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感”理念的儿童玩教具视觉感官体验研究
2016-10-21陈超宏
陈超宏
摘 要:“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儿童在获益的同时也受到负面的干扰,由于该用户群体的特殊性,新时代背景下的玩教具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儿童读者对学习的渴求,还要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鉴赏、创造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地感知身边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全方位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在儿童玩教具中融入了“多元视觉感官”,即“通感”这一新概念,真正实现从视觉上的美到触觉、听觉、触觉、嗅觉的质的飞跃,给孩子带来更有价值、意义的感官体验。
关键词:视教具;多元视觉感官;鉴赏;创造;智力开发
“通感”是指大脑在听觉、视觉、触觉、前庭、身体等外部感官信息上的选择、接触和统一的心理过程,是人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基础。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孩子们处于烦躁的视觉环境中,各种视觉资源所传递的信息直接对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重大影响,他们在获益的同时也受到负面的干扰。对于儿童而言,视觉信息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儿童的视觉素养。因此,新时代的儿童玩教具中的视觉设计部分还承担了传播知识、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优秀的视教具可以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基础素质,可是儿童玩教具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形象玩教具、音响玩教具、体育玩教具等,如何行而有效地统合各类教具,从而提高儿童鉴赏、创造的能力?从而如何有效引导他们正确地感知身边的事物,帮助儿童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本文将要探索的。
1 儿童对玩教具的色彩需求
形状和颜色构成了整个视觉世界的外观,但颜色相对能产生更直接和强烈的影响。好的色彩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快速、生动和正确地传达出商品的信息。
1.1 儿童对玩教具色彩的生理需求
婴幼儿相对更需要纯粹而明快的刺激性色彩,由于他们的神经细胞生成的效率高,因而对外世的感知欲更强。随着年纪的成长,儿童的生理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色彩对他们的心理影响随之改变,对色彩的偏好渐渐向复色过度;换言之,年龄越大的儿童偏爱的色彩越趋于成熟。
1.2 儿童对玩教具色彩的心理需求
儿童大多喜欢鲜艳的颜色。婴幼儿偏爱的颜色为红色和黄色,四至九岁的儿童偏爱红色,九岁儿童偏爱绿色,七至十五岁的小孩偏爱的色彩次序依次为绿、红、青;女孩的偏爱则依次为绿,红,白,青。儿童偏爱高明度的玩教具,色彩明度是决定配色光感、响亮感的关键。
因而在面对受众年龄层小的玩教具色彩时应使用尽可能少的色彩结构;在儿童玩具设计中应避免采用低短、低中调等明不高的对比色,应多使用以红、黄为主调的高亮对比色,从而避免使儿童产生忧郁、低沉的情绪。我们要透过色彩的对比更好地传达产品信息,达到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目的,使儿童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以开发。
2 基于通感理念的儿童玩教具造型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好奇心的满足能有效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形态过于理性化的玩具往往会使儿童感觉冰冷乏味,从而产生厌恶心理,而新颖、有趣的造型设计往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过程中培养认知能力。
2.1儿童对玩教具造型设计的思维模型
儿童有一定的图形联想力,当他们接触到三角形、菱形等形态时,总会下意识和具象的事物融合以达到认识的目的,甚至会将不熟悉的抽象符号和具象事物联系起来认知,儿童很快会迷恋上自身熟悉的图形,并很快进行具体的场景想象,这是由儿童“现实型”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思维模型与定势。如何在玩教具设计中巧妙利用该模型是取得儿童注意力的关键。
2.1.1具象造型
兒童更加偏爱自已熟悉的造型,“具象造型”的玩教具来源于实际生活,折射了事物原型,这更契合幼儿时期的人类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这类玩教具往往提炼了人们的典型生活符号,使儿童更有代入感,更容易进入到场景。不过要在这类玩具设计中注意儿童的主题年龄阶段与性别差异。
2.1.2卡通造型
幼儿的后期的思维特征逐渐由“具象造型”向“抽象造型”过渡,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因为卡通形象更容易唤醒儿童的记忆场景,从而更容易消除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恐惧心理,产生亲近感;从认知的角度看,卡通形象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更容易突出事物特征,使本来不容易被儿童觉察的事物变得易于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在玩教具设计中适当少过于具象的元素特征,在适当的抽象元素中加入趣味性。
儿童的“现实型”思维模型决定了玩教具的基本设计原则,无论是具象造型还是卡通造型,都是来自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产物,儿童的思维特征逐渐由“具象造型”向“抽象造型”过渡,因而要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属性匹配。
3 基于通感理念的儿童玩具质感
质感是由事物的内因、外因共同形成的结构特征,对人的触觉、视觉产生综合印象。质感的设计与功能相关,更与人的心理感知、审美紧密相联。
常见的玩教具材质有:布、木、藤、塑料、金属等。布材质质地柔软舒适,令儿童感到亲切、温暖;人与大自然有着原始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融合性,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精华,因而人与大自然先天有着天然而深层的和谐,因而木、藤等自然材质的自然野趣对儿童的求真、求善、求美产生深远影响;透明、半透明、薄膜塑料是近年玩教具中的主流使用材料,原因在于该属性为可塑性强、着色性好、价格便宜。
触摸是儿童进行感知、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富有触摸体验、安全的玩教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促进意义。同时,触感还起到暗示控制行为的作用。
4 结语
基于“通感”理念的优秀儿童玩教具是由色彩、造型、触感、听觉、嗅觉等感官因素共同作用、共同构成的感官体验综合体,各感官相辅相成又各司其职,同共的使命都在于高效触达儿童的“现实型”思维方式,使儿童更容易消除对新鲜事物的恐惧心理,深入进入预期的使用场景,使之在无形中、愉悦中提高自身的鉴赏、创造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徐江,孙守迁,张克俊.基于遗传算法的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7(04):53-58.
[2] 罗仕鉴,潘云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7(03):8-13.
[3] 苏建宁,江平宇,朱斌,等.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60-63.
[4] 钟周.感性与感性工学的理论分析[J].设计艺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01):117-120.
[5] 周俊俊.感性工学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大众文艺.2014(01):69.
[6] 钟周.感性工学与包装信息定位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273-274.
[7] 庄紫晶,张立巍.浅析欧洲设计中感性工学的应用——以德国和芬兰为例[J].设计.2013(02):144-145.
[8] 路易霖,贾敏,钟厦.基于感性工学的电子产品中的女性符号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2011(03):84.
[9] 李莉.基于感性工学的软床舒适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0(08):26-27.
[10] 佗卫涛.基于感性工学的老年人用品设计[J].美术大观.2009(01):118.
[11] 崔军,刘苏.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需求挖掘[J].价值工程.2013(36):31-35.
[12] 蔡忠弟,金希.感性工学在日用玻璃器皿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3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