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2016-10-21雷彬

科技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雷彬

摘 要: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健康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贫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分析贫困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高校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为高校组织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贫困生;学生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具有自身的思想行为。在思想行为方面,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生一般表现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在平时的聊天过程中,聊天话题极少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另外,受自身身份、家庭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所承受的压力更大,进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2)存在“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为此投入大量的贫困救助资金。对此,贫困生不仅不念感激之情,反而认为国家资助贫困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有些贫困生,一方面接受着国家的资助,另一方面在消费上盲目攀比,进而引发其他同学的不满。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说,受消极思想、攀比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容易迷失人生方向,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存在失信问题。高校在认定贫困生的过程中,一些贫困生过分夸大自己的贫困程度,甚至通过拉票的方式获得贫困指标。对于高校来说,认定贫困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贫困生已经不符合贫困条件,而原来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疾病等成为贫困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贫困生隐瞒自身的条件,就会增加认定贫困生的难度。另外,在归还助学贷款方面,部分贫困生存在故意拖欠、逃避偿还助学贷款等现象,这些失信行为,一方面导致银行对部分高校学生实施了限贷,另一方面增大了学校的催款压力,未来催缴学费,使得高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二、贫困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问题

在心理方面,导致高校贫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在认知态度、认知方式上,高校贫困生存在偏差,其次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环境贫困,其城乡观念非常强烈,使得自己产生悲观心理,进而难以融入集体,第三是缺失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我国高校普遍实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贫困生资助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在时间方面,需要对贫困生实施资助前、资助中、资助后的动态管理。在资助贫困生的实践活动中,一些高校侧重资助前、资助中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资助后的管理,主要表现在确定贫困生资助对象和发放资助金方面,没有监督资助效果。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在资助贫困生时,一方面需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另一方面需要给予精神方面的帮助。从根本上对贫困生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国家给予的关心和照顾。

(三)缺失诚信教育

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没有重视贫困生的诚信观教育,导致其诚信意识较为薄弱,一方面高校的贫困生还贷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加,对于许多贫困生来说,贷款、还款是一件较为陌生的事情,并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属于首次贷款,所以需要对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弄虚作假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失信的成本非常低,例如为了获得贫困指标,出现拉选票行为进而影响学校的公平性,对此,高校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惩罚。

三、高校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辅导员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常用的方式主要有谈心、实地走访等。

其次辅导员与贫困生之间建立朋友关系,赢得贫困生的信任,疏通贫困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为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全面掌握谈话技巧和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奠定与贫困生沟通交流的基础。

最后辅导员需要正确认识贫困生这一社会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回避、勇于面对。

(二)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高校需要对贫困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贫困生搭建一个倾诉平台,为贫困生咨询遇到的问题提供方便。另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借助网络为贫困生开展咨询活动。

(三)对贫困生加强自立成才教育

对于高校的贫困生来说,造成经济贫困的因素比较多,一方面有的来自家庭、社会,另一方面也存在自身因素。家庭、社会已成事实,无法改变,自身因素可以进行改进。为此,高校需要对贫困生组织开展自立成才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解决贫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立成才教育也可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思想,改变过去的“等、靠、要”等消极思想。

(四)对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

当前,高校在推行助学政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贫困生的诚信问题。针对这种诚信缺失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需要将诚信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为此,高校在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时,一方面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另一方面针对贫困生组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关系到贫困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同时还会影响到贫困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黎志明,项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統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6).

[2] 徐吉,钟明洁.人文关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指向[J].高教与经济,2010(01).

[3] 郭沛.希望基金会: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