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钱江潮壶”的绞泥工艺

2016-10-21王益华

江苏陶瓷 2016年1期
关键词:紫砂

王益华

摘 要 在长期的艺术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论,为后辈铺就了一条艺术的道路。紫砂壶艺作为万千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是中华陶瓷艺术苑囿中的一朵奇葩, 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加之取于天然的紫砂泥料,可谓饱经时间的锤炼,是真正生活与自然共同的结晶。

关键词 紫砂;绞泥;钱江潮壶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各个种类的紫砂壶在历经六百余年的演变后,在现代达到了鼎盛,并形成了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势头。当代的大师们更是不囿于传统,将多种创作方式相结合,推陈出新,创作出一件件佳作,力求将紫砂文化推向更高的巔峰。绞泥工艺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紫砂装饰手法,现从绞泥装饰及作品造型等方面入手,谈一谈紫砂“钱江潮壶”(见图1)的创作。

1 “钱塘潮壶”的造型设计

造型是紫砂壶艺审美特点最直观的体现,历代的制壶艺人通过观察生活和反复实践,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创造出了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造型体系,其中光器以古朴典雅著称,多以线条勾勒与胎体装饰作品。“钱塘潮壶”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作品,其吸收了传统壶的特点,造型自然简约、稳重大方。壶身光洁,外形酷似一口古钟,重心下沉,给人以苍健古遒的感觉;壶嘴自壶身胥出,由粗而细缓慢向上延伸,尖端出水口与壶盖齐平;壶把为倒把,同时又加入了飞把的元素,使得嘴、钮、把在三点一线的同时,流露出线条的韵律感,飘逸而洒脱;桥形钮双足立于绞泥壶盖,中间留有圆孔,在空间上与壶把勾勒出的椭圆形成一大一小的呼应。由此可见,“钱塘潮壶”的造型简约而不简单,在质朴中足见功力。

2 “钱塘潮壶”的绞泥工艺

紫砂绞泥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紫砂泥,按照设计需要进行叠放、组合,再进一步加工成泥片,在此基础上拍打成型的工艺。紫砂绞泥制作难度大,对制壶艺人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紫砂专业素养,即对紫砂泥料搭配有着恰到好处的把握,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具有将生活与绞泥工艺串联起来的丰富想象力,才可能制作出色调对比明显、纹理多变而又能够反映生活的绞泥作品。为了在此壶上得到浑然一体的装饰效果,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采用了“层叠法”将壶体所采用的天青泥与清水泥层叠间隔后拍打,根据设计需要将泥片纹路弯曲成喇叭口式的波浪纹,再加工成壶。近壶嘴处则留有一道如大潮一般的纹路作为点睛之笔,在后期烧成时,更需要保证各个温度点上的收缩相同,以提高最终的成品率。

3 “钱塘潮壶”的意境

大自然的造化无疑是鬼斧神工的,它赋予万物得天独厚的美,或波澜壮阔、或婉约柔美、或宁静悠远,都有其独到之处。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为人熟知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潮最大。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潮头可达数米,蔚为壮观。北宋文豪苏轼曾盛赞钱塘江大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观潮之风始于汉、魏年间,盛于唐、宋时期,历经2 000余年,早已成为当地传统;到了近现代,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杭州湾观潮,钱塘大潮也日益更为世人所熟知。“钱塘潮壶”的创作灵感便是来源于此,它以绞泥的层叠、弯曲,形象地再现了钱塘潮来时的宏伟壮观。远处大潮涌来、海天相接,近处山川相连、层峦叠嶂,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仿佛把玩者带到了观潮现场。滚滚潮水从天际浩浩荡荡席卷而来,如千军万马奔腾,继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恢弘气势震撼人心,给人以苍茫遒劲之感,深刻显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极度渺小。小小一壶将天地间的胜景浓缩其中,以绞泥这一工艺技巧抽象地演绎出大自然的浩瀚广博,真正地将生活融入了艺术,极好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4 结 语

同一种手工艺却可以用不同的技法呈现,这也就使紫砂创作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紫砂绞泥工艺是对制壶艺人综合素养的一次考验,制壶功底、文化素养以及艺术想象力三者缺一不可。“钱塘潮壶”的创作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它展现出来的正是上述三者的和谐统一。其艺术魅力由内而外、耐人寻味,为今后进一步把握紫砂绞泥这门高深的学问提供了案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参 考 文 献

[1]吴介春.浅谈宜兴紫砂壶的绞泥装饰[J].佛山陶瓷.2014(08):60.

[2]潘国新.紫砂器造型装饰之绞泥装饰[J].江苏陶瓷.2008(01):46.

猜你喜欢

紫砂
走进新疆首家紫砂博物馆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紫砂原创作品赏析》
紫砂香故乡梦
辽宁阜蒙县下湾子紫砂原料工艺性能研究及制陶试验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读壶记》
紫砂、石头惹人爱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