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禁攀之环
2016-10-21王二
大岩壁攀登大概是攀岩的最高等形式了,
几天的大岩壁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低海拔大岩壁攀登只是起点。
对于狂热的攀登爱好者来说,高纬度、高海拔的大岩壁才是终极目标。
禁攀之环(Cirque of the Unclimbables),如此酷的名字属于一群高耸的山峰和岩壁,
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的纳翰尼国家公园(Nahanni National Park Reserve),
地处北纬60度以北的高纬度地区,人迹罕至,至今无路可达。
而两位中国攀登者,在今年夏季来到了加拿大西北地区的攀登圣地—禁攀之环,
在世界最完美的大岩壁线路之一—莲花塔峰(Lotus Flower Tower)上,
留下了中国攀登者的足迹和故事。
不可攀登的山峰
至今不通公路之地
加拿大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半数土地伸入北极圈中,拥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令人惊艳且纯美的自然风光。不过,不要以为这里只有极光和冰雪,这里也同样拥有令攀岩爱好者为之神往的梦幻岩壁。禁攀之环是加拿大洛根山脉中一系列不规则排列的花岗岩山峰群的统称,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Northwestern Territories)及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极偏远的地区,而“环”本身则位于西北地区边界内的纳翰尼国家公园(Nahanni National Park Reserve),地处北纬60度以北的高纬度地区,至今不通公路,只能乘直升机或水上飞机抵达。
Circle of the Unclimbables—禁攀之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意为一座座难不可攀的山峰组成的环状群峰,虽然翻译成“禁攀之环”有点偏离“不可攀”的意思,但却透出些许东方的韵味。这片山峰在1955 年被发现,随后因为陡峭险要的花岗岩尖塔地形而被命名—它们被认为不可攀登。因为所处的高纬度地区较难到达,而且由于攀登水平和装备的限制,人们觉得它们无法被征服。
探险和征服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禁攀之环的尖塔都被攀登者一座座完成,简单或者困难的路线在过去 50年间被纷纷开创。并且,由于其花岗岩群峰的宏伟气势和线路的攀登美学价值,这里也成为资深攀登者的乐园,他们希望在这里完成首攀或者自由首攀。
莲花塔攀登历史
距离和纬度不是问题,丝毫阻挡不了攀登者对优美线路的追求和渴望。至今禁攀之环的群峰上已被攀登者前仆后继地相继首攀了七十多条大岩壁线路。
莲花塔峰是禁攀之环群山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位于詹姆斯麦克布莱恩爵士山(MountSir James MacBrien)西南一公里边缘处,以其高耸的纯岩石岩壁而成为大岩壁攀登爱好者的攀登首选。
莲花塔的首攀是在1960年7月16日,William J. Buckingham和团队从如来塔沿着连接莲花塔和詹姆斯麦克布莱恩峰的山脊登顶。莲花塔的第二次登顶是在1968年,Harthon “Sandy” Bill、Tom Frost和James McCarthy团队首攀了2200英尺(约670米)高的莲花塔东南壁的岩石线路,此线路后来在1977年被Steve Levin、Mark Robinson和Sandy Stewart三人自由攀登完成。莲花塔峰东南壁线路后来被评为北美50条经典线路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岩壁之一。
如何到达
禁攀之环所处区域犹如世外桃源,如想一窥全貌,还真是需要颇费周折。首先要乘坐飞机抵达育空地区首府白马市(White horse),北方航空和加拿大航空都有飞往这里的航班。白马是一个只有三万人口的小城,在进入禁攀之环之前需要在这里做好所有的准备,包括采购、补充装备、租车、上网查询资料等。
开车能够抵达的最后一站是一个湖—Finlayson Lake。97%来到这里的攀登者选择在这里停车,然后乘水上飞机抵达下一站Inconnu Lodge。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当地很牛的人物Warren LaFave。他是Inconnu Lodge小屋的主人以及Kluane Airways的所有者,已经为攀登者服务了15年。Warren LaFave的水上飞机和直升机都停在Inconnu Lodge小屋,也只有飞机这一种交通工具可以抵达这里,你可以在此休整,然后乘坐直升机抵达禁攀之环的基地—冰川湖(Glacier Lake)。在湖的旁边有个小屋可以储存一些食物和补给,这样就不需要全程携带了。
