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2016-10-21李文汉
李文汉
摘要:“营改增”的试点实行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向前前进了一大步,因此我国的税收制度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制度也要作出适当的调整。这实质上是我国经济市场本质的要求,现结合“营改增”的背景与现实意义的特点,深入分析“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问题。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意义重大。这一改革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诸多影响和变化,企业要主动适应营改税制度改革的影响和变化,应在總体层次上加强对涉税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加强与税收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在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中营改增的作用
营改增的前后价税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没有实现“营改增”的时候,价税有进项税和真实的成本两种方式,其主要依据还是成本;“营改增”实施成功后,开发票的专有人员决定了销项税和进项税的抵扣程度。
(一)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花费
首先是在混泥土这方面的花费。由于混泥土在抵扣的过程中需要增值税6%,导致有5.6%的本金损失。其次是在木材、钢筋、水泥这三方面的花费,尤其是木材的成本将有11.5%的损失,最少有13%的增值税,这还是在没有税的情况下。而水泥、钢筋这两种材料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只有14.5%的成本损失和17%的增值税。最后是花在建筑地上的费用。建筑地通过抵扣3%的费用税款,从而导致了2.9%的本金损失。
(二)人工的费用
在工程的总造价的过程中人工的费用占有主导地位,各地区在税法方面是根据人工费用的征收而制定的规则,分别在两类问题上凸显的:第一类是根据具有法律意义的劳动合同直接进行劳动服务,并且需要交纳有5%的服务费,这种营业税是属于服务行业的。另一类是将工程分散后承包给不同的人,将这种建筑方面的营业税按照3%的比例交纳,并且相关的建筑行业还需要真正的发票的开具。
二、财务报表在“营改增”过程中的情况
分析财务方面的相关数据是会计在实施了“营改增”后在核算过程中的发展。公司的会计不但要科学的分析所在公司的财务情况,而且对于数据的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在监督、核算以外的职责。会计能够合理的、快速的、正确的进行财务核算,最关键的是关于财务的数据是真实的。会计的管理职责内,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利益起伏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公司的实际税收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由此可见,“营改增”对于营业利润有很大的作用,公司的利润要想上升,那么在修改后的税后收入则需要提高,这是根据“利润/主要营业的行业收入=营业的利润”来计算营业利润的方程式得出的结论。在这些以外,利润表的汇总中也没有凸显增值税的变化,而且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增值税的解决方式也不同,和平时的营业税有些本质的区别,并且对于会计的要求是质量作为第一目标,但是还会有数据出现误差,这就使公司在年终总结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紧抓核算过程,始终坚持“营改增”制度
(一)实时检测在公司营业过程中“营改增”的优势与劣势
两年前,我国就已经将“营改增”方案投入到了不同的地区进行实验,为了实时监控到“营改增”对各公司带来的影响,每个公司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完备的监督、评价规则,尤其要以会计部门为主要组成部分,建立相关的督察小组,将结合我国的最近、最全的税收条例,从而规划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在面对“营改增”的突发状况是,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各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养为税务改革提供人才,与此同时,公司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及时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营改增”的有力保障,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核算明细、会计处理、相关项目等几方面关于税务的问题,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都需要及时整理。
(二)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力度,提高会计财务的处理能力
从根本来看,会计核算的最基础的影响行为就是“营改增”所带来的。各公司通过提高会计的核算能力,正确、真实的记录增值税在各阶段的变化,将增值税的特性作为链接,始终坚持会计的规则这几种行为,从而降低了“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平时在买卖过程中,为了提高税收,需要加强增值税开具发票的相关规定,而且要及时改革财务的管理模式。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其存在的优势及降低税收压力的好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面对“营改增”带来的利弊时,要积极应对,寻找使企业尽快适应“营改增”的方法,比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根据“营改增”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适时调整经营策略、采用可行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手段、加强票务管理、加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1]汪华林.“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3 (22):243-245.
[2]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21-23.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