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6-10-21陈晓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歌爱国主义音乐

陈晓丹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在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一、在歌曲教学中挖掘内涵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如《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七子之歌》《祖国像妈妈一样》《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小小少年》等。通过学唱这些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使其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感情上得到升华。如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让学生先听几遍录音,启发同学们思考联想——唱起《国歌》时你想到了什么?接着,再给同学们介绍国歌的作者,创作经过和时代背景。学唱《国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就会说:“演唱《国歌》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自豪,深感我们祖国的伟大。”通过演唱歌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特别是在“起来,起来”的歌唱中,这不仅是先辈们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军号。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并通过音乐的审美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

二、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也是听觉艺术。在听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在唱歌中进行,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更为适宜。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如欣赏《抗敌歌》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懂得作者写这首歌是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把“四千万同胞”作为“中华锦绣江山”的“主人”加以歌颂,并把挽救祖国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全体同胞的“奋起”和“团结”上,歌曲以雄壮昂扬的情绪表达了中华儿女抗敌必胜的信心,使学生懂得今天我们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盛。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讲述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们在介绍中外音乐家时,可讲述他们的爱国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如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拘留和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他曾自豪地说过:“我要写一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氣魄的合唱,采用‘大合唱形式,这将是中国第一部‘大合唱……”他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整个中国。另外,介绍、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然后再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二是给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它可以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音乐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我相信,通过教唱和欣赏一支支动听的乐曲,爱国之情会悄悄渗入同学们的心田。让我们用音乐去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心灵深处培养起深厚的爱国之情,把民族希望的种子播入青少年那纯洁无瑕的心中。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国歌爱国主义音乐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国歌
当国歌响起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嫌短,捷克奥委会要求修改国歌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