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旧事念,林有鹿影来
2016-11-25彤管有炜
◎彤管有炜
春有旧事念,林有鹿影来
◎彤管有炜
鹿门山的春天好像还没走。
近了夜晚,总看不清四周景色,影影绰绰都是明月蒸腾的烟雾。澄澈江上,一只寂寞的桨搅碎了悬在江下的一盏玉盘,水波在孤舟下渐渐漾开。晚归人抬起头看着这一方宁静,恍惚间忘却了山外战火与世间纷乱,隐约在近林处看见了故人。
这年春,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皮日休听着窗外的兵戈之声,习惯性拿起酒壶斟起酒来,心中惶惑。曾经繁华的盛唐早就如老旧的纸张失了颜色,而长安自送走最后一位安稳帝王也开始变得不安。那说着“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究竟是不是拯救天下的英豪?皮日休自顾自想着,却不小心酒洒青衫,他一时怔愣,似回忆起往昔,泪湿衣襟。
皮日休很多时候不愿回忆,那些坎坷即便只在脑海里重演,都让人觉得沉重。
少年时的皮日休并不是个只读圣贤书的文人,他真切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半耕半读的生活。他曾写诗道:“老牛瞪不行,力弱谁能鞭。”字里行间可见那个渴望济世救民的少年,在贫困时自嘲地拿起鞭子,鞭打好似老牛般力弱的人生。他白日辛勤,夜晚刻苦,不知过了多少这样的日子。
但他也不会如井底之蛙般一味哀叹,在少年至青年时代游历各地,一度在鹿门山隐居。在鹿门山的那段生活或许是他最惬意的时光。那里山峦秀丽,溪流清明,就连树木都繁盛,寺庙也安然。那些乘舟而归的夜晚,和云而歌的黄昏,小睡慢起的午后,曾让他一时忘却了外面的纷争。他自号鹿门子,又号醉吟先生,一杯杯酒喝下,一首首诗吟唱。他或许爱这样的日子,但他不快乐,像个逃兵。
他在那时曾写过一首《鹿门夏日》:“满园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幂。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需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力。”
看得出鹿门山的生活虽恬淡,但还是要靠耕田才能维持家用。他的一双手本应是写文斟酒的,怎甘心困在土地中?对于世事,忧国忧民的他总觉得有属于自己的责任。
于是他在晚唐黯淡的月色下乘船而出,同晚归人淡淡打了一个招呼,踏上去往长安的路途。第一年,皮日休在长安取得才名。可惜他天生傲骨,行不来阿谀奉承之事,耿直清高的性格让达官贵人不愿亲近他,更遑论为他引荐。皮日休在落第之后黯然离开,从长安退居至寿州友人家中,用一年时间编著了诗文集《皮子文薮》。他将这些年看过的,经历的,不齿的,憎恨的,都一一写出,不夸张不隐瞒地将一个文人对社会的思考表达出来,这使他成为儒家思想在唐末时的发展者和代表者,并意外换来多年后鲁迅先生的一句“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第二年,皮日休再次入京。这回他拿了自己的诗集去各处投赠,并再次参加进士考。主考官本就喜爱他的诗词,还未发榜便将皮日休接进府中,打算来一次欢谈。可惜皮日休运气不济,当主考官看到这位心目中才高八斗的诗人面貌并不清秀,左眼角还有些下塌,当即有些失望,并嘲讽说他只有“一目”。皮日休怎能甘心,当即反驳说人不能因“一目”而失了“双目”,没有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啊!皮日休总是这样,文人之气太重,使得当时的举人都很推崇他。但也因此和那个朝堂格格不入,得罪了主考官,虽登进士第,但排位很末,只得了个小官。
不久,他东游苏州,在苏州刺史麾下做郡从事,认识了他一生的知己陆龟蒙。相似的经历使他们相见恨晚,十分投机。很多时候,皮日休的诗文都是走平实之风,针砭时事。但同陆龟蒙一起在苏州的那两年,皮日休的诗风染上了清秀淡雅的底色,像一缕春风吹过河畔。皮日休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会谱曲的古琴家。两人一起谱曲品茶,看江水滔滔,月落花影。
有知己唱和相惜的日子固然好,但皮日休终究不甘做个闲人。他该是随波而起的行舟,不是静卧湖畔的画舫,经过慎重思考,两年后他告别了《松陵唱和集》中六百首的肆意时光,再次走上仕途之路。
这次他入京为太常博士,而后又出为毗邻副使。某日,皮日休匆匆赶路,傍晚下起倾盆大雨,一行人只好借宿一户农家。农户一家正围坐桌前准备吃饭,皮日休一行人说明来意,希望能够分一碗米。可惜农户并不愿给。随从自以为农户吝啬,几番争执过后,强行掀开锅来看,哪儿有什么米,不过一锅野菜,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皮日休问,收成这么好,为什么还会吃这些?农户哀叹,还不是那些作假的官吏为所欲为。
皮日休一上任,便将这些剥削百姓之人一一查办,他总是以民为本,但这天下仍旧纷乱。他虽是个好官,但写字的手终究无法将这一方小城永远支撑下去。他迫切渴望一个祥和的人间,这或许也是他在三年之后参加黄巢起义的原因。虽很多史书都说他被黄巢抓获后俯首称臣,但他这般傲然的人怎会因被人胁迫就低下头颅?该是民间疾苦刺痛了他的眼,不能视而不见,所以甘愿随义军离开。
那些辗转时光像栖在檐角乌鸦的薄翅上,被日色月光驮着远远飞走。一晃,那么多年都过去了。
皮日休站起身来,不再回忆。当年12岁登基的唐僖宗早已成年,逃离京都三年后又回来夺这个动荡的长安。数来战火连绵不息,百姓不得救赎。谁又真能救黎民于水火,谁又真是济世救命的英雄?不过都是被战火卷入时代洪流的普通人,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天下梦,到头来也一场空。
皮日休忽然想起同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夫醉歌时作的那首《醉渔唱晚》,或许真的如诗里说的那般:“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这年春天,人事无常,世道多艰。唐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将要覆灭,几月后长安又恢复了短暂的安宁,但那位忧国忧民的文人皮日休却不知所终。人们纷纷猜测,他或死或走,或流浪,或隐居,好似都有道理,又好似无关紧要。他留下的诗,写下的曲,走过的路,亲吻的风,都还在。唯有他,像一只从鹿门山的云中幻化而出的鹿,兀自行走,不见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