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帮扶
2016-10-21贾国强
贾国强
安定区区委书记赵众炜与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王广平在对话环节深入交流。
今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企业是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将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已成为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体现了贫困群体和企业的共同需要。这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既规避了政府扶贫的弱点,又能体现出市场元素的积极作用。
同时,企业参与市场扶贫,不仅仅是开展公益的慈善事业,也能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开发扶贫项目,开发资源、培育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精细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建立产业集群,催生贫困地区发育新经济组织,既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有利于实现企业互利共赢、多元平衡、高效运作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企业自身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的实现模式。
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以“企业帮扶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为主题,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韩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30多年来,经过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谱写了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在扶贫开发初期,企业参与扶贫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非公企业参与相对较少;另一个特征是企业扶贫以捐助、输血为主,缺乏造血功能。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众多民营企业紧跟国有企业步伐,在扶贫参与中开始发力,他们的扶贫思路和模式也从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除了承担社会责任,效益与市场成为企业扶贫最大的考量标准。
王广平:创新贷款模式,打造精准扶贫小额信贷
农村信用社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而诞生的,是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农村金融组织。2005年随着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甘肃省信用联社在2005年正式成立,我们本着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的宗旨,认真地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等各项职责,各项业务在这十来年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在精准扶贫方面,我们做了几个探索。
甘肃省政协委员彭丹(左)与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绪萍在探讨各自的扶贫理念。
第一,打造精准扶贫的专项贷款。这个贷款是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构建,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一个贷款品种,每户5万元,期限3年,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全额贴息,这个贷款品种从去年开始推广。
第二,建立联动机制。省财政厅负责对贷款的投放计划和贴息安排,由县区政府负责贷款的主体实施,由我们参与行负责贷款的发放,形成了联动机制。
第三,创新贷款模式。1.直贷模式,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银行直接对他发放这笔贷款,支持他进行产业方面的发展和脱贫。2.行业带动模式,对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意愿,但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当地政府协调,由一些种养大户还有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指导农户确定投资方向,使贫困户能够在企业的带动下增收致富、脱贫。3.推动贷资分红模式,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将农户名下的资金,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与当地的龙头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集中使用贫困户的贷款,每年按一定比例的收益进行分红付息模式。
在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我们和省财政厅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机制。由财政和银行按7:3的比例拿出风险资金建立风险基金,同时落实贷款发放的主体责任,由县区政府作为贷款发放、回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精准扶贫贷款的实施,建立了政府与金融联手增信的典范,构建了农村的贫困户能够精准贷款的绿色通道,有效地支持了农户发展种植、养殖。
其次,在支持三农方面,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
第一,积极推广我们自己的信贷产品,就是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通过评级授信,也就是没有抵押没有担保,通过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无需担保的模式推广评级授信工作。小额信用贷款降低了农户贷款的门槛,缩短了贷款的流程,简化了贷款的手续。同时,创新的贷款方式,破解了农户在担保抵押缺失上的制约,使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得到解决。
第二,推行以大联保贷款模式支持三农的贷款。由于目前各类农村经济经营主体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贷款的额度不断地上升,我们通过5到7户的联保,加其他担保机构的参与,形成了大联保贷款的模式,这个在我们涉农贷款当中的占比也非常高。
第三,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地域、区域和产业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创新了五通五保的信贷产品。
