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留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

2016-10-21楼艺婵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东南亚适应性

楼艺婵,和 览

(云南财经大学,昆明 650221)

东南亚留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

楼艺婵,和览

(云南财经大学,昆明 650221)

随着近五年以来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持续增长,云南在区域国际教育领域开始谋求品牌效应。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关注,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的研究,提供了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学习障碍因素的现实文本,以开放的胸襟,不断调适的态度提出改进策略,是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

云南;东南亚;留学生;学习适应性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跨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学子的选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日趋繁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过去十年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共有超过170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

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逐渐成为了东南亚学子青睐的留学目的地。2015年,云南的留学生总人数达到12 078人,排名全国第十一位,其中,东南亚留学生占八成左右。在云南省内诸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及成果处于领先地位,省内七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项目有五个落地于云南财经大学,同时,云南财经大学已挂牌成立“云南省高等学校越南语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云南省高等学校泰语语人才培养示范点”,是具备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资质的四家省内单位之一,在校东南亚留学生逾百名。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透视东南亚留学生在华学习的适应性,具备代表性与典型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对本项目具备借鉴意义。最早提出跨文化适应概念的是(Redfield、Linton、Herskovits,1936)等人,学者们认为:跨文化适应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学者们集中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心理变化、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学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跨文化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弱,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留学动机研究。如(Klineberg&Hall,1979)发现大多数留学生把获取学位和文凭作为自己最主要学习动机,这一动机远远胜于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增长①Klineberg,O.&Hull,W.F..At a Foreign University: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daptation and Coping[M].Newyork:Praeger,1979.;第二个方面是学习的困难与障碍研究。如(Lin,2002)在美国社会科学课堂上探索了中国研究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包括语言水平匮乏、缺乏科研能力培养和缺乏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等;(Tseng,2002)指出用东道国语言的交流困难,对东道国教育体制的陌生和不适应,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等影响了留学生学习的适应性②Tseng,W..International students’strategies for well-being[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2,36:591-598.;第三个方面是课堂交流与师生关系研究。如(McCargar&Liberman,1993)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的跨文化视角分析课堂交际状况和师生关系。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起步较晚,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繁荣。国内最早对跨文化适应进行研究的是(陈向明,1998),他对中国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的大小与文化冲击的强弱成正比③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学者们集中就跨文化心理变化 (陈慧,2003)、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跨文化教育(俞玮奇&曹燕,2015)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跨文化学习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个方面是课堂教学的研究,如(朱佳妮,2008)对中国留学生的教育适应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与留学生的教育适应状况呈现正相关。(文雯等,2014)从课堂学习环境的微观视角指出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课程等对留学生学习收获有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学习的困难与障碍的研究。如(郭飞,2008)从语言、文化认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上存在更多的困难④郭飞.中国学习环境下韩国留学生学习和交往适应研究 [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朱国辉,2011)研究发现图书馆的使用是大多数留学生在学习方面最难适应的。第三个方面是汉语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的研究。如(沈亚丽,2009)将汉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内部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其中融合型动机是留学生的主要动机取向。第四个方面是学习风格的研究,如(杨娟,2006)对西非在华留学生的学习风格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在场依存、依赖型学习、间接沟通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承受力方面不断的与中国风格融合,但是西非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习的合作性以及学习风格上有很大差别⑤杨娟.西非在华留学生学习风格适应性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关于广义上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成果较多,聚焦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其中,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又侧重于语言学习方面,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专业学习困境与背后的社会文化适应性因素等领域几乎没有文献涉足,这也正是本项目立题的重要理由和研究空间之所在。

2 东南亚留学生的学习适应障碍因素

2016年5月-6月,笔者以云南财经大学在校东南亚国际留学生以及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访谈与焦点访谈,并在征得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写访谈录45 605字。访谈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目前,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如何?造成学习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何在?建议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同时,笔者深入到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语言课与专业课课堂,旁听了九门课程,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加深了对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学习适应性困难等相关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考。