接下来就只能通过徒步的方式进入禁攀之环。从冰川湖徒步5~10个小时到达禁攀之环的主要露营地—精灵牧场(Fairy Meadows)。
精灵牧场营地有厕所以及可以遮蔽帐篷的大石头。从这里徒步1~1.5小时即可抵达莲花塔的大本营。中国攀登者王志明和王振,远征加拿大最美大墙也就是从这里起步。
远征莲花塔
我把头灯调到了最高能量挡,照向这似乎无穷无尽的裂缝上方,夜空怕被刺破似地往后退缩着,但很快稳住了阵脚,牢牢地站住防线。目视范围内0.75-2#的裂缝依旧默默延伸而毫无保护站的半点踪迹,路线信息里的第17段50米段落我们已经爬了超过80米并且已经自建过一个保护站了,而我身上适合保护的机械塞只剩下一个0.75#、一个1#和一个2#了。这次冲击,从营地出发已经24个小时,我们不吃不喝不眠,心中充满信念,我们完成身下的每个段落,运用了平生所学,但在这一刻,我的意志与身体同时让我拿起对讲机:“Rocker,咱们撤吧……”做好了保护站,打好抓结,把绳子挂进ATC,锁好主锁,东方已泛白,突然间漫天极光,开始下降的那一刹那,我望向莲花塔顶,触手可及。
去年华山大岩壁的旅程之后,组建一支四人队伍进行一次洲际攀登的想法在我的脑中浮现出来。确定目标是第一要务,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位美国摄影师手里得到过莲花塔的信息,并且对Cirque of the Unclimbables(禁攀之环)地区的名字深感兴趣的我立马认定了远征的目的地。接下来就是队伍成员的选择,首先我想到了合作多年的老搭档Griff,其次是老友摄影师Rocker,第三是攀登者周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非常丰富的攀登经历,独立的户外活动能力以及正向的生活态度。收到我的邀约,他们都表示出了强烈的意愿,远征活动在2015年12月就这样初具雏形了,远征日程也预定在了2016年7月底至8月初。
世事总是无常,尤其对于需要长时间准备和规划的攀登活动来说。在陷入单纯攀登活动和寻找商业赞助拍摄纪录片的两难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好不容易跳出来之后,活动准备周期已过去了五个月,首先是Griff的加拿大签证基本不能办理,其次是周鹏的临时退出,四人队伍秒变两人,这不得不让我在心中对攀登活动的圆满完成打起了问号。但对莲花塔完美路线的憧憬和对自己远征活动能力提升的强烈需求,2016年7月25日,让Rocker和我还有六个大包出现在了加拿大航空首都机场的值机柜台前。
梦想与现实
2008年美国之行以后,历时八年又踏上北美的土地,明显感觉到国内攀登活动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温哥华逗留了两天的时间,倒时差与各项装备和食品采购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唯一的小插曲是Rocker的大强度工作方式让他的突发性耳聋复发了,但吃了几颗晕车药和补了一天觉以后,居然奇迹般的痊愈了,二王组合人品之好由此可见一斑。里士满的中餐业务之成熟口味与专业让我也大吃一惊,朋友圈里也写满了对我们是否出了国的疑问。7月28日,乘坐加拿大国内航班,我们抵达了此行的最后一个城市—育空省的首府White Horse,一种浓浓的电影里的西部小镇风格,那种一言不和立马拔枪的氛围配合一个热情周到的游客中心,真是现实与梦境的怪异结合。小镇里最出彩的是一家巨大的户外店Coast Mountain Sport,你能买到想象中的几乎所有装备,其中特别醒目的是Bear Spray(防熊剂),在加拿大的西北部确实是动物数量多过人口数量,一旦进入户外环境必须处理好人与动物的交流界限,我和Rocker一对眼神儿也老老实实地买入一罐,这叫入乡随俗Just in case。
从White Horse出发,我们得驾车行驶五百多公里才能抵达计划行程中的最后一个节点——水上飞机的接驳站,看着周围全是美式全尺寸四驱皮卡车的阵势,我们租下的起亚小轿车表示压力很大。临行时开始飘落的雨点又似雪上加霜,好在一路上路况不俗,就算是土基路面处理得也很平整,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地抵达了Kluane Airways的基地。Warren老英雄是水上飞机公司的CEO兼驾驶员兼服务生,据说90%在Cirque of Unclimbles地区开展攀登活动的攀登者都会搭乘他的飞机前往。在这个不通公路、闭塞隔绝的地区,他还拥有一个五星级的钓鱼度假村,为公司乘客诸如钓者、狩猎者、攀登者提供免费住宿、餐饮、洗衣、热水澡、充电甚至WiFi服务,而他的第一个攀登者团体客户是24年前首攀The Great Canadian Knife的Todd Skinner团队。