第四,积极参与国家贴息贷款的发放。小额妇女担保贷款,甘肃省畜牧业和蔬菜的贴息贷款。
第五,在农村构建金融服务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的支付结算的瓶颈,我们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设立便民自助终端,以及和电商联手进行一些服务,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支持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便民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终端主要是满足了农村的农户,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户的金融需求问题。
最后,我说一下在今后扶贫当中的设想和思路。
未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地缘和人缘优势,配合区政府对已经发放的精准扶贫的小额信用贷款进行跟踪监测,我们既要管放,也要管用,这块工作能够做到位,就能使真正的扶贫资金能够用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方面。
赵永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最根本的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长远效果的一个保障。产业扶贫可以说是所有扶贫中最重要的,国家对产业扶贫非常重视。实际上除了社会兜底的都要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实现脱贫。
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现在农业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现在是农产品市场价很高,中间利润开发商拿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所有农产品都在商铺里销售,商铺的租金也很高,高的租金必须通过它的经营去补差,所以凡是进了这样的商铺,粮食提高50%的价格,蔬菜翻几番。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店,在每个社区选出一块地方来,无偿建一些社区店,我想建社区店是农业走向优质产业和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措施。
产业如何选择?产业应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比如说内蒙古在产业扶贫中选了7个产业,第一是肉羊产业,肉羊在内蒙古是传统产业,但在全国来讲是特色产业,内蒙古的羊肉几乎走遍全国各地,很受欢迎,味道纯正。肉牛也是内蒙古的特色产业,羊肉是全国第一,牛肉是全国第三。还有发展生猪,生猪应该说原来不是内蒙古的产业,但是由于环保问题,南方限制了2/3的养猪场,减少了1/2的养殖量,这样北方地区是发展生猪的好机会。同时玉米量很多,700斤玉米就能养一头猪。还有肉鸡,效果也很好。还有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秸秆用不了,一方面牲畜需要饲料,现在通过种植人工牧草,把玉米秸秆存起来,它的营养价值是原来的2.7倍,同时还能够被牲畜利用,这样的话我们有广阔的牲畜料。苜蓿是牧草之王,我们通过种牧草实现饲草料产业发展起来。还有蔬菜产业,7、8、9月份是内蒙古的蔬菜生产季,土地也没有什么污染,这个时节可以向全国供应夏季蔬菜。
赵众炜:培养新型经营主体,使贫困户和市场结合起来
定西有六县一区,唯一的区是安定区,安定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农业区,47万人口中有37万人是农村户口,也是六盘山区特困地区的连片地区的县区之一,我们脱贫攻坚的任务也是异常的艰巨。
产业发展在扶贫中是第一位的,没有产业的发展,扶贫是没有根基的。在这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加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第二,加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贫困户,我们的农户,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为什么富不起来,因为没有对接起来。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就是为了使农户、贫困户跟大的市场结合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几个方面:
一般的农户,上去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再上去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像金字塔的塔尖一样,安定区在发展“中国薯都”、发展“西部草都”上,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我想首先说一下,这些龙头企业,政府和龙头企业是什么概念?
政府应该做好三件事,一是建好一个平台,我们搞了一个马铃薯发展园区,占地7000多亩,有种薯的繁育期,有马铃薯的加工区,还有以马铃薯国家级批发区为代表的市场建设。
二是龙头企业需要有原料,我们帮助企业把基地建好。现在有很多资源枯竭的城市,但是搞农业,这个资源永远不会枯竭。另外,我们要解决钱的问题,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是非常弱的,我们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贫困地区在资金上处于非常弱势的地步,在资金上帮助企业解决,第一个是在国家,项目和资金上帮助企业争取。第二个是协助金融部门,我也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到安定区来,安定区有非常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合作。
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的扶贫开发经历和理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此外,政府还能做什么呢?打造一个环境,打造一个轻商重商的关系,做你该做的,不做你不该做的。在企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该办的手续就办,该办的事情就办,不要吃拿卡要,不该你做的,市场的东西归还给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你不要去指手画脚。
另外一个要打造对外宣传的环境,定西的9月是一个非常繁忙、丰收的景象,也是我们谋划来年工作的重要时节,每年有很多会议在这儿,马上要召开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在安定区举行,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全国的马铃薯主食化联盟。也是去年的9月份召开了全国的草产业联盟的成立大会。我们通过这些会议,通过这些平台,把我们的平台推介出去,让外面的世界都了解当地的企业,了解当地的产业。这是政府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
