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禄丰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思考

2016-10-21刘玉萍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

刘玉萍

摘要:现代农业旅游是在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美食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实渴望,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就云南省禄丰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議。

关键词:禄丰;现代农业旅游;发展

现代农业旅游又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田园风光、农业生产、科技应用、农耕文化和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和回归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为目的的现代旅游活动。现代农业旅游作为一种以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交叉性跨行业的现代新兴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是农业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走向。

1 禄丰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优势

禄丰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恐龙之乡,是云南的地理中心、人文中心、文物大县,是彝文化、古生物、古人类、古文明的“一彝三古”重要展示基地,承载着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龙乡生态博物馆——时空走廊”,承载着“禄丰金山星宿江”的地理坐标文化。禄丰县地处低纬高原,境内重山叠翠,河谷纵横,海拔1300—2754米,年均气温16.3℃,年平均降雨量930~950毫米,年无霜期322天,水分充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的高差造就禄丰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等多样性立体气候的最佳人居环境,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1.2 交通区位优势

禄丰自古以来就是昆明通往滇西各地的交通要道,古有“扼九郡之咽喉,实西迤之锁钥”之誉。成昆铁路、广大铁路、昆楚大高速公路贯穿禄丰。其中,成昆铁路横贯境内13个乡(镇)34个村委会,广大铁路经境内8.5公里,昆楚大高速公路沿途有安峰营、三合邑、长田、恐龙谷、彩云5个出口分别进入罗次坝子、土官腹地、禄丰县城、世界恐龙谷、彩云热坝。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将禄丰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攀枝花等地的旅游资源链接,融入省内外大环线旅游圈,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1.3 旅游资源优势

禄丰县历史积淀厚重,资源丰富,有各类旅游资源598处。以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承载着独一无二的五大世界之最和五大千古之谜;以腊玛古猿为代表的古人类化石产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土完整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的地方;以黑井古镇驿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延伸了禄丰盐区古驿道、南方丝绸之路以及红军长征过禄丰的三条历史文化纽带;以五台山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区,是大范围原始自然生态区域中心;以地热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将使禄丰发展成为温泉休闲度假游览区;以高峰乡、中村乡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正宗的“高峰彝族火把节”、活态的中村“彝族北斗星月历法”、古老的“彝族迁徙舞”、传统的“彝族火草织布与彝族刺绣服饰”等文化遗产;以黑井盐文化为代表的滇菜发源地,有“南方丝绸之路?马背上捎回来美味佳肴”等提举司宴席、巡检司宴席、土司宴席以及“四四席、八八席”,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神奇奥秘、悬念感强,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1.4 产业基础优势

近年来,禄丰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自然及人文资源,探索现代农业与休闲生态旅游“联姻”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点。以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园”为重点,先后引进打造了高峰乡万亩农业生态观光项目、彩云镇农业庄园、金山镇、和平镇、妥安乡农业光伏示范项目,现代农业观光业初具雏形。结合本土文化活动的特点,成功举办了土官“桃花节”、和平“水果旅游节”、 黑井“盐龙女”文化旅游节、仁兴“苗族花山节”等一系列休闲观光旅游活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54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6家,目前,已发展花卉大棚面积5300亩,优质水果栽培3600亩,养殖优质肉牛1000余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截至目前,禄丰县拥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2个,温泉度假景区2个。建成星级酒店、特色民居客栈、特色餐饮名店20余家,特产及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30余家,遍及全县各乡镇的农家乐、农家寨、农庄生态园等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点50余家,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80.3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4034.32万元,同比增长11.23%,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1.5 政策环境优势

在国家、省、州层面出台的文化旅游政策措施的引领下,禄丰县先后科学编制了10余部文化旅游规划,制定出台了《中共禄丰县委禄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禄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实施意见》等。2014年,启动编制《七彩云南 时空世界项目规划》、《禄丰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启动《禄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先后引进了昆明诺仕达集团、云南文投集团、云南世博旅游集团的云南三大文化旅游集团落户禄丰,开发“七彩云南?时空世界”、黑井古镇、禄丰世界恐龙谷三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数额将突破60亿元,奠定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文化旅游强县”基础,对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禄丰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公共服务不完善,设施建设滞后

现代农业旅游起步晚,整体建设水平低,旅游商品开发还处于量小、零散、种类单调、档次较低、无统一组织的状态,真正能够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商品还很少。农业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滞后,相关的餐饮、游览、娱乐、交通等旅游要素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不够系统。

2.2 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境内有农家乐、农家寨、农庄生态园等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点50余家,但大多规模偏小,水平偏低,带动力弱,辐射面小,综合拉动效益不明显,旅游经济增长缓慢。还有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在内容与形式上重复开发和模仿建设倾向明显,缺少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導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经营风险比较大。

