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
2016-10-20王钰
王钰
[摘要]:大家熟知的金融危机是在2007年,那一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人心荒凉,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全球股市历经最高点与最低点。在证券市场很难找到理性投资者,更多的是盲目跟风的股民。行为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传统的金融业是个不小的挑战,它是现代金融的补充与发展,有利于解释传统的理论理念,针对行为金融做了相关详细的分析,希望对我们证卷市场投资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证券分析 理性投资 行为金融
证券市场在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重回正轨。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证券市场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改善,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提醒着广大投资者我们的市场安全系数远远高于欧美市场。近年来行为金融异军突起,这对传统金融来说是一种有力且不小的挑战。在传统领域,金融领域强调的是以EMH为主导的基础发展,现实中的认知偏差推动了行为金融的发展。行为金融虽然对现代金融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但行为金融同样也是在传统的金融学基础上进行了大力变革,使其更加简明,更加精炼。我国证券市场仍旧变动剧烈,对于股票的供给与需求越来越弱。而行为金融的研究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不成熟因素,行为金融也可得到用武之处。
1行为金融的理论及现实
1.1投资行为模型
羊群效应即为从众心理,这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某些环境下,从众者往往会摒弃自身的想法忽视自己的行为,转而去模仿头羊的决策行为。羊群效应在金融研究领域可细化为以信息为主导的羊群效应和以声誉为主导的羊群效应。前者的模型假设是在资产价值不确定时,投资者可观察他人行为同时可以按照顺序进行投资,这种行为会改变投资者的决策顺序,随时终止已有行为。以声誉为主要的羊群效应更关注的是分析师、证券投资者之间的投资行为。
BSV模型主要阐述了短期的收益惯性以及长期收益的反转。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这两种决策偏差是BSV模型中重点提及的。所谓反应不足,这针对的是以前信息,很多学者用反应不足来解释公司收益迟钝。往往当公司宣布盈利,一些股票分析者就会认为下期的收益惨淡,而实际上未来的公司收益很有可能利好也有可能利空,这也暴露了反应不足的机制。过度反应是投资者过分看重近期的数据,没有站在大方向上研究整个一段时间的数据,从而做出判断。在BSV模型中,盈利形式随机游走。
HS模型将重点放在交易者的机制研究上。在此模型上,两个理性投资者的群体相互作用,两个群体分为消息观察者同惯性观察者。前者完全依赖近期价格,且消息观察者的分析独立于当前的和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依赖过去的价格,总体来说两类交易者的行为都不理性。模型的过度反应和不足反映均在逐步扩张中。中国市场中一旦出现了动量交易者,情形就会出现急速变化。在股票大涨后买进在股票大跌后卖出这是动量交易者的交易模式。这种套利模式会加速基础的价值调整。
1.2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有行为组合、前景、价值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经相关研究表明,产品包括表现价值以及效用价值。在标准金融方面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产品的效用价值,明显忽视了其它价值。回报率与风险的价值特性体现了效用特性,这会影响投资者的未来投资。行为金融研究者通常会把行为金融与现代金融这两者結合起来加以完善,这成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前景理论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金融界很多金融家攥写过此方面的学术专著,在书中常常会提到传统的预期效用不能全方面描述个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决策。这与预期效用不同的是,大多数行为投资者的行为有时候更为感性,在此情况下直接忽视了风险回避。而标准金融投资者更多的依赖的是财富或者消费水平。
1.3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对比
在传统金融学中,有效套利假设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命题。套利指的是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以不同价格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非理性投资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错误估计,会不断错失机遇,最终的命运就是被市场所淘汰,在混乱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活的只有套利者了。行为金融理论者强调现实套利的风险,由于证券市场的很多证券没有替代品,这导致在卖出高估的证券时必须要买入相同或者相似的高估替代品。在市场价格存在偏差时,套期保值者还是风险重重,受到了众多桎梏。行为金融学在近年来已经受到了相关人士的关注,但是和传统的理论相比,行为金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理论分散的结构仍然是金融理论体系的一大问题,流畅的线性结构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2市场异常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
2.1证券市场的异常
