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6-10-21孙怀儒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转化措施形成原因学困生

【摘 要】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必须“爱”字当头,找准其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科学指导,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措施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而,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就成了老师们经常关注、交流的一个热点和头疼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与学困生沟通,从根本上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现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体质状况的影响。体质较弱或身体某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致成为“学困生”。

2.情感兴趣的影响。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行为习惯差,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强,学习方法单一等原因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3.智力状况的影响。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学的失误。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一刀切”,讓所有学生齐步走,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学困”。此外,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基本功不扎实,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展示新时期教师的风采,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和学生的歧视。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因而被同学孤立,使其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有甚者会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产生敌意。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小公主”“小皇帝”式的环境中;管教简单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放任自由使孩子在“自由”中养成了懒惰和散漫。

2.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了孩子。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环境。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电视、手机、舞厅、游戏、桌球等娱乐设施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诱惑着广大小学生,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腐蚀了广大小学生。许多学困生也就被引入歧途。

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注重感情倾斜,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学困生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老师对学困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3.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学困生坚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缓解他们的考试焦虑症。经常给学困生开展心理疏导,多谈心,多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②教给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障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指:预习,找疑难;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巩固,积极巩固训练所学内容;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

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一笔人生财富。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大胆开口、书写规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等。

4.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设计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题目给予他们机会,让学困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业有目的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5.开展“一帮一”的学习竞赛,安排一名优等生带一名学困生,组成“一帮一”。课外一起读书,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活动,优等生负责指导学困生的学习、辅导作业,检查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班里各个“一帮一”小组以每学月为一个小段进行比赛,评比,对进步较大的学困生实行“进步奖”。

6.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总之,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热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这些“心”汇聚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爱”字。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用尊重、理解、关心的话语去感化他们,用热情、智慧、真诚的行动去帮助他们。让我们用笑脸迎接他们,用爱心拥抱他们,以此换来他们灿烂美丽的笑容。

【作者简介】

孙怀儒(1971—),男,汉族,甘肃庆阳市宁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及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转化措施形成原因学困生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