2.3 现代农业旅游开发档次低,吸引力不足

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园果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上,没有做到一产和三产的结合,生态与科技的结合,教育功能和市场功能的结合,开发上市的精品不多,品牌意识淡薄,远不能跟上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吸引力不强,效益不明显。

2.4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科学规划

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的举办、创建评比活动的开展等工作,主要依靠旅游部门承办和管理,但旅游部门又不具备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职能,统筹协调力度不大,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面的现代农业旅游的管理格局。

2.5 市场开发程度低,营销宣传力度不够

现代农业旅游大多各自为阵,缺乏作为一类重要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宣传,旅行社等企业推广开发旅游产品、线路力度不够,加之旅游资源、客源的季节性、区域性特点,一定程度影响休闲农业产品的均衡发展,导致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受限,经营主体效益不佳。

3禄丰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议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现代农业旅游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资源要素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将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实抓好。

3.2 加强协调,科学规划

建议政府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涵盖财政、旅游、土地、建设、科技、农业、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禄丰县现代农业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制定加快全县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规划、政策以及资金协调、项目实施等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现代农业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解决现代农业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制订现代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中,要明确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坚持与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点,科学布局,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3.3 完善设施,夯实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以交通、水利、电力、环保、林业、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结合农村公路建设,优先解决区外交通进入、区内交通路网建设,连接重点农业旅游景区,加快主要城镇周边农业旅游点的交通连接线建设。适时开通城乡结合部、重点旅游景区、农业旅游点的公交车。加大农业旅游点的环境治理力度,集中整治脏、乱、差等现象,美化人居环境,保护好生态系统。

3.4 利用资源,农旅融合

紧紧围绕恐龙牌、彝族牌、古镇牌、生态牌、温泉牌、故事牌整合项目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利用“中国禄丰恐龙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世界恐龙谷的恐龙化石遗址保护开发园、七彩云南?时空世界的恐龙文化创意园开发和云南五台山、广通雕羚山、高峰高原风光旅游开发以及黑井古镇、彩云新镇、罗次温泉小镇、腊玛温泉古镇开发等的契机,继续举办好恐龙文化旅游节、高峰彝族火把节、和平水果旅游节、土官桃花节、广通彝族情人节、黑井盐龙女文化节、阿勒民族服饰文化节、新街子斗牛场等民族传统节日,打造文化创业与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按照“药字号”、“健字号”、“食字号”标准的食材基地,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开发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互动发展农家乐、农家寨、农庄生态园;建成个体微型经济、十亩立体经济、百亩特色经济、千亩规模经济、万亩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个十百千万”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示范区。

3.5 加大研发,创新产品

创意开发地标文化品牌,推进工业、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培植发展农家乐、农家寨、农庄生态园,衍生产业链,挖掘恐龙文化、盐文化、古道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本土文化。赋予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彰显核桃、板栗、田园景观等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农作花卉、田园风光、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龙乡彝绣、乡土文化的创意和设计。充分发挥环境及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地方特色突出和多样化的旅游美食体系,打造“厨中美味盐为首的滇菜发源地——黑井品牌”,包装开发黑井古镇美食一条街;突出龙乡的“恐龙快餐”“恐龙素食”等特色美食,丰富禄丰四季的春夏秋冬土八碗,弘扬禄丰金牌特色美食“龙凤呈祥”、罗茨烤乳猪、鸡枞凉卷粉、黑井太师饼、烧麦、琅井臭豆腐等美食的各类特产作坊。建立健全“禄丰醋”、“东河米”等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

3.6 强化宣传,打造品牌

利用QQ、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搞好现代农业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包装和营销宣传。围绕文化遗产、农耕文明,举办各类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将现代农业旅游系列产品推向市场。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和推介绿色环保产品和原产地标记,运用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鼓励发展禄丰特产电商和实体店,构筑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还可以开展禄丰现代农业旅游形象大使竞选活动、制作高水平的现代农业旅游形象宣传片以及邀请当代文化名人品读“禄丰农业文化”等方式来进行宣传和造势,促成资本与资源牵手,搭建资源特色与消费市场桥梁,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利益。

3.7 拓宽渠道,科学发展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发展模式,加大投融资力度。县级财政每年安排相应资金,通过采取财政贴息、资金扶持等方式,集中用于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和经营户,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古镇名村、美丽乡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扩大社会扶贫力度,整合行政资源,聚合各方资本,开发现代农业旅游,培植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市外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旅游,推动现代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俊阳.信阳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议.南方农业.2014(27).

[2]绿色农业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2016-1-26 13:38:37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