股票溢价指的是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定量模型分析,其存在能够解释许多难以解释的现实数据与差异。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债券高得多,虽然在股票投资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相当大的风险,但是同样高收益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很多学术专家并不能解释在股票回报率如此高的情况下钱要投资在债券中。时间效应是股票市场在每年的某几个时间段出现的异常走向,其中包括周内效应与一月效应。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中每年一月的收益明显会高于其他月份的收益,突然高涨的收益是金融学无法认真解释的问题。证券市场同样存在了周一效应,周一的股票回报率较之其它几天而言要低许多。而我国的股票市场并未出现和美国的同样问题,沪深指数从某种意义而言缺乏效率。
据专家研究发现,股票的收益率一般和公司的规模成负相关,公司的规模越大股票的收益反而越高,公司规模是个不变量,规模效应表明了回报不是在新信息的基础中而是在已有基础中,标准的金融学理论不能对其合理解释。M-M理论指的是在免税的有效市场中,股利与公司价值无关,股利无论多少都无法对公司的股东造成影响,当公司股价上涨,各股东可以卖掉所持股票,获得资本增值。其实,对于股东而言,回购股票要比分配红利更有利,但是大部分公司都选择进行现金股利的发放。
2.2投资者的行为同认知偏差
从众是人类的天性本能,在生活中从众心理是很常见的。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们会彼此模仿,互相比较,也许这个投资行为自己并不支持,但是在别人的反复鼓动下很有可能就会和别人做出相同决策,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即使有很多信息都是不确定的,行为也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这时候做出的行为与决策往往就是一种盲目跟风。
过度自信也是人们在金融市场常见的人群心理,对于自身成功原因的高估导致几乎不能承担任何挫折,小规模的投资者在交易中往往不谨慎的思虑周全,而是盲目自信,导致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净收益。
3金融投资的应用与策略分析
3.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策略,是人们利用过度反映结果进行投资的策略,是一种简单的外推法。以反向投资用高价法抛售股票。冷门股票反映了投资者对股票的较低预期,投资者以财务比率反映价格预期。反向投资包括低PE策略和低PD策略等,低PD策略是最基础的策略,计算和研究的方法很多,当然最基础的是以股价除公司上半年的每股收益。低PD策略中,低PD不同于前几种逆向法,它的收益大部分源于分红,增值比其他股票低的多。于PD股票而言,红利较高的优势比较时候想获得定期收益的股民,长期持有此类股票的收益可能要高于债券。在股市的低迷期,高红利股票可最大化的保全资本,这是长期债券永远做不到的。就心理承受能力而言,高红利股票的持有人员大部分都是手上存有闲钱的退休老人。
3.2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的策略分析又可以称其为小公司效应,在股本流通中选择数量小的几只股票进行投资,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波動的股价会让投资者比较容易获得收益,一般认为小盘股的收益会高于大盘股,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在此类情况中需要掌握已有信息,预测收益率。小盘股的策略在国外几乎家喻户晓,当然由于代表性偏差与依赖的偏差,投资者对于当前的负面信息还是存在过度反应的。投资者需要在长期被忽视的小公司股票中找到有发展前景的,此类公司的股票价值未来会逐步呈现,当这种价值被公众普遍认同,投资人可以及时离开。
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小盘股的效应明显,当市场位于最低点时,小盘股的市场盈利率会远远超过大盘股的市场盈利能力。当市场在最高点时,小盘股与大盘股之间的差距还会扩大。就收益的波动性而言,股本扩张收益率反而变小,当小盘股收益高时,波动性反而是最大的。
3.3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指的是过去买入较好的股票,而卖出却并不佳,这源于股票的组合收益。反向策略与动量策略两者看起来矛盾,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短期内前后收益是正相关,前期看好的股票后期表现不佳就出现了动量投资策略,成功的动量策略运用于动量效应。动量效应的特征包括公司规模、换手率、市净率以及价格水平。经研究发现小规模股票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动量收益,公司资产越小,动量的股票价格效应越大。
4结束语
中国的证券市场常常会出现暴涨暴跌,股市处在不断的波动中,归根结度还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涨与跌的时间间隔快的让人瞠目结舌。于赚取股票波动差价的老股民而言,这是种巨大的诱惑,百姓的积极入市助长了市场中的不正投机之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股票市场要淡然处之。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人们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诸多不足与认知,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和总结,能为后人深入研究行为金融在证券市场灵活运用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宇.行为金融视角下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4(15):95-96.
[2]王伶.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06-206.
[3]栾东妮.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