7月30日,我和Rocker还有15天的食宿辎重、攀登摄影装备被Warren送到了此行的终点Glacier Lake—这是一个美丽的高纬度冰川湖。至此我们将暂别人类社会,进入岩石与动植物的世界,接下来的半个月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生存能力了。我们的物资装备总重超过100公斤,所以两人必须分作两天才能完成运输目标,Glacier Lake海拔不到800米而大本营海拔超过1600米,单人单次负重30公斤的情况下走起来并不轻松,大概需要六个小时才能抵达,而一路上清晰可见的熊粪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类才是这里的客人。物资运输第一天,Cirque就给我们上了第一课:蚊子,时值当地盛夏,身着海军条纹衫的蚊子大量繁殖,就算是喷涂了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Deet防蚊剂,无数的蚊子还是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萦绕,以至于身背肩扛手提的我们一路都不得喘息,也加剧了负重徒步的强度。第二天的消耗依然巨大,往返大本营至Glacier Lake在负重减到20公斤左右也需要八个小时,并且一路还得继续忍受大批蚊子的持续骚扰,总之这里不太适合密集恐惧症患者和路盲。
Cirque地区教给我们的第二课:快速的天气变化。在进入Cirque之前我们便通过Mountain forecast网站得到了近一周的天气预报,显示是8月1~2日有两天天气窗口,而通过同在大本营的其他攀登者获悉,他们待在这里的15天中只有5天的分散窗口,这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有机会成功那么1~2日的48小时窗口将是最佳时机。于是我们定下了1日出发攀登至位于路线中部的Bivy平台,然后第二天尝试登顶并下撤的攀登方案。由于前两天连续运输身体比较疲劳,我们在7月31日晚上早早就躺进了帐篷—虽然毫无睡意(Cirque位于北纬62度,进入8月后日落时间在晚上11点半左右,日出时间则在凌晨4点半)。但凌晨雨滴打在帐篷外的哒哒声越来越密集,说好的好天气变成了一天的暴雨,分两天完成莲花塔的计划也流产了。在卫星电话咨询了远在美国的友人以及大本营同行们使用的in reach天气预报后,确定2日和3日上午还有持续的好天气,于是我们又将计划改为2日凌晨4点出发,当日冲击顶峰然后视情况下撤至Bivy平台或大本营。
攀登莲花塔
8月2日凌晨3点,闹钟准时把我们叫醒,抵达岩壁根部大约是早上6点,开始攀登时间应该接近7点了。线路的前三段位于一个巨大的夹角里,由于1日降雨的影响,基本属于水帘洞状态,第一段30米的长度略破碎,但勉强自由攀登完成,虽然由于湿滑差点冲坠,但也是好的开始;第二段35米长,只能进行器械攀登;第三段30米长,器械攀登一半后岩壁已经变干,于是转入自由攀登模式,在终部横移翻出一个4米的屋檐后路线正式进入莲花塔的东南壁。
第四段我开始跳过topo信息里的线路分段,尝试进行满绳距攀登,攀登了大概60米来到了一处保护站,这个段落没有明显的裂缝系统,略带植被,需要很好的路线方向感与综合处理能力;第五段路线开始进入一个巨大的烟囱系统,我攀登了一个70米的满绳距,期间需要一些宽缝的攀登技巧;第六段依然是一个70米的满绳距,需要不停地处理一些烟囱内部的奇特地形,非常有乐趣。完成第六段以后抬头望去,Bivy平台就在上方;第七段攀登大概20米以后就彻底结束了烟囱系统,进入了Bivy平台下部的夹角地形,个别几米居然还自带少许仰角,并且没有烟囱的掩护东南壁的暴露感初显,大概60米的绳距总长后,我已经坐在了这著名的世界最佳Bivy平台上。
在平台稍做休整,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水以后,我们决定继续向上攀登,此时距日落还有六个小时。平台起步的第一段也是topo信息里的第11段长45米,是一条干净整洁的侧拉夹角缝,使用0.3-0.75#机械塞,既考验细腻的脚法,也要求设置时塞子挑选的精确度;第12段开始,裂缝系统开始变细,00#-0.2#塞子用得居多,0.3#都算是令人大松一口气的保护,偶尔前人留下的旧岩锥更是定神的神器。岩壁的表面也鬼斧神工般布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黑色疙瘩(knobs),这时的攀登已经是几乎纯粹的平面攀登了,在如迷宫般的疙瘩里横移腾挪真是我攀岩生涯中最棒的经历之一。由于已经进入端墙,暴露感十足,接连四个段落的疙瘩舞,170米的胆战心惊,我们来到了莲花塔东南壁线路的难点下方。
凌晨1点,我们完成了第16段的攀登—在北纬60度线就算是黑夜也不会变成真正的黑夜,是那种带着微弱光线的灰黑色天空,这也是我们决定继续攀登的原因之一。这时距离我们离开大本营已经21个小时,离开地面18个小时。第16段是莲花塔东南壁路线的难点,长度40米,线路中段翻越一个一米来宽的小屋檐,人工攀登难度C1,自由攀登难度5.11-,完成了这个段落意味着距离莲花塔顶只有三个段落大概120米了,并且没有难点了,这让我们有种苦尽甘来的释放感。
