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浅析
2016-10-21王征喻俊瑞李文义
王征 喻俊瑞 李文义
摘 要:军队装备的维护保养在现代化战争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军队在野外作战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部队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强调了维修人才的培养,体制机制的转变,维修方法的拓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研究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野战维修;战斗力
随着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部队野外实战化训练强度逐年增大,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频繁动用,现有野战装备维修体制越来越不适应部队保障需求,成为部队野战装备保障“短板”。
针对网络平台的引入,建立相适应的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体制尤为紧迫。
一、以队伍转变为抓手,强化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的人才基础
一是维修人才野战化转变。要把装备维修延伸到野外实战环境,从而满足部队野外实战训练装备保障需求,装备维修人才也将面临更大挑战。一方面是野外维修技能挑战。就是要把“家门口”维修模式,拓展到野外环境的装备维修,在野外复杂环境中,创新传统装备维修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野战维修人员军事技术挑战。为了适应野战装备维修保障需求,每一名装备维修人员,要做到装备在哪里,维修保障就在哪里,这就更需要装备维修人员从单一保障员,上升为既是保障员又要是战斗员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维修人才的信息化转变。要采取多种方式对野战装备维修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三种能力:1)数据库构建能力。要具备构建装备维修数据库能力,要使装备维修数据库具备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分析、故障定位等功能。2)信息化平台操控能力。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输入数据库指定参数,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和远程维修保障任务。3)装备数据采集能力。要掌握装备维修数据采集所需的电压、电流、音频、视频等参数的方法,为数据库的补充提供可靠信息来源。
三是维修人才的精准化转变。随着新型装备逐步配发部队,与之配套的设施设备也已陆续配发,并且种类多,型号杂,技术含量高。因此,在野战装备维修人员配备上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野战专修人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年轻的技术骨干相关野外修理能力,形成新老搭配的野战维修梯形人才结构,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有计划地保留具备野外装备维修技能的骨干,在干部选退和士官改选时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使野战装备维修人员精、诊得准、修得快。
二、以保障机制为牵引,优化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的管理效能
一是创建装备维修多元保障机制。随着我军转型建设的不断深入,部队保障需求与现有保障力量薄弱的矛盾更为突显,我们要创新适应野外条件下新型多元保障机制,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网络综合装备维修保障系统,以部队装备保障单元、行军途中地方快修保障单元、装备供应合同商保障单元和军地专家保障单元为分支,各装备故障现场为节点。采取以部队装备保障单元为主,灵活利用行军途中地方快修保障单元,专属故障供应合同商保障单元对口负责,疑难故障军地专家保障单元会诊的方式,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装备野外的快诊、快修。
二是创新装备维修经费使用机制。实施装备维修保障的过程,也是经费的动用和使用过程,在总体上不增加国防开支的前提下,要发挥经费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保障单元积极性。
1)建立网络账户。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建立军地经费来往账户,要做到野外保障完毕,经费到位。
2)实行经费浮动。要用经费的浮动区分装备维修保障活动,要将经费的上浮倾向于战时保障,倾向于野外保障,倾向于高效保障。
3)网络招投标。将供应合同商保障能力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进行量化,在同等条件下网上招标,择优录之。
三是创立装备维修系统评估机制。要推进装备维修系统评估机制建设,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下,量化评估野战装备维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野战装备维修保障效能最大化。
1)人力评估。要将投入军地野战维修人员数量,与排除故障时间和野外环境因子匹配,评出单元保障能力;
2)物力评估。要统计动用野外维修保障工具、零配件种类和数量,量化零配件使用时间与寿命,搭建投入少、效益高的物力体系。
3)财力评估。要使野战维修保障经费,在网上流转、评估,保证财力使用透明、安全、高效。
三、以方法拓展为目的,适应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的保障需求
一要向信息化维修拓展。要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时刻跟踪野外武器装备运转情况,探索强化保障能力方法。
1)拓展保障力量。要成立野外应急装备维修保障分队,利用网络动态、科学调配,提高保障力量使用效率。
2)拓展故障信息采集能力。要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获取装备信息,在远程通信指挥系统下,使每一名战斗员,具备相关数据采集能力。
3)拓展故障诊断排除方法。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指导维修,使维修人员从网络上直接获取装备维修信息,用以满足野外装备故障的精确诊断和快速排除。
二要向立体维修拓展。要建立纵横相连、高度融合、系统集成的立体装备保障体系,要使信息化野战装备维修模块化。每一个单元既可分散行动,又可集中组合使用,还可以视需要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保障能力的保障体,灵活拆卸组合。根据保障的特点,打破空间局限,将地面伴随维修保障与航空器材空中保障维修保障相结合;根据装备保障合同具体分工,将军队内部维修保障与合同商维修保障相结合;根据装备维修保障的难易程度,将.逐级维修保障与越级维修保障相结合。
三要向超前维修拓展。要灵活应对野外环境中的装备维修保障,就要树立超前意识。
1)超前预警预判。要把武器装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与野外复杂环境相匹配,并纳入信息化网络数据库,对规律性的故障做到预警预判。
2)超前器材储备。要研究部队野外行军特点,超前搭建零配件储备网,科学布设野外零配件储备库,缩小装备器材的投送距离。
3)超前研究新课题。及时研究信息化野战装备性能结构和主要用途,探索新型裝备野外条件下故障规律和排除方法和修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部队修理与验收技术条件[M].北京:兵工出版社,2015.
[2]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装备发展战略努力开创装备保障新局面[M].解放军报,2015-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