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感染口蹄疫病的防治策略探讨
2016-10-21朱佰正
朱佰正
摘要:在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今天,动物进出口已经成为贸易的一部分,然而伴随着贸易进出口量的增多,很多由动物传染而来的人畜共存的急性传染病也蔓延开来。口蹄疫病情的蔓延严重危害着各国畜牧业的发展,给饲养区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威胁到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世界上每年因为口蹄疫病情的傳播直接损失较大,影响着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进一步了解口蹄疫病毒的本质和传播、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口蹄疫病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针对其表现提出合理的防止策略,为猪、牛口蹄疫的病情控制提供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猪;牛;口蹄疫;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153-01
猪、牛口蹄疫病对于养殖户来说并不陌生,发生口蹄疫的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其肉尸、乳液、粪尿、唾液等,甚至是呼出的气体都可以通过污染过的器皿、水源等对其他人或者动物进行传染,即使是屠宰过,未经处理的肉制品、内脏、血液等也可以发生传染。家畜中,猪、牛最为常见,在猪种中,以白猪最为常见,红棕色次之,最后是本地黑猪,且发病期在冬季较多。
1 临床表现
猪。对于感染口蹄疫的猪来说,潜伏期一般为1~3d或者是3~7d不等,在1~3d潜伏期的猪会突然发病,在3~7d潜伏期的猪起初会有惊厥、互相撕咬、打架等症状,体温一般保持在40~42℃。在行为上表现为精神抑郁、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四肢会产生疼痛和发抖的现象。有部分的猪在鼻翼处和蹄脚处有水泡,在1~2d之后会溃破,有透明或者微黄色的液体溢出。在吃奶时期的乳猪死亡率高达100%,母猪怀孕期间感染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恢复期间,体温逐渐降至正常,食欲恢复,蹄壳未脱落的2周后恢复,蹄壳脱落1个月左右形成新的结痂后逐渐恢复。
牛。对于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牛来说,潜伏期通常为6~7d,会出现高热和四肢麻木、浑身颤抖、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流口水等现象。大约2周后会在口腔周围和舌苔上起水泡,口腔周围会产生严重的炎症,口腔水泡含有透明或者微黄色的液体,在水泡溃破后产生糜烂溃疡,此时牛无法伸舌头进食,饮水也较为困难。在牛发病期间,较少出现蹄壳脱落的现象,但是犊牛在患病时,多易发生心肌受损而死亡。在恢复期间,大概恢复期为2周,病情较轻则1周左右恢复。
2 防治策略
加强家畜饲养管理。在进行猪、牛家畜饲养时,一定要加强家畜管理,进行分笼饲养,避免或者是减少家畜之间的互相接触。在购买新的家畜时,先单独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混合饲养,一般观察期为21d。多关注家畜饲养知识和动态,有新的疫情产生应及时向家畜防疫站报告并加强防治,避免到不正规的地点购买家畜。
做好免疫接种。在家畜饲养的过程中,定期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在冬季之前,口蹄疫发病率较高的期间应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在口蹄疫病情较重的地区,多进行免疫接种,提前做好防治处理。
多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猪、牛等家畜的饲养环境,应多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家畜用过的器皿、水槽、窝棚、料草等及时定期更换和消毒,用3%的碳酸钠、10%~20%的石灰乳和20%的漂白粉进行彻底清洒。
发生病情及时隔离。当经过防治无效发生口蹄疫病情时,也不要惊慌,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且配合免疫站进行防止传播处理。对于发生病情的猪、牛及时的隔离,对于已经死亡的家畜,及时进行焚烧和深埋。对发病的圈舍及时进行深层次的消毒处理,对于鸡鸭禽畜等要进行免疫处理,制定放牧的范围和人流经过场地,尽量减少损失,及时控制病情的传播。
及时治疗。对于已经患病的猪、牛要对其及时的进行治疗,对于病情发展不严重的轻病情的猪、牛,一般进行隔离之后会自行康复;对于病情严重的猪、牛来说,要进行深层的消毒处理和治疗,首先在猪、牛身上喷洒消毒五号3g/L的水溶液,重点进行口蹄部位的清洗,用碘甘油对伤口进行涂抹,肌肉注射汉草精华、汉草精方和蹄炎瘟毒康,用量标准为猪是0.15mL/kg·w,牛为0.1mL/kg·w,1d/次,持续注射3d,在发病期间,多给予清水让其饮用,使用特定的药物饲料进行喂养。
3 结语
对于口蹄疫传播病情来说,不仅危害家畜的健康,而且还威胁人类的发展,所以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现针对猪、牛口蹄疫进行了较为浅层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了猪、牛口蹄疫发病的具体表现,以及根据猪、牛口蹄疫分别得表现提出了较为针对的防治措施,为口蹄疫的防疫工作提供一些较为基础的依据。
做好口蹄疫的防治工作不仅改善了我国猪、牛畜牧业的良好发展,而且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所以要针对性的加大研究力度,及时做好口蹄疫病情的防控,对于已经发现的病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配合相关防疫站的家畜治疗措施,并对其他牛群及时做好预防处理,相信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一定会促进我国畜牧牛养殖业经济的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