整理装备后我开始继续领攀第17段,根据topo显示,这是一段长达50米的涨拳(fist)段落,起步是一段4#塞的宽缝,接着裂缝变窄为3#塞,紧接着进入一个宽度约一米的1#塞的屋檐,翻出屋檐后便是笔直的宽约0.5#-2#塞的持续裂缝系统。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其实我依旧想不通或者说琢磨不明白,攀登了55米后我依然没有发现保护站的位置,而我的四周也没有出现第18段号称的5.8宽缝的地形,经过一再检查我决定就地自设保护站让Rocker先上来,因为身上的塞子适合保护的尺寸已经不多了。Rocker上来以后,我俩交换了意见,觉得再爬一段看看,因为按照topo不可能出现超过90米没有保护站的情况。于是我继续出发,接下来的裂缝系统是标准的0.75#~2#塞的宽度,大概攀登了30米以后,我来到了文章开头说到的高度,我打亮头灯在目测范围15米内没能找到保护站,这时我的境地是这样的:距离莲花塔顶60米左右,身上适合保护的机械塞只剩0.75#一个、1#一个、2#一个,继续攀登意味着在接下来目测没有保护站的情况下最多攀登15米然后我连建立保护站保护或者撤退的塞子都剩不下了。时间也到了凌晨3点,从大本营出发已24小时,离开地面21小时,而下降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不得不作出理智的选择,我知道我们已经如此的接近完成路线攀登,我知道我们付出了什么坚持了什么,我知道我们已经拥有了太过饱满且值得珍藏的宝贵过程。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们的爱人在等待我们回家,所以,再见莲花塔,感谢你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每一段精彩的攀登,感谢。
完美或缺憾
2016年8月3日上午9点,经过五个半小时有惊无险的下降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卡绳两次,某保护站打瞌睡数次,我们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地面,收拾装备徒步回到大本营已经是上午11点,总耗时31个小时,消耗水7.5升,cliff bar8个,cliff胶10个,面包500克,萨拉米数片,混合干果半包;收获了20个指头全体肿胀发麻和4个指甲盖发灰,略幻听有幻觉无幻视,行走无平衡感,嗓子疼痛说话公鸭嗓等……
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错过了某个保护站?我们选择了错误的裂缝系统?我不知道,也无法解释。我们独立地进行了一次洲际攀登,在攀登过程中倾尽了自己的全力;我们领略了莲花塔之美,汲取了每一段路线带给我们的知识并体会了大自然那巧夺天工般的设计。并不是每段旅程都会是完美的,面对缺憾,珍视缺憾,在生活中给予爱我们的人更多的包容与谅解,与他/她们携手度过或精彩或平淡的人生,这或许才是攀登带给我们的特殊意义,也是我一直追寻的答案,“Why we climb?”
莲花塔,再次感谢!
TIPS
防蚊水绝对是必备物品。
在Cirque地区攀登需要提前在Nahanni park reserve注册,网址:nahanni.info@pc.gc.ca。
水上飞机需提前一个月预订,定金30%,Kluane Airways:info@kluaneairways.com。
太多的hanging belay,带上足够舒适的安全带和攀岩鞋。
Cirque地区并不止拥有莲花塔,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路线开发至今没有停歇,在大本营Ferry meadows某个大石头下Warren贴心地摆放着数个军用铁箱,箱子里静静躺着卫星电话和打印好的线路信息与topo图。
最后,别像我们一样爬迷了路……
攀登者
王志明(王二):国内攀登老炮,20年攀登经历,经验丰富的大岩壁攀登者。
运动攀登能力5.13c/d,传统攀登能力5.12+。2009-2014年,先后登顶西扎金甲博塔峰、双桥沟鹰嘴岩,并分别于2014年在昆明西山开发400米石灰岩大岩壁线路“那一年”;2015年在华山南峰首攀大岩壁新线路High Tide or Low Tide。
王振 (Rocker):高空作业影像工作室。极限运动摄影师、户外电影制片人、攀登者。
15年攀登经历,运动攀登能力5.12b。2008年solo攀登四姑娘三峰,并于2014~2016年先后登顶四姑娘大峰、二峰、新疆博格达峰以及哈巴雪山等雪峰。2011年3月, Osprey塔斯马尼亚荒野探险特约摄影师; 2012~2013年,老君山传统攀岩节特约摄影师,adidas ROCKSTARS指定摄影师; 2014~2015年,华山大岩壁攀登项目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