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指导助力自主
2016-10-21尹慧娣
尹慧娣
在如此开放自由的活动形式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这样一个角色,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活动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一、透视活动区教学和课堂教学
(一)变集体教学为个别跟进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定的目标针对的是同一年龄段普遍应达成的效果,施教过程也均按原先设计的各个环节步步为营,很难能顾及到孩子的个别差异,对于班中80%已接受的效果便打高分。而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则可以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近况,在活动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通过活动后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该如何进一步发展等等,以便教师提供新的材料,进行跟进培养。
(二)变理论性学习为操作性学习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中主张“做中学”,倡导通过做事情则获得各适中知识和技能。要求儿童从自身的社会活动中学起,通过游戏、接触、观察、操作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传授的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所运用的材料均为示范类教具,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及教具的展示得出一种结论,让幼儿理解及记忆,有的幼儿也如走马观花,掌握的知识也浮于表面。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用直接告诉幼儿知识,而是将所教知识物化到材料中,让幼儿通过亲身操作材料,自己去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而这种自我的实践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尤为深刻,有的甚至能自己变通出相关的经验与技能,让幼儿真正在“做中成长”。
(三)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尽一切方式让幼儿接受知识,从中也不乏设计空间让幼儿自主去探索,但幼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课堂纪律,让孩子的尽情探索有着较多的局限性。而在区域活动中,丰富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在兴趣点的牵引下,幼儿主动地参与探索、操作,让幼儿对知识能够较大程度地自我发现。
二、直视教师在活动区指导中的近况
在了解区角活动具有众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优势下,教师的指导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却极易出现如下非理性指导:
(一)随意进入,当幼儿游戏的打断者
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格外放松与自由,因此同伴间的交往自然,开展活动较为专注。而很多时候,教师会凭着指导幼儿的意愿随意进入区角,干预幼儿的活动,这一举动会让原本顺利的活动强行被打断,幼儿的自发游戏得不到自由,那么这样所谓的指导毫无意义。作为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在外围观察孩子的表现即可。
(二)严令遏止,当活动区矛盾的包办官
幼儿期大多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阶段,孩子的占有欲较强,常常因争抢区域材料而引起冲突。如在中班上《马路上的汽车》一周主题中,我们在“狐狸乐购”区中放置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供幼儿玩买卖游戏。一大早,先到的俨徐兴奋地走进了该区,见没有同伴一起玩买卖游戏,便挑选了一辆大轿车开始玩了起来。随着幼儿的陆续到来,我们的乐购区也变得越来越热闹。突然,一阵哭声从区内传来,老师马上赶到现场,原来晶晶和俨徐为了争大轿车吵了起来,老师立即安抚了哭泣的晶晶,并对俨徐说:“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玩了很久了,给晶晶玩了,她就不哭了啊。”边说边将大轿车从俨徐手中拿来传给了晶晶,晶晶笑了,可俨徐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在这件事中,表面上看老师是顺利解决了冲突,但实际上却哄乐了一个而引哭了另一个,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解决事端,而忽视了幼儿的内心感受。老师的包办剥夺了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机会。
(三)不得变通,当区角成果的评判官
教师的评价是指导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均会自然地按照所定的要求和完成作品的效果出发来判断幼儿活动的效果,这样显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如画小鸡和小鸭必须用黄颜色,而有些孩子给它们画上了七彩的颜色,当他们正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时,老师的一句否定便让他们分外沮丧。很多时候,这样的评价标准会扼杀幼儿创新的欲望。
三、改变现状,合理定位,适度指导
以上非理性指导的认识告诉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度指导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适度指导”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助力器”呢?这其中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一)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发现者
要指导幼儿,必须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因此我们要在不干扰幼儿,保证其活动自由性的前提下,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能力和掌握情况,捕捉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分析所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大部分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真正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调整或改进所提供的材料或环境,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与指导,真正发挥活动区活动的教育作用。
(二)教师要做一个耐心的支持者,积极的引导者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对材料的选择是自由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大胆尝试。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出错,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从而调整自己的方法,避免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
(三)教师要做一个热心的帮助者,平等的合作者
放手给幼儿自由,并非让幼儿随心所欲,帮助幼儿也并非左右幼儿的探索,因此当幼儿真正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幼儿坚持思考解决的办法,而并非随手放弃。此时的教师应该在材料或活动策略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勇于往前探索。此外,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应该充当幼儿活动的伙伴与合作者,用平等、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交谈,向他们请教游戏的玩法,融入幼儿其中,同时让幼儿对活动更加充满兴趣。
(四)教师还必须是一个灵活的评价者
区域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是极为重要的,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一个探索的过程,有一个新的发现,但大多没有一个清晰的总结与提升。因此教师的评价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判断自己活动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让幼儿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真正进行内化。但教师的评价标准并非一尘不变,应该顺应孩子的发现,倾听孩子的想法,調整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保护幼儿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如何让活动区真正成为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地方;如何让幼儿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得到经验的提升,教师应该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中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适度指导”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助力器”,为真正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良好能力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