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上海如何成就新教师

2016-10-21

云南教育·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学校

按语:改革,需要先行者和探索者。面对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总有一些区域和一些人,勇于打破禁区,敢于攻坚克难,用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为改革蹚出一条路。上海就是这样的先行者和探索者,自2009年上海学生首次参加PISA测试并且成绩排名“全球第一”,到今年的上海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在多个指标上取得“世界之最”,这样的教育奇迹引发世界各国纷纷探讨“上海第一”的秘密。秘密在哪里?2014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全面启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制度创新,用改革交出“上海第一”的满意答卷。本期,我们对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经验进行报道。让我们把眼光投向教师,因为教师才是教育综合改革最核心的关键力量。

两年前大学毕业后,阎俊成为曹杨中学的一名新教师。令他意外的是,虽然任职于一所普通学校,却能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获得去知名中学见习、被优秀教师带教的机会。阎俊每天要去的见习基地学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曹杨二中,带教他的是曹杨二中教师赵莉,这是一位有着20余年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已经带教过各级各类教师10多人。

一接手带教任务,赵莉便为阎俊量身定制了具体的带教计划。第一天见面,赵莉就要求阎俊撰写自己的“见习培训个人规划书”。看到阎俊交来的规划书过于简单笼统,赵莉便手把手地专门辅导他如何制定工作计划。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结合校情,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宏观定位加微观思考,经过四易其稿,阎俊的规划书从1 000字打磨到了5 000字,内容翔实且可操作性强,一改最初的大而化之。本学期初,在赵莉指导下,阎俊成功地展示了一堂公开课,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反思跟进,他对“规范”二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在这一年里,阎俊每周甚至每天的工作学习都被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周5个半天浸润在见习基地学校曹杨二中,4个半天在受聘学校曹杨中学进行岗位实践,1个半天在普陀区教育学院接受新教师集中培训,他从职业起点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这就是上海市教委推出的“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让新教师在一年见习期内平稳而迅速地实现从合格到胜任的入职转型。

为什么毕业于同一所师范院校的资质和水平都不相上下的新教师,因为进入不同的中小学任教,差距会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的文化环境和专业研究氛围。

从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情况来看,一个合格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应包括三个阶段:入职前的专业学习、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其中,入职教育即见习期的教师教育,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始实践阶段,也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阶段。随着新教师入职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见习教师培训制度,虽然实践过程规定,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员需要经历一年的见习期才能转为正式教师,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具体内容的支撑,此规定往往流于形式。上海市对见习教师培训制度的探索和创新,填补了我国教师入职教育这一空缺。

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引领新教师入行

达到一定的学历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进入受聘学校工作,然后被学校指派的有经验老教师带教一年,见习期满、考核通过,即成为正式教师,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上岗、从业见习的基本模式。这种小作坊式的师徒带教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虽然灵活、实用,但由于老教师的带教能力参差不齐,个人经验各不相同,导致培训指导的主观随意性大,新教师成长速度快慢不均。

在上海基础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见习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如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所说,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进行的重要改革。

面对新形势,上海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翁铁慧分析了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必要性:当前,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的来源日趋多元化,2010年全市初任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已占34%,许多新教师在没有学校实习经历的情况下就直接走上了讲台。此外,上海按照常住人口作为基数来规划,需要大量新建学校,意味着师资队伍的壮大迫在眉睫。更为重要的是,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新时代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能力,有必要在新教师入职初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攀登职业发展的高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决定推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中小学新教师在1年见习期内,安排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规范的、有统一内容与标准的培训,除了重视见习教师综合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以外,还特别重视见习教师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情意培育,尤其是把见习教师浸润到一个专业汇聚高地,让其身临其境体验成长。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作坊的师徒带教,又改变了过去强调集中统一缺乏个性培养的传统模式,是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我们希望借此整体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尽快成为合格的职初教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说。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开创性教师教育新制度建设过程。实施之前,上海经过大量的专家咨询和研讨,在市级层面明确了规范化培训主要围绕“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4个模块展开,重点在职业认同与课堂实践、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目标定位在新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职业价值,如何解读教材,怎样与学生有效沟通,怎样测评学生等方面。4个模块培训内容被进一步细化为18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有具体的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完成过程和结果记载的要求。

