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初探

2016-10-21张兴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互动语文课堂

张兴刚

【摘 要】新课程倡导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构建有效的互动教学,通过互动引发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师生双方应该是互动的。教师不仅要大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优化学习过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主动变自动,还要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成绩。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动;有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如何构建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鼓励引导,为学生搭建课堂互动的平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不应总板着脸,不苟言笑,态度严肃。在学生冷场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应表失望的话语和流露埋怨的话语。否则,学生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不敢参与、不愿参与到最后不会参与。课堂要达到有效互动,就得鼓励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正如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要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就要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者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完整的生命体,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把整个课堂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有效互动的愉悦和谐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大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信心。在学生跃跃欲试,想参与却不敢参与的时候,教者应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和蔼的教态激励学生。用恰当言辞加以鼓励,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以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学生互动的效果,不管怎样,教者都应不吝惜赞美之词,尽量努力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恰当的肯定,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鼓励、肯定、赞许中,激发互动的热情,让学生敢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实现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二、創设情趣,激发学生课堂互动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努力创设情趣,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巧妙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动作,情趣渲染等方法激起想看会说爱做的愿望,激起学生“爱动”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实现有效互动的课堂的法宝。有位老师教当代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时,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著名艺术家李默然朗读的精美的音画视频,当学生听到音画视频中激越高亢、情绪饱满的配乐朗声时,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合着朗读节奏激情澎湃地吟诵起来。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带进了有效互动的课堂中。又如在我教朱自清的《春》时,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记忆,激发学生争相把自己记忆中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情趣浓郁、气氛融洽、各抒己见。此外,教者可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来。

三、探究文本,挖掘学生课堂互动的题材

语文教材是传递和接受人类财富的一种载体,具有开智、育德、审美等方面的作用。课文中有许多利于学生课堂互动的题材。如言尽而意不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教者要有独具慧眼,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例如教学《斑羚飞渡》时,文中只描绘老斑羚以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的场景描写,缺乏语言和心理描写的空白,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身上折射出高贵品质,我设计这样问题:斑羚们虽没有语言,但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想这些斑羚在生死关头一定有丰富想法和动情话语。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翅膀,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老斑羚前你会想些什么并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只小斑羚飞渡成功后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教师紧扣文中空白,引导学生根植于文本,想象于文外,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还丰富文本互动的题材,更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如我在教《乡愁》一文时,诗人把“乡愁”化成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经典意象。这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思路、线索、脉络和中心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为乡愁打个比方并寻求一个具体生动贴切可感的意象,进一步达到从文本寻找有效的互动题材。有人说:“乡愁是一条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有人说“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还有人说乡愁是一杯浓浓的老酒……学生抓住文意,对原作加以扩展,充实了内容,增枝添叶,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情节更生动,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有效对话,让课堂互动了起来。其实对文本互动题材的挖掘,丰富互动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对文中经典处的理解,对“意犹未尽处”完善,对书中插图的想象,对凝练地方的拓展等,只要我们有一双上捕捉的文本信息的慧眼,就能准确找到有效互动的题材。

四、巧用方法,达到课堂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遵循新课标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理念下,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学情,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课堂的有效互动。例如,有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在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情节时,在学生预习全文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后,提示学生按小说的情节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在深层探究胡屠户形象时,他首先让学生结合与胡屠户有关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形象,接着在小组展开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个个参与,自由发言,并由组长记录共同归纳的结果。同时教师入组适时点拨。再由各组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规范结果。在突破难点探究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及亲邻表现时。他首先让学生勾画文中范进中举发疯关键动词,在理解此内容后,鼓励学生利用道具上台表演范进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的情形及众人的表现。同学们踊跃上台,以幽默风趣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情景模拟表演,学生无不捧腹大笑,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拓展延伸时,假想范进中疯没醒的胡屠户及众人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课堂有效互动。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黎.《新课程:教师版》,2013(3)

猜你喜欢

互动语文课堂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