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洞、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市场能力的关系研究

2016-10-21崔海云施建军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回归系数免费

崔海云 施建军

(1.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结构洞、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市场能力的关系研究

崔海云1施建军2

(1.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随着技术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所有新技术的商业化。积极融入创新网络,实施创新成果外部商业化,成为企业提升市场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企业在创新网络内的“结构洞”是影响企业提升市场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网络“结构洞”对企业市场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作用于企业的市场能力。企业可以借助创新网络结构洞的优势,通过广泛开展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最大程度获取创新回报,促进内部冗余的创新成果快速实现商业化,提升市场影响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能力。

结构洞;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市场控制能力;市场获利能力

一、引言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企业不仅面临着开发新技术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大量创新技术商业化的压力。积极融入创新网络,加强创新合作活动,实施创新成果外部商业化,成为企业提升市场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如何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组织外部的各项创新资源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网络镶嵌(Network Embeddedness)理论,尤其是著名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理论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成熟的分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思路。本文将从“结构洞”的视角探讨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实施创新成果外部商业化与其市场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作用机制。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结构洞与企业市场能力之间的关系

1. 企业市场能力。众所周知,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获取或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如形成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由熊彼特的定义可以看出,创新不仅包含新技术的开发,还包含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和对这些创新的大规模应用,即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创新扩散。事实上,创新的扩散不仅包括新技术与新创意的获取,还涉及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大规模采用过程,而某种新产品进入市场并且被广泛接受则有赖于企业强大的市场能力。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市场能力给出明确的定义,Humphrey.J 和H.Schmitz.认为市场能力是指企业以其独特的技术或者产品优势获得了对价格、产量的自由决策权或扩张市场份额的能力,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控制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来自市场的各种约束条件,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战略目标。市场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获利能力两个方面。[1]本文认为,企业的市场能力是指企业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较多的价格主导权以及较高的市场利润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获利能力两个方面。

2.结构洞与企业市场能力之间的关系。企业在外部网络的结构性镶嵌(positional perspectives on networks)是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的重要因素。其中,结构洞与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结构洞”是指社会网络中的“洞隙”,这些“洞隙”的存在导致网络中的行为主体之间不能直接建立连接或者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中断。一些学者认为,结构洞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即“结构洞”具有一定的优势。结构洞作为一种静态的社会资本,能够使网络中的聚焦节点在获取资源和利益方面占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结构洞为其“占据者”带来的信息优势(information benefit)和控制优势(control benefit)。

一方面,占有“结构洞”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息优势(information benefit),企业在创新网络中拥有的“结构洞”越多,越容易及时获得网络中的信息,相应的,获得的信息数量也大,信息内容也更具体,因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会。结构洞是信息流动的缺口,好的创意往往不在其源头,而在于思想的交汇处,因此,占据结构洞的网络节点企业由于处于网络中信息枢纽的位置,所以更有可能获取更棒的新创意、更多的异质性信息、更有效的市场能力提升途径。[2]另一方面,占有“结构洞”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控制优势(control benefit),“结构洞”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中介”地位和信息优势,扮演网络中信息交换的“第三方角色”,这类企业拥有横跨不同企业间的“结构洞”,在创新网络中,网络节点企业的控制优势可以使节点企业操纵其他互不相连的两家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迫使它们让步或者竞争。[3]Jason也认为具有桥连接作用的网络结构洞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渠道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4]

笔者认为,创新网络的结构洞有利于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从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合理占据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并对其科学管理将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取技术和市场信息,紧跟市场竞争的节奏。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la预期 结构洞对企业市场控制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假设lb预期 结构洞对企业市场获利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及其中介作用

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除了从外部引进技术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向外部“释放”、授权或者出售创新信息和技术知识等方式,即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企业通过主动地知识溢出或者出售对自身来说相对没有价值的技术知识给其他组织,一方面缓解了自身进行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有关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被学者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具体维度方面,Dahlander和Gann根据企业向外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经济交易,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划分为免费释放和授权两种。

(1)免费释放。免费释放是指企业将内部的技术知识、创新信息和资源无偿输出到外部环境中,而不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回报。尽管免费释放的方式并不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却可以为企业带来间接的利益,如:获得更高的社会荣誉和地位、获得相关的互补资产、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推动建立该技术非正式的标准。[5]

(2)授权。授权是指企业通过将自身的研发成果出售或者授权给其他组织,来实现新创技术和创意的商业化的过程。不可否认,出售或者授权企业的技术知识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竞争地位,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企业越来越重视向组织外部转移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乐于将组织内部的技术知识出售或者授权到组织外部,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售或者授权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活跃。[6]成功实施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也可以为企业获得非常大的利益:一方面,通过技术外部商业化,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声誉以及在行业内的地位,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良好的技术外部商业化还可以完善企业的内外部创新网络。[7]

笔者认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新创技术商业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企业还掌握着大量“于己无用”的技术知识,而向外部“释放”、授权或者出售创新信息和技术知识一方面可以“激活”大量被企业闲置的“无用”技术,帮助企业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研发回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市场影响力,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预期授权在结构洞与市场控制能力的关系中扮演中介变量角色。