为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上海市教委专门研制了一本“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据专家指导团领衔人、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介绍,手册上的表单是按照新教师必须学会的应知应会设计的,既是第一年见习的过程记录,也是见习教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后,能否首次注册的依据,所以见习教师应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进度认真逐一完成手册上的内容。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设计,借鉴了上海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培训由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和见习教师聘任学校共同承担,在基地学校进行培训的量超过50%。王平说:“我们设想新教师在职业生涯启程之际,就有机会身处办学成功、管理严谨、教风优良的中小学,追随经过选聘的优秀教师,在师德修养、工作习惯、教学技艺等方面得到言传身教,使新任教师的应知应会得到规范、标准的定型、定格。”

见习期满后,上海市教委将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将作为对教师资格首次注册的依据。另外,规范化培训经历也可作为有关师范类高校教育专业学位学习的实践阶段。

特色创新:创造“学习者为中心”的机制与策略

基于规范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特色。上海市见习教师培训把“规范化”作为确保培训实施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的前提,强化培训场所、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的规范化。

首先,基于规范体现在培训场所的规范化。参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学校或基地学校,都是经过层层审核和评估甄选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优秀学校。以杨浦区为例,2012年5月,杨浦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了“杨浦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创建工作,全区40多家单位积极申报,区教育局从规划队伍创建、提升专业素养、引领教师培训、发挥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估,最终命名了27所基地学校,为杨浦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基于规范体现在培训内容的规范化。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课程内容是专家学者依据见习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借鉴、优化、整合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研制而来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大领域。各区在实际培训实施中,基于规范化课程任务驱动,创造性地制定了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具体培训课程和授课形式。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对应“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开设了基于“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学会专业基本技能”为价值取向的“学科基本功课程”,采取“讲练结合”的授课形式。同时,对应“班级工作及德育体验”,开设了“基于问题解决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案例培训课程”,采取“演—思—习”的授课形式,即情景模拟,提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提炼操作,解决问题。规范化培训内容为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具体制定框定了方向,从而避免了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化。

以往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带教的形式进行,通过师徒间的口耳相传、简单模仿等方式具体展开,比较考验新教师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使新教师囿于狭小的空间摸索前行。规范化培训打破了这一传统,实行“导师团带教”模式,即把见习教师看作是发展的个体,配以专业的导师团队组成的指导实践共同体,引领其快速、高效成长。在系统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基地学校从不同维度出发,为见习教师配备了学科引领导师、学科践行导师、班级管理指导教师等,这种“名师领衔、骨干带教、团组合作”的工作模式,确保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其中,杨浦区教育局为见习教师聘请了137位学科带教导师和132位班主任带教教师,包括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3人、区骨干教师75人、教研员8人、“双名”培养对象3人。在这样一支优秀导师团的精心指导下,每一位见习教师在应知应会方面都能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定位和培养。浦东新区教育局要求聘任学校也为见习教师配备两名中级以上职称、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导师。其中,一名导师负责班主任带教,另一名导师负责课堂教学带教,以确保见习教师在本校岗位的适应和文化认同,督促见习教师更好地完成规范化培训。这样,基地学校与聘任学校强强联合的导师团队,使见习教师获得了全方位的指导,便于其在吸纳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除了基于规范和带教模式变革外,浸润式培训也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突出特色。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和学校文化之中,耳濡目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有助于促进见习教师的快速成长。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规定,见习教师在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时间应在50%以上,实质上是要求见习教师接受充分的浸润式培训。一方面,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之中,把见习教师置于优秀教师所组成的指导实践共同体,使其充分学习多元、多维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基地学校文化之中,通过了解优秀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理念,感受教育教学氛围,加快对教师职业和个人社会角色的认同;浸润于学校优质的教育理想追求之中,让见习教师深入认知教育事业,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浸润于充满教育艺术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之中,让见习教师深刻体验教育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区校协同:从“被培训”走向激发动力的专业支持

上海各区高度重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加强职初教师胜任岗位要求、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更是作为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各试点区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一般由区级培训、基地学校培训与聘用学校培训三部分组成,试点区和基地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教师成长规律,创造性开展带教培训。

普陀区一年中共招录无从教经历的教师120人,确立了14个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学科、学段遴选出76名带教导师,将120名见习教师全部编入14个基地,有序开展培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聘用单位教学工作的影响,同时确保新教师有充分参与培训的时间,普陀区设计了“5+4+1”见习模式,即每周5个半天在见习基地(异校)学习,4个半天在聘用学校由师傅带教岗位实践,1个半天在区教育学院集中培训。

