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策略研究
2016-10-21杜春
杜春
【摘 要】“康美”特色课辅课程建构要体现“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核心文化,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建构逐步体现“康美”文化理念,达成培养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润泽孩子,立德树人”,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康美”文化;建构;特色课辅课程;策略
康庄美地小学校是重庆市委市府于2012年为康庄美地公租房小区配套建设的一所小学校。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辅助活动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每位家长的殷切期待,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迫切需要。学校布局设计规范、功能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有开展课辅的硬、软件条件。
一、康美文化的内涵
根据校名,学校取“康”和“美”二字作为核心理念,打造“康美文化”。所谓“康美文化”,就是按照“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去办学、治校、育人,成全“孩子健康美好的童年生活”,成就“教师健康完美的教育人生”,达成“学校健康臻美的育人殿堂”之崇高追求。学校紧紧围绕“康·美”文化为核心,努力践行“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品质优良的康美少年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建构“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策略
(一)课程建构策略
课程建构总体思路。“康美”特色课辅课程建构要体现“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核心文化,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培养“康美少年”的活动课程目标,积极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围绕学生身体素质康美、心智精神康美和社会适应素养康美三大领域,开发四类课程辅助活动内容体系:一是按照晨颂活动、午读活动、暮省活动“三板块”思路,开发“康美”儿童活动课程,致力改善儿童当下生活方式;二是按照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两板块”思路,开发“康美”体艺活动课程,成就学生健美的人生;三是按照科学考察(调查)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科学种植活动“三板块”思路,开发“康美”创意活动课程,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质;四是按照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自然“三走进”思路,开发“康美”社会实践课程,涵养学生“美人美天美地”的社会化品质。
“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建构,是在基于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建构的。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一是陶冶情操,培养品德,涵养“康美”人格品质;二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完善“康美”心理结构;三是发挥特长,增长才干,形成“康美”个性特质;四是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自我保健能力,形成“康美”体魄。概而言之,建构“康美”特色课辅课程,有利于培养“康美”少年。
(二)课程实施策略
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有效开展,将确立的课辅课程纳入课时计划,保证上课时间。一是“康美”儿童活动课程开设时间为晨读、午间,一至二年级的《读写绘》、三至六年级的《童书共读》安排进校本课程,分布在周一至周五的不同时间里;二是“康美”体艺活动课程,“康美”创意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的课辅两节课,以便集中管理、加强指导。三是“康美”社会实践课程,每學期安排一次外出实践活动,两次进社区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选课为主,学校协调为辅。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共同需要和不同潜质、兴趣和特长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二-六年级学生打破自然编班,组建课辅课程项目班。学生选课以自愿为主,学校协调为辅。当发生某科选修的人数过多时,由学生、班主任和教科室一起协调,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建议学生选修其它学科,要求每生每学年选学一门课程,一学年满时再选择其他学科。由于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对学校环境、教师不熟悉,自主选课能力还未形成,采取教师走班的形式,具体操作是一年级开设书法、艺术、体育、科技、手工五门课辅课程,由5位教师循环到各班上课。
教师自愿申报课程,学校审核通过。针对愿意开展课辅课程建设的老师,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填写《课辅课程项目申报表》,理清课程名称、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交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对审核通过的课辅课程项目,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实施。
(三)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自主学习探究+统一培训的策略。学校通过构建核心办学理念,为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建构指明方向,而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建构又为理念搭建起了支撑平台。康美特色课辅课程的建构,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参与。原则上学科老师都要有自己的课程,能根据已有特长和爱好,争取在课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做出亮点和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多数教师亲自参与课辅课程的选择、实施及改进,自主研究,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给教师自由创新的空间,尊重教师改革精神,倡导个性化教学特色,让教师们根据自身实际将才智与潜质发挥到极致,创造性地推动国家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程。找到和进一步提高自身兴趣、爱好,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少数教师特长、兴趣、爱好不明显,在课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也就不能实现学校提出的成就“教师健康完美的教育人生”。对于这部分教师,学校搭建学习平台,聘请专家到校做讲座,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各级培训,培养兴趣爱好,将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课程结合起来,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教师信心,幸福感。
(四)评价策略
采取“三阶三维双式一结合”的评价方式。“三阶评价”指教师每堂课辅课都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每周升起仪式安排一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由德育处进行评价。每学期以“艺术节、校园文化进社区”的形式,以课辅活动项目班级为单位,进行阶段成果展示,由家长、学校、社区进行评价。“三维评价”指学生、家长、社区三个维度参与评价。“双式评价”指除了教师每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外,每学期发放调查问卷《康庄美地小学学生喜欢的课辅调查表》,学生评价教师,选出喜欢的课辅活动。“一结合”指将教师开展课辅课程情况,与教师年度考评相结合。
(五)融合策略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课程的校园文化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同理,学校课程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学校康美文化的延续。将课辅课程与学校“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文化有机结合,将“康美文化”融合到课程辅助活动建构之中,融合于活动形式之中,融合于活动内容之中,融合于师生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康美文化”特色的课辅课程内容体系及其实践策略。在课辅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润泽孩子,立德树人”,找到全体学生喜欢的,教师愿意开设的,适合全校推广的课辅课程,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潇.感受新加坡教育的“有教无类”[J].比较教育,2010(4):134-135
[2]田卫红.凝全校之力,体系化构建课程辅助活动[J].今日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