龙头企业如何带动贫困户呢?今天主要说的是产业扶贫,对于企业和贫困群众直接慈善性质的我不多说了,我说一下如何发展产业:一是用工,二是订单农业,三是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安定区达10万亩以上;土地流转,龙头企业的土地流转5万亩以上。整个土地的规模经营安定区是30%,这种直接的发展有个边际效应的问题,一个企业跟千家万户签订订单,不可能无限制地签下去,它的成本随着规模上去会增长。因此,我们新型经营主体就是龙头企业需要带动一些合作社,由这些合作社再来带动农户或者是种养大户,或者是贫困大户按照金字塔形运行,这样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彭丹:让政府出政策,企业家出钱,农民出力
我觉得扶贫工作在全国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都掀起了一波扶贫的热潮,积极性很强,大家的决心也很大。
我曾经四下甘肃的农村,作为一名甘肃省的政协委员,不应该只是关心自己文艺工作那点事,应该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所以我下去调研的时候发现在甘肃的各个领域里,扶贫工作非常艰难。我调研之后今年写了一个提案,倡导农民“种电”,让农民成为精准扶贫的受益者,因为今天对话的题目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我提到的“种电”方案,不是纯粹地让农民种地,大家知道甘肃的土地比较贫瘠,其实是西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的优势是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我提出倡导农民大力开展“种电”的模式,利用光伏发电,利用我们的优势,避开我们的短处,但是用资本的形式,以资本为核心,以高科技为依托,以个人和集体为单位,去发展贫困山区、贫困农民的“种电”扶贫方式。
这种方式不要国家政府花一分钱,由企业家购买光伏发电的设备,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租给每一村每一户,每一户给他们是无息贷款。当然大家可能会提出配额的问题,你发电完之后怎么卖出去呢?怎么变成效益呢?这个需要政府出台一定的政策,这就是扶贫政策上的倾斜。而且这个方式是不需要担保,由企业租赁给农户,农户只需要提供他的低保收入的证明和户籍,我们就给他免息贷款。让政府出政策,企业家出钱,农民出力,这样可以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赵永亮:企业家必须为老百姓服务
我们有十大产业,有58个企业,有11000名员工,总资产是180亿,20多年来,在治沙生态扶贫和产业上总共投了120亿。鄂尔多斯和定西差不多,46.8%的地方是生态脆弱区。鄂尔多斯南高北低,北面是黄河,每年有1.6亿吨的沙子进入黄河,造成黄河断水的事件时而发生。
北方的阳光是北方人民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治沙要科学地治,合理地治,治沙不用沙是大傻瓜,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走,沙漠拉出两个链条,一个是有机产品链条,一个是有机食品链条。
我们搞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同时现在还要执行四项基本原则,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支持,老百姓受益。
2000年以后,我们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人还要有责任,企业最主要的是诚信、创新和管理。企业家的品质是激情、韧性和责任。很多记者问我,你作为私人企业,治沙生态扶贫是政府的事,你作为私人企业是为什么,我的答复是,马克思讲过,资本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在中国不同,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具备政治上的素质,中国的企业家必须为老百姓服务。
承前启后是责任,与时俱进是使命,企业家下一步的竞争就是下一代的竞争,所以大家讲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都特别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走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扶贫,生态移民和科技之城。扶贫差距是观念差距,观念就是思想,所以转变思想才能有成就。
赵绪萍:建一个基地,活一个产业,富八方群众
果菜贸易有限公司一直负责深圳市永久性蔬菜基地的管理,我们作为一家承载着民生工程的企业,一直以来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今天来参加这个精准扶贫的论坛,主要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精准扶贫的“红河模式”。
“红河模式”首先是引进了食品安全供应链的体系,食品安全现在能够做到的是到终端,在进超市之前进行农业检测,红河模式从种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技术各个方面进行全程的监控,达到可追溯,一直到老百姓的餐桌上。“红河模式”想建一个基地,活一个产业,富八方群众。
这个项目计划投资8亿多,现在已经完成了3.3亿多的投资,3年下来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社会特别是当地老百姓的认同。经过3年的时间,我们带去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现在每一户每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2万元,因为云南的地质、气候都比较好,可以实现四季种,尤其叶菜种得挺好。
可喜的是,当地的一些老人家的就业得到了解决,特别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以前是靠自己的子女出去打工,一年回来之后给一些钱,现在基地建好之后,他们来到产业园做产业工人,每个月还有1800到2000多元的收入,他们做计件工人有时候拿到80块,如果按天算的话可以给到60块/天,现在这些老人家逢年过节回来,可以给孙子、小孩包红包,这是我们项目做了3年之后很明显的一些转变。
李海阔:注重精神扶贫,才能富起来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精准扶贫,意义非常重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一直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一个企业,东岭30年的发展,首先要把自己做好、做强、做大,有能力去帮助扶持别人。
还有精神扶贫,我非常赞同,为什么这样说呢?东岭的发展,刚才主持人说了就是一个小村庄,种菜的,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李总说了一句话,同是一个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为什么别人富,我们这么穷,让别人瞧不起。我们必须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在这块来说,精神扶贫,为什么我们要走出去,兰州拉面做得很好,我们陕西省也有一个特色,就是陕西臊子面,但是我们没有走出去。观念的改变,只有自己充满信心,别人助推你一把才能起来,你没有想法扶贫非常难。
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它的积极意义。过去是大水漫灌,撒胡椒面,这个方式不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非常好,这样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真正需要帮扶的特困人员,就像一个及时雨一样,我们希望及时雨下得更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