在经费保障方面,普陀区的做法得到市领导的肯定。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范以刚介绍说,普陀区为培训试点工作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和工作津贴。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见习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推进、考核评价、合同管理等。工作津贴主要用于带教指导教师,分为日常和考核两部分,日常工作津贴按承担不同工作量每月发放,考核津贴经届末考核后予以一次性发放。

奉贤区近年来每年招聘的新教师在300名左右,如何对新教师实施有效培训,是他们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奉贤区在保证见习教师有50%以上培训时间在基地学校的基础上,在安排上则分两批同步进行,即将新招聘的见习教师分为两批,第一批在第一学期接受基地学校培训,第二批在聘用学校接受校本培训,第二学期对调,区级培训和自我研究则同期穿插进行。

长宁区对见习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分配进行了细致安排,规定见习教师每周3天半在“工作学校”实践锻炼;一天在“基地学校”接受培训,半天由导师到见习教师“工作学校”进行现场指导;一天由教育学院组织通识集中培训。同时,变一位带教导师的单打独斗为团队合作带教,为新教师安排多位指导教师,包括学科教研员、“基地学校”与“工作学校”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对区域推出的举措颇为感慨:“这个项目具有一举数得的功效,对新教师而言,大学学到的静态片断式知识,转化为动态鲜活的知识,基地学校教师通过培训指导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新教师的工作学校也从中获得了重要资源。”

初中教师王近芝还记得,初为人师时,备新课最苦恼的是如何寻找备课思路:“当我拿起一篇文章,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于是,每天晚上她都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对照单元学习要求和各类参考书,罗列知识点,生怕因为自己经验不足而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可是,当她走进课堂时,却发现现实情况往往与备课时的设想脱节,一方面她苦于难以在40分钟内讲完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诸多错误感到无计可施。王近芝感到困惑不已:为何讲了那么多,学生依然无法掌握?

指导教师焦文伟听了王近芝的随堂课后,为她解开了疑惑:“要把课讲好,关键是要把握重点,要学会取舍。”一语惊醒梦中人。王近芝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在课堂上平均“用力”,过分追求面面俱到,过分注重知识点落实,导致不少教学活动匆匆带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不仅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对新知识的认知也只是蜻蜓点水。在焦文伟的指导下,王近芝改进了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找重点,多运用,勤操练。经过半年的教学实践,王近芝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都有了明显进步。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迷茫与收获,王近芝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大学4年师范专业的学习都为走上讲台这一刻做准备,但是到了岗位上才发现,4年所学的都不过是皮毛。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若要能够站稳讲台,一切都只能靠学习和实践慢慢摸索出门路。”

上海各区县的所有见习基地学校都把培训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机会,在“真枪实弹”中创造了许多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操作路径。曹杨二中探索出“标准导向型”培训模式,即先制定一个科学的导向型评价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底线标准,然后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和底线标准,反过来牵引和规范日常见习和培训。学校根据市、区对见习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细化,形成具体的评价指标,再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及市专家组提供的41份操作量表,设计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并且明确完成具体任务的底线标准,分解为见习培训日程,细致到每一天。在曹杨二中校长王洋看来,制定如此细致的评价体系,不只是为了验收,还为了让指导教师和见习教师从见习培训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以此引导双方为达到目标共同努力,最后逐步感悟和体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改进”。

作为一名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对教师文化、校园文化的认同,对今后漫长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深远的影响。一些基地学校在培训见习教师时,打出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牌”,让新教师体验学校特有的文化。复旦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校园资源,有主动发展的创新课程,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校让见习教师参与其中,感受复旦的校园文化。比如,让见习教师参加高一、高二开展的“复旦学子讲堂”,参加学校的文化节活动,让他们做评委及组织活动,锻炼见习教师的组织能力,提高借助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教育目的的意识。

2015年1月,上海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有11个项目在参与项目的38个国家(地区)中居于领先地位:上海教师学历水平高;专业准备充分,在学科内容方面准备充分的达97.9%,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准备充分的达96%,显著优于TALIS国际平均水平93.9%和89.7%;同时,上海教师年纪轻,平均为38周岁,比国际均值低5岁,是除新加坡教师(36岁)外最年轻的教师群体。

为什么会有如此年轻的、专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答案就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中。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记者 罗阳佳 沈祖芸)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学校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会议·培训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学校推介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