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6-10-21萧雪梅
萧雪梅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首先凸现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它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素养 人文精神 教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随之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将越来越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这集中体现的便是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觉得语文素质应丛以下几方面实现目标:
一、凭借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发生的潜移默化。这就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小抄写员》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叙利奥和父亲之间那种浓浓的父子情,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会抓词抓句,体会课文重点。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这样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三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拓展教材,让学生扩大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可以开一个“抗美援朝”股市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50年代抗美援朝的历史,培养学生查询、收集资料的能力。再比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室里观看有关桂林山水的网络资料,在网上查询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说明等。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三、要培养学生用语文对照生活,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感。
走进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而是在大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学习获得,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其遵纪守法,明辨是非,明理诚信。
语文教材中的范文,都是久经考验的经典篇章,是深刻理想性和独特艺术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体现在颂扬人性的真善美,鞭挞生活的假丑恶。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那些体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疑在时刻教导学生如何去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思考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塑造怎样的个性,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起码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