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本,随文练笔
2016-10-21黄晓燕
黄晓燕
所谓的“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加强片段写的训练,不过这种写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应立足教材进行写的训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外化表达和习作内化积累的功能。这就要求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片段训练意识,去挖掘课文中的训练点,精心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诸如表达形式、表达特点、活用词语、迁移词句等训练点,有效地促进学生写好片段。
一、仿写迁移,让文笔灵动
小学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挑选作为范例供学生学习的,文本中的精彩语段,蕴含着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优美的语言等承载着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涵咏,还要巧设练笔,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如《秋天的雨》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组句式描写了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了五彩缤纷的变化,内容一致,结构一致,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在带领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的即时练笔——我们农村还有哪些植物在秋天有变化。让我们学着作者一样写写吧:你看,它把白色给了棉花,洁白的棉花像__________,带走了夏天的闷热;你看,它把绿色给了莴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它把紫色給了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通过仿段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就会逐步掌握写作的规律,虽然这样的训练有“仿”的痕迹,但同时也有大量“创”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大有裨益。事实证明,在本单元的习作中,就有不少学生将这种组段方式写进了自己的习作中。
二、想象补白,学捕捉细节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种空白,这些空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善于抓住空白处,顺着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发展的方向,对情节展开想象补白,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发现和构建,又可以训练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能力。
如《燕子专列》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讲瑞士呼吁人们四处寻找燕子,只是从面上写了瑞士人民是怎样做的,而在第四自然段从点上写了贝蒂小姑娘是怎样救助燕子的。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完这两个自然段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人救助了燕子?在什么地方救助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然后引导他们写成一段话。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钻研文本,利用文本的“缺口”与可供“再造”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不仅能使文本内涵更加丰富,文本塑造的形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如何写具体,在日后的习作中如何捕捉细节,使习作生动而具体。
三、重组语言,让思想活跃
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写作角度。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展开练笔,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重组语言的基础上习得习作的本领,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
如《惊弓之鸟》的教学完后,一位教师出示了故事的开头:过了几个月后,魏王和更羸又出去郊外打猎。魏王听见天空中有一只孤单的大雁在天上边飞边鸣,大王满怀信心的说:“我不用箭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一说完,便用全身的力量拉开弓,只听嘣得一声响。大雁仍然悠闲地在天上飞。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续编故事,写好魏王与更羸的对话语言。
这一练笔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故事中的原因,而且懂得了,叫声与悲惨、飞行慢与受伤、听到弦响与高飞等逻辑关系,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倾吐心语,让情感涌动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充溢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扣住文本,积极营造氛围,引发学生情感氛围,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练笔。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结束后,我布置了一到这样的练笔:对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痛心疾首,因为她的消失是村民们的自食其果,这个灾难我们完全可以避免,我希望这个小村庄的悲剧不再我们身边乃至整个人类重演。此刻,我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任意选一个主题用一段话写写你最想说的话:
1.我想以“小村庄的毁灭”为题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我想以“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为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3.我想以“一个老树桩的诉说”为题写一个故事,告诉人们滥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4.我想以“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为题罗列一些现象,劝诫人们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这一环节练笔表达的教学是学生前面感知、理性思考的发展,虽然只要求写一段话,但是难度提高了。五个不同形式的练笔训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作业,无论哪项作业均构建了一个学生表达心声的情境,在独立写、教师随机指导、师生相互评说等环节后,这种教学产生的效果不仅超越了文本,而且升华了主题,真正让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同时也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总之,我们要改变习作是一种任务的观念,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善于发现、生成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点,让积累与习作融为一体,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