脱离自身情况和就业的客观环境,自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最近几年刮起的“公务员热”,不少大学生千军万马在一个岗位上竞争,拼的你死我活,殊不知有几个人可以如愿以偿呢。

(二)企业缺乏对大学生的理解和包容

高校的扩招,让高等教育的实质渐渐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精英式和小众式的教育,而变得更加的大众化。与此同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而就业市场的规模却远远无法跟上教育扩张的幅度和速度,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面临更大的选择空间。应聘学生的增多必然会让企业的招聘门槛水涨船高,一些企业开始在经验、专业、学历、学校、甚至是年龄上进行层层筛选和淘汰。特别是在工作经验这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其必然不会具备太多的工作经验,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被挡在门外。这也是当前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原因所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大学生资源日益丰富、企业选择余地不断扩大的当下,企业对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包容和理解。

(三)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第一,从高校的毕业生供给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就业自身就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在社会劳动力市场里,一般人员过剩,而技术型特别是顶尖技术型的人才非常缺乏。大学毕业生尽管拥有一直文凭,但是其不具备就业所需要的技术,也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很很容易就被划归到一般人员上去。

三、对策与建议

(一)基于政府角度

第一,各个地方的社会保障和劳动部门要强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政府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并给相关培训机构足够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地方要建立起创业培训服务平台,面向各种高校学会开放。同时,政府要设创业支持资金,结合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及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通过创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可以实现就业压力的大幅降低。

第二,政府要多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并给予其在条件和经济上的支持。

第三,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职业信息,制定满足大学生需要的实习和实践机制。并且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尽可能的多组织大学生去参加临时性而且有报酬的工作,为大学生今后踏入社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二)基于社会用人单位角度

学校和企业应当加强联系,用人企业积极投身到对学生培养的过程,按照高校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高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赢,同时也实践企业在保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应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企业发掘更多的人才。与此同时,企业参与到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让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录用和考核员工,降低从其他途径招聘产生的招聘和培训费用。同时,企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全面的置业观念,让大学生在校内期间就了解工作的特点,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快速成长。

(三)基于大学生角度

大学生要积极扭转错误的就业思维,科学的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校园期间就进行职业生涯得到规划,让自己明确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推动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奋斗。大学生要积极主动的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积极收集相关行业信息,为求职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大学生还要勇敢的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和不合理的歧视,只有抱着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无往不胜。

结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在失业状态下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这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不利的。所以,建立健全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非常必要,关系到教育的有效性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春媛.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4.

[2]马木提江.赛买尔.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4.

[3]商祺.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问题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4.

[4]胡舒,潘峰.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初探[J].当代经济.2015.

猜你喜欢

失业毕业生制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