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隐患及防治策略探究

2016-10-21彭琴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防治措施建筑施工

彭琴

【摘要】脚手架的搭建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搭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探讨防治安全隐患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隐患;防治措施

钢管和扣件是扣件式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拆卸和安装,使得脚手架具备方便、耐用等特性,为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扣件式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由脚手架搭建不合格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对施工工人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杆基础沉降不均匀

(一)产生原因

立杆基础底面实际所受到的平均压力比地基承载力的预计值高。处理回填土基底不规范、压实不到位。排水措施不规范等引起基础变化。

(二)防治策略

1.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来进行防治:当搭设高度小于25m时,进行素土夯实找平,并在土上加铺木垫板,厚度大约为5cm,长度为2m,在木垫板上加设钢底座,保持木垫板与墙面垂直;当搭设高度在25m和50m之间时,进行回填土分层夯实的方式使其达到相关要求,在地基上依次铺设厚渣、混凝土板、钢槽,厚渣的厚度大约为20cm;当搭设高度大于50m时,通过浇筑混凝土和支垫枕木等方式来保持立杆基础均匀沉降[1]。

2.进行排水处理。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来调整平整地面的表面坡度,维持在2%以上,立杆基础至少要高出地平面100mm。为了保证排水通畅,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还要疏通、砖砌排水通道。

二、立杆接头位置不规范

(一)产生原因

长短钢管不匹配,在同步内设置相邻的立杆接头;相隔立杆的接头在纵向上的错开距离在50mm以内;各立杆的接头中心距离主节点的距离偏大。

(二)防治策略

一般情况下,立杆步距(H)有2m、1.8m、1.5m、1.35m、1.2m等。选择接长钢管的长度要能够被立杆步距整除。若H为1.8m或者1.35m时,接长钢管的长度应为5.4m;若H为2m或者1.2m时,接长钢管的长度应为6m。

选择步距为1.5m的立杆接头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用作第一节立杆的钢管长度为3m、4.5m、6m,进行重复排列,上端的接长钢管均为6m,对接扣件连接,选用长度为1.5倍数的钢管,接长立杆在第一节立杆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也达到标准。采用至少2個旋转扣固定,确保端部扣件盖板边距大于100mm。

三、立杆的垂直度不符合规范

(一)产生原因

搭设脚手架的流程不规范,没有在搭设时做好校正工作;搭设质量不合格。

(二)防治策略

1.改进检查方法。立杆的横向垂直度用常规的检查方法即可,但是纵向垂直度的检查需要用到经纬仪或者卷尺和吊线来进行较为严格的检查。脚手架的立杆垂直度允许偏差较建筑物的垂直允许偏差大,可以将建筑物作为参考物,用卷尺测量脚手架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确保数值整体一致[2]。

2.每隔10m~13m,对立杆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每一个搭设阶段都符合要求,才能够保障下一阶段的正常进行。

四、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位置不合理

(一)产生原因

工地上的长短钢管不匹配,在同步内设置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

(二)防治策略

在纵向上用长短钢管进行交错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只用长钢管进行接长,对接扣件进行连接。接长钢管的长度应该被立杆纵距整除,将末端的搭接长度控制在1m之内,使用至少3个旋转扣件来进行固定。

以立杆的纵距为1.5m的纵向水平杆为例进行说明:La为1.5m、Lb为1.05m,结肠钢管的长度为6m,在同步内不存在两根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同跨的两个相邻接头错开距离大于1.5m,比规范距离大出越500mm;主节点与中心节点之间的距离为200mm,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杆件长的始端6m、4.5m,长度大于3跨。如图1

五、纵向水平杆高低不平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操作不规范,矫正不及时。

防治策略:在纵向上进行搭设之前,需要采用精度较高的水准仪进行测试和校平,每隔30m,就在脚手架两端的立杆上划线,若搭设双排脚手架,则应该在内外立杆上同步划线。

进行找平时,需要分阶段用水平尺测量同跨内的两根标杆的高度差;当立杆升高时,自原来划线的地方进行传递标线,不传递标线需要按步距来进行。

六、连墙件设置不合理

(一)产生原因

搭建脚手架时,对于连墙件的设置较为随意,设置的数量和实际情况不符,局部的连墙件的数量较多或者是较少,导致部分立杆产生变形。

(二)防治策略

1.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指导下设置连墙件,在施工的组织方案和图纸中对连墙件进行设计,并绘制施工图纸。

2.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连墙件。当双排脚手架的高度在50m以下时,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应该在40m2以内,在水平方向上每3跨、垂直方向上每隔两步设置一处连墙件,要尽量靠近主节点[3]。

七、柔性连墙件的安全隐患

(一)产生原因

柔性连墙件的钢筋较细,撑与拉的距离很大,甚至有个别工地只进行拉筋,对顶撑的重视程度不够,为脚手架的使用过程埋下安全隐患。

(二)防治策略

将钢筋环预埋在墙体之内,用双股钢筋和架体进行拉接,将顶撑顶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的圈梁等位置,避免脚手架出现变形的情况,横向水平杆要抵紧建筑物,拉近拉和撑之间的距离。若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在24m以上时,需要用刚性连墙件来代替柔性连墙件。

结语:

总之,脚手架的搭设安全对于施工的安全至关重要,保证脚手架的搭设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工人的安全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建过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保证后期的使用安全。施工企业需要依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流程来搭设脚手架,认真对待搭设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畅新.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38-39.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防治措施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