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2016-10-21胡佳

科技风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艺术设计

摘 要:艺术设计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对它的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中,我们要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教法创新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同时要更新学生死读书的思想,为学生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想,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艺术设计的含义,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法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对有思想里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为了广大艺术学子能在新的时代中更好地抓住机遇,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笔者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上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下社会而言,广大企业中需求的是设计师人才,而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偏向培养的是艺术家一类的人才,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能力略显薄弱。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授课方法让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也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不被社会所看好。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设计领域不能发挥出他们的专业竞争力,与学校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着很大的联系。

还有就是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不能很好的区分开来,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绘画技巧过于侧重,从而忽视了思想上的充实。而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教师也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导致两门课程相互孤立,这就使学生主观意识上认为基础课程并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但是专业基础课程恰恰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课程,只有将基础打得牢靠了,才能够见微知著,为别的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大局观念。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时候过分注重形式以及美学上的要求,而无视学生的创造性,这就导致了一千个人看《王子复仇记》结果只看到了一个哈姆雷特。教师过分的求同弃异,让学生的灵感无处迸发,成为了我们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出现了巨大的弱点。

二、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创新性探索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笔者结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几点创新性建议。

(一)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针对现今社会而言,企业需求的是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人才,而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艺术家。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知道我们是在培养设计师,要以这种目的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的学习方向,才能更好的完成基础课程教学。

(二)区分好设计与绘画专业

由于艺术设计的学生与绘画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而且艺术设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艺术生考试从而入学学习的。这就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忽视了专业本身的目标。艺术设计专业首要侧重于设计,在基础课程中也是以设计为重点的。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我们首先要更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将设计与绘画区分开来,避免艺术设计的学生发展成艺术绘画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要让学生知道设计的内涵是创意,是理念,而不是简单形象的绘画。

(三)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以及实践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授课经验,充分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生只注重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课程有着培养学生大局观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构成设计、图案装饰画以及摄影等等诸多课程中,都要将基础课程与其紧紧联系在一起,基础课程中提出的理念能够让学生对这些专业课程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基础课程属于比较枯燥的理论课程,我们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入实践教学方法,用实践来证明理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力,从而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四)注重对学生设计灵感的激发

教师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以往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都会过分追求形式主义,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作品千人一面,味同嚼蜡。当今社会对设计师的需求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有着足够的思想和创造力,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能够新鲜的刺激人的作品。

因此我們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同时,不断迸发出想要创造的欲望。当下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都是有思想力有创造力,我们的学生只有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后才能在社会中生存。

三、结论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社会中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着敏锐的嗅觉,要能抓住社会的需求,为我们的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适应社会,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同时我们艺术设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设计师是一个对创新要求非常高的职业,我们的学生只有拥有极高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提高他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达到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朝虹.试析美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材料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6(01):152-154.

[2] 刘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改革探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12-115.

[3] 蒋同亚.高职院校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合理化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01):43-46.

作者简介:胡佳(1974-),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之道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