其一,语言障碍问题。同大部分国际留学生相类,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到达中国之初,语言障碍成为其最大的学习障碍。受访的东南亚国际留学生之中,90%在到达中国之前没有中文基础,完成从习字、会话到到基本生活交流无障碍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一部分语言适应力较弱的学生需要二年的时间。之后,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将参加汉语四级考试,如果考试顺利通过,学生可选择专业志愿,进入相关学院进行学习。此时,语言困难在学习适应性过程中呈现加剧的态势。从汉语的简单交际到使用汉语领会知识是一个跨度巨大的过程,大部分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无法在本科阶段完成这一过程。因此,进入全汉语授课的专业课堂,与中国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普遍在听不懂,跟不上与理解不了这一循环中反复,尤其是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东南亚国际留学的课堂接受率与参与度非常低。一段时间以后,部分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开始选择逃课,上课玩手机等回避学习的行为,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也由于国别差异网开一面,在考勤管理上实施相对宽松的标准,在考试考评中实施一律通过的准则,助长了东南亚国际留学的学习懈怠性。

其二,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大多数人群在潜意识中,习惯将本国文化视为正统,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这一潜意识会明显强化。受访的泰国、老挝、缅甸、越南等国留学生普遍表示,中国学生有较强烈的优越感,尤其是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做出比较以后,中国学生对本国的发展水平、经济条件与文化习俗有一种天然的自豪感,导致了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不仅体现在大多数东南亚国际留学生不愿意主动与中国学生交往,遇到学习及语言障碍的时候较少向中国同学求助等,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应,导致他们的自我情绪敏感。例如,云南财经大学的教务信息系统对人数庞大的本国学生采取网络化管理,对人数稀少的东南亚国际留学生采取纸质化管理,此举本意是为了减少信息系统开发维护成本,但在许多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被边缘化”、“被排斥化”的感受,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自信。

其三,生活习惯问题。衣食住行是一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保障,只有当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学习这样的更高层次需求才会被良好的触发。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在华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习惯差异与适应困难。在访谈中,老挝学生普遍表示,“这里的(中国的)冬天太冷了,起不了床,早上的课经常缺课,但是我们克服不了”;泰国学生更多的反应,“吃的不习惯,口味不酸太咸,食堂找不到想吃的东西,所以总是想家……”等等。根据研究显示,生活习惯的改变与身心健康存在相关关系,生活的变化引发的心理失调在留学生中占据一定比重,对留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存在显性影响。

3 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以及对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汉语国际教师、专业任课教师的意见征询,本文对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培养单位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设立规范的“一对一的学习互助岗”,搭建中国学生与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互助桥梁。以学分奖励,助学金发放等有力的配套保障,建立规范的“学习互助岗”制度,遴选合适的中国学生,采取结对的方式,与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学习互助联系。入选“学习互助岗”的中国学生,优先考虑学习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其次考虑与结对的东南亚国际留学生专业背景相同的学生。通过互助岗的形式,帮助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增强学习、生活的适应性,也帮助中国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化交流空间。

其次,搭建专业课教师、汉语国际教师与东南亚国际留学生的定期交流、对话平台。通过小型座谈会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定期邀请专业课教师、汉语国际教师与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参加,搭建三方会话的平台,使东南亚国际留学生能够合理反映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与诉求,专业课教师与汉语国际教师根据实时掌握的情况,做出沟通,进行调整。同时,专业课教师与汉语国际教师也可根据各自教学特点的不同展开积极会话,促进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指导的互通互融。

东南亚国际留学生作为国际区域文化交流的使者,其所面临的学习适应问题和困难既反映出了中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粗放与经验不足,也突出了中国与东南亚诸国之间各自文化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放的胸襟,不断调适、融合的态度,实作的精神,是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9.126

G648.9

A

1673-0194(2016)19-0218-02

2016-07-19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东南亚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