假设2b预期授权在结构洞与市场获利能力的关系中扮演中介变量角色。

假设2c预期免费释放在结构洞与市场控制能力的关系中扮演中介变量角色。

假设2d预期免费释放在结构洞与市场获利能力的关系中扮演中介变量角色。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的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数据调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安徽、内蒙古等地的科技型企业。本次调研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37份,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79%,有效率68.7%。

(二)变量测量

1.因变量:市场能力。在对企业市场能力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借鉴了Humphrey.J 和H.Schmitz.的理论以及市场营销学领域的一般理论,并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开发了调研问卷。在对市场控制能力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也设计了3个题项:(1)贵公司具有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的主打产品。(2)贵公司拥有稳定的覆盖面广泛的营销渠道网络。(3)贵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在对市场获利能力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设计了2个题项:(1)贵公司的销售收入提高很快。(2)贵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提高很快。

2.自变量:结构洞。在早期的研究中,结构洞通常用连接程度、[8]约束指数和间接约束指数[9]来测量。然而,在近些年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开始用“控制信息流的能力”[10]或者“与同行对比,网络集中的趋势与程度”[11]来测度结构洞。本文在对企业的创新网络结构洞进行测量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开发了调研问卷。在对企业的网络结构洞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设计了2个题项:(1)创新网络内的其他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必须经过贵公司。(2)贵公司在外部创新网络内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3.中介变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分为授权和免费释放。Lichtenthaler等学者对授权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开发了比较成熟的测度量表,这些量表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一再被改进引用。与授权相比,学者们对实体经济中的免费释放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可借鉴的量表也较少。然而,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的外向免费释放与内向的知识获取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只是知识传递的方向恰恰相反,而知识获取型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相关的可借鉴的量表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好运用。此外,Stam在对社会参与和网络社区参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开发了相关的测度量表。

因此,在对企业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借鉴了Lichtenthaler[12][13]、陈钰芬[14]和Stam[15]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开发了调研问卷。在对企业的授权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设计了2个题项:(1)贵公司经常出售专利或者进行专利授权。(2)贵公司只出售或对外授权那些非核心技术。在对企业的免费释放进行测量时,本项研究设计了2个题项:(1)贵公司经常主动到其他企业进行创新项目的介绍和报告。(2)贵公司愿意为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创新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4.控制变量。本文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企业家精神作为控制变量处理。本次调查问卷所有问项均采用Likert7分量表,受访者根据对这些题项的赞同程度进行 1-7 分量表打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四、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项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检验变量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因子:结构洞、授权、免费释放、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获利能力,累积解释变差66.3%,如表1所示。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题项都落在预设的因子上,并且因子载荷均在0.7以上,表示变量测量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

表1也给出了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结构洞、免费释放的Cronbach's α系数略低(分别为0.793、0.786),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授权、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获利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分别为0.832、0.823、0.839),可知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上述分析表明本项研究的变量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适宜进一步做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表1 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结果

注:n=206。使用主成份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提取因子,采用极大方差法旋转载荷矩阵。

(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和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授权与结构洞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59,免费释放与结构洞、授权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13、-0.082,市场控制与结构洞、授权、免费释放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75、0.389、0.413,市场获利与结构洞、授权型、免费释放、市场控制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72、0.437、0.173、0.685。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注:**表示 在 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 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三)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

本研究运用层次回归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的模型1是因变量(市场控制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2是因变量(市场控制能力)同时对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因此,与模型1相比,模型2增加结构洞后,模型拟合度得以优化,R2也增大,R2增加了18.7%(p<0.05),表明结构洞对市场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假设1a得到支持。

表3的模型3是中介变量授权对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4是市场控制能力同时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授权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与模型2相比,R2也增大,R2增加了2%(p<0.05)。也就是说,模型4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中介变量授权后,对市场控制能力的解释能力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授权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模型4中,市场控制能力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授权的回归系数显著(p <0.05),也就是说,授权在结构洞和市场控制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a得到支持。

表3的模型5是市场获利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6是(市场获利能力)同时对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因此,与模型5相比,模型6增加结构洞后,模型拟合度得以优化,R2也增大,R2增加了20.3%(p<0.05),表明结构洞对市场获利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假设1b得到支持。

表3的模型7是中介变量授权对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8是(市场获利能力)同时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授权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与模型6相比,R2也增大,R2增加了2%(p<0.05)。也就是说,模型8在模型6的基础上增加中介变量授权后,对市场获利能力的解释能力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授权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模型8中,市场获利能力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授权的回归系数显著(p <0.05),也就是说,授权在结构洞和市场获利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b得到支持。

表4的模型1是因变量(市场控制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2是因变量(市场控制能力)同时对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因此,与模型1相比,模型2增加结构洞后,模型拟合度得以优化,R2也增大,R2增加了18.7%(p<0.05),表明结构洞对市场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模型3是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对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4是市场控制能力同时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与模型2相比,R2也增大,R2增加了2.8%(p<0.05)。也就是说,模型4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后,对市场控制能力的解释能力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免费释放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模型4中,市场控制能力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的回归系数显著(p <0.05),也就是说,免费释放在结构洞和市场控制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c得到支持。

