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曲线配合

2016-10-21王鸿林君

科技风 2016年8期

王鸿 林君

摘 要:曲线作为汽车设计的重要造型语言,对于车身姿态表现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造型的轮廓,更是视觉结构的骨架。本文通过对曲线角度、曲线平行、曲线关联的分析,探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曲线配合以及优化方式。

关键词:汽车造型;曲线角度;曲线配合

仔细观察每一辆汽车,我们不难发现车身表面线条极其复杂繁多,有边缘线、特征线、曲面与曲面之间的相交线等。在所有线条当中,曲线表达空间的方式相对较广,它有别于直线在长度上的单一变化,即将线的曲度和长度相互融合,通过弧度、角度、长短比例的变化来表现车身的形体关系与前后距离,从而产生强烈的透视感与灵动感。

一、曲线角度

曲线角度是指两条相对应的曲线中的任何一条与另一条相叠合时必须转动的量度。它不仅决定曲线之间的走势关系,同时还会影响人的视觉感知方向。曲线角度的变化在车身造型中具体表现为相交、夹角、平行三种形式。

(一)相交线

曲线的相交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线条的延续性与流畅感。按照惯性思维,人们在观察两条相交曲线时,会在心理上产生“曲线交点期待效应”,它会引导人们的视觉线向交点方向延伸,阻碍观众对曲线走势的整体观察。即使两条线都很流畅,视觉的聚焦点依然在交点部位,而非流畅的线条。因此,为了避免相交线給人们带来的视觉误导,在设计时,通常会采用强化其中一个线条,弱化另一条的方式来处理那些相交不可避免的部件,如门缝线、尾灯轮廓等。如此一来,即便两条线相交,也不会显得太过冲突,而视觉的焦点也只会聚集在被强调的曲线上,保证了整体造型的流畅。这对于将风格定位为动感、流畅的车型至关重要。

(二)夹角曲线

夹角曲线是指在车身的可视范围内,没有相交的两条曲线的距离,会呈现出一种由大致小的变化,并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这种变化规律会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动感。[ 1 ]可见,对线条距离的把握将成为设计的关键,如果两条曲线相距较近,则趋于相交,动感随之会被削弱;若两线之间距离跨度过大,则缺乏联系,动感也会被减弱。另外,排除干扰保证线条的完整性,也是增强夹角曲线延展性与流动性的关键因子。因此,夹角线条的运用需在一个面积比例较大且其他元素较少的空间之上。众所周知,汽车侧面除“门把手”外没有其它多余视觉元素,这使其成为表现的理想载体。设计师可采用夹角曲线作为主要特征线来表现车身的腰线与裙线,这会使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车在往两条线的交点方向飞驰,动感油然而生。

(三)平行线

车身平行线与夹角曲线不尽相同,前者相比后者两线之间的夹角相对较大、距离较长,在视觉上呈现平行关系。由于两线间的距离略高,线之间的交点会长于一般曲线,观众在心理上对于交点的期待会停留在远处,这使得车的横向比例在视觉上显得更长,给人产生较强的稳定感。这样的侧面特征线无疑对于追求稳重大气的高级车是最好的选择,如劳斯莱斯、宾利等。

二、曲线平行配合

曲线平行作为一种较为逻辑、理性的配合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线条之间的“走势”关系与提升车身造型的品质。“走势”关系是一种比空间关系更深层的视觉形式,它能够将表层的视觉形式带入深层的空间关系中,并将其高效地组织起来,最终产生一种符合人的审美意识的视觉形式语法或审美法则,即对称、均衡、调和等。[ 2 ]对设计师而言,如何将相交、夹角两种形式,优化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理性化的配合方式是一种考验。汽车是一个繁琐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林林总总数以千计的部件,如果线条间的配合性设计不好,将导致各造型语言松散,使得整个汽车造型毫无品质可言。

(一)平行配合优化方式

为了增强两线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进一步提升曲线的平行配合,下面将介绍五种曲线的优化方案。(如图1)

①不相交曲线:两条曲率相近的未相交曲线,改变其中一条,使两条趋于平行。

②不相交曲线:两条曲率不同的未相交曲线,将曲率较小的B曲线靠近A曲线区域,改变其曲率,使两条线具有平行的趋势。

③单次相交曲线:改变B曲线走势,使其相交后继续延伸的线条与A曲线保持平行。

④两次相交曲线:改变B曲线走势,使之平行于A曲线,将原有相交后形成的封闭三角形转化为成梯形。

⑤夹角曲线:配合A曲线,改变B曲线走向与之平行,以达到逻辑理性化的效果。

(二)平行配合的变化

由于汽车车身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空间,所以曲线的平行配合并不像数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绝对平行。当平行线中任意一条改变自身位置或走势,将其中间部位或某一方向向相对应的曲线靠近时,两条“平行等距”的曲线将会转变成有“间距变化”的规律曲线,但两线仍然是永不相交,只是两线间的距离由一个常数演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这既保证了线条间的逻辑联系,又使两线之间构成的曲面更富有弹性和更加生动。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概念车型的前脸部位拥有很多的平行配合曲线。例如:发动机舱盖前端上部的折线与前风挡下沿的折线平行;轮拱曲线与前发动机舱盖曲线之间也是平行关系;前大灯总成部分也有一组具有规律变化的相交、夹角曲线,虽然曲线间的走势各自不同,但主次分明,飘逸流畅。所有曲线在保持平行配合的前提下,通过线条间虚实、轻重、宽窄的变化,彰显出一種缜密、理性,又不乏激情的外部特征。

三、归纳曲线关联

以上综述,在汽车造型设计时,必须从车身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寻求各部件曲线之间的配合关系,尽量使用简洁的线条作为视觉语言,将各造型部件关联起来。无可非议,汽车作为现代视觉艺术的代表性产物,它蕴藏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这种逻辑关联性包含着诸如秩序、平衡、对比等概念。这种关联性预示着视觉语言并不能独立的引起“有意味的形式”,只有它们共同建构的配合关系才能实现如此功能。一条线的长短、强弱、形态只有在与另一条线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它从来都是整体形式结构的一部分,必须保持自身处于紧密联动之中。因此,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准确的归纳线条间的“逻辑关联”,用来归纳逻辑的线条越简练,整车的造型就越简约,逻辑感和理性美就越强。

参考文献:

[1] 兰巍.理性化汽车造型的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 付璐.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