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葳蕤,心怀山居
2016-10-21本刊编辑部
一庭葳蕤,心怀山居
◎顾素玄 巴蜀才女,好山乐水。爱红尘,喜文学,煮字慰一梦,天涯觅知音。浮生百戏,信仰与美好的一切相逢。
有很长一段时日想遁隐山林,体味一番山居生活。山间云雾迷离,翠竹欲滴,等闲无事,可坐在石凳上饮茶,饮至落日倦鸟归,再枕着夜色看飞花流萤舞。
王安石退隐后选择于金陵山内小居,但他真正觉知山居的好,是在邻屋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家中。杨家庭院只是普通住宅,可王安石每次访谒,院中必是素雅清洁,落叶无扰,青苔无处,只有生机盎然的花草成垄成行,全是先生躬亲手植,一花一木皆为心怡。不仅是院内花木,院外山水亦经过精心设计,门前恰有一水护田的绿景,而两侧青山绵延,正好将居屋拥抱在怀。见此悠然,王安石一时感慨,写下一首题壁诗《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几句感慨教我读出两番心境来。忽觉得,山居并非一种外在环境,而是内心的造景。内心了然无趣,哪里都是一片荒芜。
李清照病时休养在床榻,曾写: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不在山里,听不到穿林打叶声,甚至还在与药缠绵,有些乏惫无力。但她满足而安定,一卷书,一场雨,便是她的闲。即使人在浮华闹市,心亦静如深山,不被外界惊扰,孤单又充盈地体会着平淡生活别有意味的好。
守着茅檐,未必就会有净阶除尘的闲心;拥有空寥庭院,也不一定能爱上莳花弄草。若是心中有山,一个人也能走到百花深处,因为香存心中,百花随时可播种。
与其做艳羡他人的王安石,不如成为满足自己的湖阴先生。他栽下一畦花木,又呵泽一汪水田,只缘于那是他眼中所见的乐趣,于是泊湖行进,用自我的方式向这挚爱的人世殷殷探询。空阶无痕,茁木成荫,那些旁人看到的、所谓高远出尘的景致,于他只因喜爱。所有简单平凡的,是依赖一个人内心的蕃秀而终成佳景。
读一笺小诗,绣一幅花月,看门前枝影横斜桂子落,所有专注而静好的岁月,所有你爱的岁月,都可化作你的山居岁月。山水属于天地,亦属于情怀,有山水处,便有人心。
人心有幽远,但更多的还是日常。如应季的花打出了蕾,它来得自然,美得独立,它与芜杂合为一体,却还保留着自己的小小喜乐。
把日常过成山居,把寻常过成耐人寻味。在飘扬的衣袂间编织舞曲,在柴米油盐中捕捉飨宴之欢,浮生自有愉悦,从不会囿于深山。它更似大海,奔泻千里,渗进细枝末节。
再来读王安石的诗,哪怕只是几句艳羡,到底觉得清雅动人。美就美在他为这个理想之境倾注了感情,即使心中干涸,但只要有一点盼望,一点热切,沙洲也能垦为良田。
天地如逆旅,只希望尽己所能,将这个暂居之所扮作久留之舍。日日聆琴,以清茶来迎我,以游鲤来悦我,岁月里处处有葳蕤一庭花,时时皆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