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油松低产林现状及其改造途径
2016-10-21周鹏刘雨帛吕晓飞孙景龙
周鹏 刘雨帛 吕晓飞 孙景龙
摘要:随着我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低效林改造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制约了低效林改造工作的发展。本文介绍该地区地理位置,森林现状,并针对丹东地区油松林低产衰退早期分布及发病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丹东油松的改造途径和对策。以便为丹东油松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松;低产林;改造途径
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为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材质较硬,结构较细密,耐久用。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省区。
1 丹东自然地理概况2丹东森林现状
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东端,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土壤一粘土、黄沙土为主,土壤呈中性、微酸性。
2.1 树种结构单一
丹东的油松林大都是解放后栽植的人工纯林。由于其树种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致使林分质量低劣,松毛虫为害十分严重,每年防虫经费耗资达数百万元,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得不到根治。另外油松全株富含松脂,极易燃烧,发生森林火灾几率很大。
2.2 林分生产力低
由于立地条件差,种子遗传特性不良等原因,致使相当部分油松长成小老树。本区活立木总蓄积平均每1h㎡ 只有18m3 ,大大低于全省39.8m3 的平均水平,出材率平均不到45 % 。据调查,丹东油松25年生一般树高仅达5m,胸径6~8cm ,且树干弯曲,很难形成规格材。
2.3 生态经济效益低
低山丘陵区的丹东林业应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而目前油松林由于其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使得大多数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很差。再加上每年要分流资金和资源到低产林改造和病虫害防治方面,这就造成了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收入低的局面,幼龄林和中龄林几乎占到了九成以上,且树干弯曲,很难形成规格材。
3低产林改造途径
3.1 采用“栽阔促针”的战略方针
“栽阔促针”是指在人工油松林中,栽植能与其协调生长的各种阔叶树,同时采取各种经营措施促进油松和其它针叶树的生长,把针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于地带性特征的针阔混交林,以期达到油松林的高产量经营,最终使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达到最佳水平,而不是简单地对自然模式的模仿和重复;其目标就是要提高本地区森林的稳定性、抗性,促进森林生产力的提高,以期达到最佳并且可持续的综合效益。这条途径或思路,对其它人工针叶林的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具有模拟地带性顶极群落组成、结构和动态规律的特点,能充分发挥植被自然恢复和人类经营活动两方面的潜力和作用,从而取得森林恢复快、结构好、产量高、稳定性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因地制宜的加快森林改造进展
丹东油松林基本上都是建国后营造的,由于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覆盖率的增加,而对于促进林木生长和林分的水土保持效益则缺乏积极有效的生产技术措施,忽视了森林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主要以油松(荒山),刺槐(荒坡),杨树(河滩)三个树种为主,占水土保持林面积的90%以上,这些纯林在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林分的发育,就逐渐显露出生态结构不完整,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差,林木长势衰弱等弊病。所以“因地制宜”在改造丹东低产油松林以及日后的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恢复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先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因而对丹东油松纯林采取“栽阔促针”人工诱导加快森林的进展演替正是一项迫切而必要的工作。
3.3政府发挥自身优势,倡导混交林营造
混交林在对营养空间的应用及立地条件的改善,防护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发挥,抗御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确实比纯林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应该提倡营造混交林,并使其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混交效益。因此政府应与时俱进,抛弃过去的单以覆盖率论英雄的思想观点,发挥自身优势,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现有的低产林分改造中来,使现有的人工林改造成优质、高效、稳定的混交林,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的力量,在其生活实践中进行不同程度与规模的阔叶乔木、灌木混交实践,使群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混交林的营造不是稀释现有的低产油松林,而是使其变成高产油松林的同时还有产生的效益放大化、翻倍化的效果。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选阔
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预防种间关系尖锐化的手段,也是混交造林、混交改造成败的关键。因此选择树种时,除了首先要考虑适地适树外,还要从林分的性质 、稳定性、养护成本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4.2 栽阔保针
栽阔是保针的基础和促进阔叶树顺利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基础,针叶树的存在,能为后栽植进去的阔叶树提供其生长发育稳定的环境小气侯,这无疑对阔叶树的顺利生长是很重要的。保针也是促针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恢复丹东森林的顶极群落,实现本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油松的保存与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保针也是保持丹东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需要。
4.3栽阔与促针
根据接近自然林业理论应优先对油松林采取择伐栽阔,其实栽阔本身就是一种促进针叶树生长的措施;同时还应采取菌根接种、培肥地力,人工修集流面蓄水,整地修枝等措施来促进油松的生长,进而提高其生產力。因此保针、栽阔是前提,促针、高产发展是目的。
5 结语
丹东地区地带性植被边缘性、交错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使顶极态的森林类型在组成上也呈多元化。通过营造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针阔混交林,最终使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达到最佳水平,丹东地区油松低产林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本地区森林的稳定性、抗性,促进油松林生产力的提高,以期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马兴华. 丹东地区森林现状及经营对策. 辽宁林业科技,1995 ,
[2] 王九龄. 我国混交林营造的研究现状. 林业科技通讯,1
[3]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 科学出版社,
[4] 东北林学院主编. 森林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97 - 112.
[5] 刘慎谔. 东北植物图志.科学出版社,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