表4的模型5是因变量(市场获利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6是因变量(市场获利能力)同时对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因此,与模型5相比,模型6增加结构洞后,模型拟合度得以优化,R2也增大,R2增加了19.3%(p<0.05),表明结构洞对市场获利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模型7是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对结构洞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8是(市场获利能力)同时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做回归(回归系数显著,p<0.05),模型的F值明显增大,与模型6相比,R2也增大,R2增加了2.4%(p<0.05)。也就是说,模型8在模型6的基础上增加中介变量免费释放后,对市场获利能力的解释能力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免费释放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模型8中,市场获利能力对结构洞和中介变量(免费释放)的回归系数显著(p <0.05),也就是说,免费释放在结构洞和(市场获利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d得到支持。

表3 授权对结构洞与市场能力关系的中介效应

注:n=206。由于解释变量取值范围差异较大,所有解释变量在回归前均做标准化处理,表中系数为非标准化回归系数,括号内是标准误差。**表示p<0.01,*表示p<0.05

表4 免费释放对结构洞与市场能力关系的中介效应

注:n=206。由于解释变量取值范围差异较大,所有解释变量在回归前均做标准化处理,表中系数为非标准化回归系数,括号内是标准误差。**表示p<0.01,*表示p<0.05

五、结论与讨论

本项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洞是否影响企业的市场能力以及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市场能力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在结构洞与企业市场能力的关系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具体来说,本文可能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贡献:

第一,本文预期并实证检验了结构洞对企业市场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结构洞对企业的市场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这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和维护创新网络的结构洞来提升自身的市场能力。

具有桥连接作用的结构洞占据者将会拥有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源以及创新成果商业化的优势。结构洞作为一种静态的社会资本,能够使企业在开展创新合作方面享有信息优势(information benefit)和控制优势(control benefit)。一方面,企业在创新网络中拥有的“结构洞”越多,越容易及时获得市场竞争的信息,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横跨不同创新网络“结构洞”的企业可以扮演网络中信息交换的“中介角色”,获得和产生更多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处于创新网络节点的企业可以控制其他互不相连的两家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迫使它们让步或者竞争。

第二,本项研究引入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作为中介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结构洞与企业市场能力“关系黑箱”内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结构洞通过授权和免费释放作用于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获利能力。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将自身有价值的创意、知识和技术输出到组织外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由其他组织完成。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主要包括授权和免费释放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企业通过将自身的研发成果出售或者授权给其他组织的方法,来实现新创技术和创意的商业化的过程,后者是指企业将内部的技术知识、创新信息和资源无偿输出到外部环境中,而不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回报。

拥有创新网络结构洞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控制优势”,通过实施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不仅可以将自身无法完成的商业化技术项目转让给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创新成果的外部商业化,最大程度获取创新回报,实现创新活动的价值最大化,而且还可以促进内部冗余的创新成果快速实现商业化。技术创新成果的对外授权或者免费释放有利于提升企业在产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主导或参与制定产业标准的机会,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1] Humphrey.J.,H.Schmitz.,"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Z] ,Paper for the Bellagio Value Chain Workshop,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BN19RE.UK, 2000.

[2] Gargiulo,M.,Ertug,G.,Galunic. C.,"The two faces of control:Network closure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mong knowledge worker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54,PP 299-333,2009.

[3] Burt,R. S.,"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42,PP 339-365,1997.

[4] Jason.P,Davis."Agency and knowledge problems in network dynamics:brokers and bridges in innov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R]. (working paper). 2010.

[5] Von Hippel E.,"Horizontal innovation networks-by and for users",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Vol.36,PP857-875,2007.

[6] Davis,JL.,Harrison,SS.,"Edison in the boardroom:how leading companies Realize value from their intellectual asset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2001.

[7] Lichtenthaler,U.,Ernst,H.,"External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in large firms:results of a quantitative benchmarking study",R&D Management,Vol.37,PP383一397,2007.

[8] Koka,B. R.,Prescott,J. E.,"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environmental change,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29,PP 639-661,2008.

[9] Lechner,C.,Frankenberger,K.,Floyd,S. W.,"Task contingencies in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group networks and initiativ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53,PP865-889,2010.

[10] Tsai,W.,"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44,PP996-1004,2001.

[11] Gilsing,V.,Nooteboom,B.,VanHaverbeke,W.,Duysters,G.,Oord,A.,"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ovel technologies:Technological distance,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density",Research Policy,Vol.37,PP 1717-1731,2008.

[12] Lichtenthaler,U.,"Relative capacity:Retaining knowledge outside a firm's boundaries",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Vol.25,PP 200-212,2008.

[13] Lichtenthaler,U.,"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examin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R&D Management,Vol.39, PP317-330,2009.

[14] 陈钰芬,陈劲,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8(4):419-426.

[15] Stam,W.,"When doe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open software companies?",Research Policy,Vol.38,PP1288-1299,2009.

[责任编辑:唐少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11&ZD004)。

崔海云,博士,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市场营销;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F276.4

A

1002-6924(2016)02-055-060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回归系数免费
该不该免费送货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