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实践探究

2016-10-21解苗苗郭丰鑫

科技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生态保护

解苗苗 郭丰鑫

摘 要:自古以来,河道治理就一直是各朝各代的工程建设之一。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河道治理的认知和技术也在逐渐提升。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理念和实践便应运而生。为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是现代河道治理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原则;生态保护

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提出和发展是人们在认识到传统河道治理的危害之后的反思和改变。人们的意识已经从与自然对抗转变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除了满足基本的泄洪防灾功能,还需要尽量的对原有的生态体系进行保护,并保障对传统水利建设出现问题的生态修复。

一、生态水利的内涵解读

生态水利是现今生态文明时代水利工程的新观念,与传统的水利建设有本质的区别。生态水利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遵循人类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整体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的崭新方法和途径。是为了实现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绿色、有机、可持续的发展。

二、传统河道治理方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传统河道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泄洪防灾,借助于工程措施来提高河道的排涝和河堤的防洪能力。治理形式单一,缺少因地制宜的生态型设计。虽然防洪排涝的性能较好,但是,在河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很少考虑到河道的生态环境,以及河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成之后,便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破坏了河流体系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河流内生物大规模的减少和迁移,河流两岸的动物难以下河觅食,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景观丧失自然性,水质变差或恶化,河流丢失可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功能[ 1 ]。甚至诱发地震、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危害,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生态水利治理河道问题。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水利的发展,以及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影响,在河道的治理工作中,我们要以原则为基础,以安全为保障,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的。

(一)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原则

1.尊重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水利具有综合性,在河道的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也要做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水利的根本要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之后,认识的提升和回归。河道是在大自然漫长演变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对环境也不断的进行着改造。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人们才逐渐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具体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的方法以及建筑材料和工艺。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要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再仅仅是防洪、泄洪、导水等等,还要包括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对水资源环境的改善。改善水利生态环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保障作用,也是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动。

3.坚持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水利服务社会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生态平衡稳定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今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我们必须要做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从农业社会开始,建设水利工程就是为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发展到现在水利依旧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而服务。水利工程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体系构建

1.构建高质量的生态水利体系

基于水利防洪泄洪的基本职能,要求我们在构建生态水利体系时首先构建和完善防洪泄洪体系。遵循以泄为主、泄蓄兼并、堤库结合的主要方针,采取上蓄、中防以及下泄的措施[ 3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注意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河道治理。

在堤围建设时注意与受保护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对受保护区域在水文上做详细的了解。在治理中以防洪泄洪和水环境的保护优化为主要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逐步构建生态水利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构建水生态保护系统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重要环节,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材料,措施和办法,保护河流资源、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系统要始终贯穿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包括在清淤清障、堤围护岸和滩涂围垦等。

四、现阶段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一)缺少科学性的规划调查

在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初期调查中,往往只基于水利工程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河流周围进行原有的生物学,环境学,人文学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研究。

不同地区的河流湖泊之间水文都有较大的差异,在调查中应该分区域、气候、生物种类等来展开工作。

(二)缺少实践性的经验

对于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探索中,国内缺少实践性的经验,在河道治理方面没有完善的科学体系,而且我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验证和充实这个过程。

因此,我们应积极的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治理经验,以受保护区域的现实环境为基础,借助國外适用的技术和办法,进行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工程。

(三)公众生态水利治理河道观念意识淡薄

公众对生态水利的理念认识模糊,参与度也不高。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宣传,促使公众能够对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积极的参与到对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工程建设和保护之中,确保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在河道治理中我们应树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理念,遵循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原则,构建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河道治理工程更好的向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及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龙.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 毛启艳.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30.

[3] 杨龙.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生态保护
关于建昌县生态水利建设的探讨
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河道生态水利设计的探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