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2016-10-21郑雪峰

铁道勘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导线观测角度

郑雪峰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影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郑雪峰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

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环境复杂,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较多。介绍影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制订相应的措施,结合工程建设实例,给出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的建议。

洞内导线测量研究分析

基于某客运专线多条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的实践经验,系统地分析影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导线测量实例

某客运专线两座长度大于5 km的隧道,均采用双侧成对布设交叉全导线网测量,如图1所示。

图1 双侧成对布点交叉全导线网

第一座隧道长5.09 km,为直线隧道,洞内共布设导线点11对,按照隧道二等测量要求施测。外业测量后数据处理时,角度闭合差为42.82″,超过限差12.98″的要求。X坐标闭合差为35.54 mm,Y坐标闭合差为180.63 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7 678,超过限差1∶55 000的要求。导线内四边形环角度和全长相对闭合差超限情况见表1,共有21个闭合环,其中有10个环角度闭合差超限。对相关测站进行补测,补测数据替换后仍然超限。

表1 隧道洞内CPⅡ导线闭合环超限情况统计

第二座隧道全长6 km,曲线占全长的三分之一。按照图1采用二等导线施测,测量后发现部分角度闭合差严重超限。通过分析排除了起算基准不可靠因素、测量仪器及人员操作的粗差,通过多达4次的补测检查,数据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隧道洞内CPⅡ导线不同位置观测角度互差分析

第一座隧道洞内观测条件较差,有施工干扰,洞内粉尘水汽较重;第二座隧道洞内观测条件较好,施工已经完成,没有水汽粉尘。经过对测量数据计算及对比分析,发现两座隧道指标超限的测站基本相同,角度超限大小不等,无明显规律。

2 导线测量误差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隧道洞内导线测量误差进行分析。

2.1仪器、测量标志及操作分析

仪器状态:使用高精度马达伺服驱动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精度优于±(2+1×10-6D) mm,在检定有效期内,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测量标志:各控制点埋设在稳固的地方,标志清晰,无松动。

测量操作:开工前,对仪器操作员进行了专门的技术培训,作业时,三角架使用稳定的木质角架,现场测量过程满足技术要求。

2.2温度气压分析

温度气压对全站仪测距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及现场实测发现,温度每变化1 ℃,对距离观测值影响为1/1 000 000;气压每变化10 hPa,对距离观测值影响为2.8×10-6。测量时温度计、气压计均经过严格的检校,并正确输入(如表3、表4所示)。

表3 温度变化对测距影响

表4 气压变化对测距影响

2.3洞内观测条件分析

第一座隧道导线测量时,洞内环境相对较差,测量时受到施工干扰严重,现场测量时发现,有些测站角度超限情况较多,精度较差。影响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洞内排水沟及仰拱面有积水,洞内外温差及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对电磁波测距、测角有很大影响,且没有规律性。

(2)测量时,洞内机械车辆振动、人员遮挡、尾气粉尘影响,导致单站精度较差,对最终测量精度有影响。

(3)测量时,仪器受到洞内强光照射,对测角、测距均影响较大,导致单站精度太差或超限且无规律,测量时必须避免。

(4)测量时,观测视线距离障碍物距离太近或被遮挡,对角度测量影响较大。

第二座隧道导线测量时,条件较好,没有施工干扰。通过对表2数据的分析及现场实地检查,发现同一观测方向多次观测角度互差超限段落基本位于隧道曲线段,且视线距离洞壁、电缆槽等构筑物太近,最近距离在0.2~0.5 m左右,测量时受到偏折光的影响,导致角度测量超限较大。

3 改进措施

第一座隧道:测量前加强与施工单位沟通,清除洞内电缆槽及洞内影响导线视线的杂物;加强洞内排水措施,清除洞内大面积积水;采取鼓风机等措施,保证洞内通风,排除水汽粉尘;为避开施工干扰,选择施工间隙洞内测量条件相对较好时间段进行测量。在确保观测条件后进行补测,导线平差计算指标一次性通过。

第二座隧道: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旁折光影响的导线边数据,采用交叉导线方式进行计算,两条附和路线角度及全长相对闭合差精度很高,但交导线方式每个导线点只有两个观测方向,不能保证点位的绝对精度,因而没有采用。实际工程中,若采用图1双侧成对布点交叉双导线网测量,特别是曲线地段,受边长限制,同侧导线边距离洞壁太近。为避免观测时受旁折光影响,经过分析,对第二座隧道采用如图2网形进行重新布网。经过重新测量计算,所有四边形环的精度均满足要求,导线角度闭合差为-0.37″,小于限差12.98″,X坐标闭合差为-27.08 mm,Y坐标闭合差为62.80 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74 521,小于限差1∶55 000,所有精度指标一次性通过。

如图2方式进行导线测量时,根据理论推导及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考虑到测量时两个棱镜互不影响,单侧点对间布设的距离不宜太短,一般布设距离20~40 m为宜,距离太短时观测时容易相互影响,太长时会导致测量精度降低。

图2 单侧成对交叉布点三方向导线网

考虑到隧道洞内条件及全站仪测角误差的影响,不同侧点对间距离300~500 m为宜,太短时测站增多,导致测站误差累计增大;太长时,导线方向容易受到洞内环境影响,导致方向误差较大。

导线测量成果供后续CPⅢ测量使用,满足施工测量精度指标。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某客运专线多条长隧道导线实测数据分析比较,隧道洞内导线测量多处于施工期,现场条件复杂,受控因素多,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提前做好测量计划,与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避免与施工相互干扰,保证导线观测条件是关键因素之一。

(2)采用单侧成对交叉布点导线测量方式,不仅能最大程度消除偏折光的影响,而且能够保证导线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度,是隧道导线测量的优化网形,值得在其他类似项目推广应用。

[1]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

[2]韩静玉.隧道工程洞内测量控制方法及精度控制方法分析[J].铁道勘察,2011,37(2)

[3]谯生有.隧道内CPⅡ平面控制网与施工导线网差异探讨[J].铁道勘察,2014(4)

[4]张正禄,等.大气折光对水平角测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6(6)

[5]孔祥元.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张项铎,张正禄.隧道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7]华锡生,赵刚.自动全站仪检测系统的大气折光改正研究[J].工程勘测,2001(5)

[8]徐永刚.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2012(2):7-9

Tunnel Hole to Traverse Survey Research and Analysis

ZHENG Xuefeng

2016-01-26

郑雪峰(1980—),男,2005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工程师。

1672-7479(2016)02-0006-03

U452.1+3

A

猜你喜欢

导线观测角度
±800 kV直流阀厅伸缩金具用软导线的试验研究
神奇的角度
铝棒导线在汽车线束领域的应用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分裂导线覆冰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