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高考备考的实践与体会

2016-10-20曾繁强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干试题基础

曾繁强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高考成绩的好坏,既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家庭的希望,也关系到一个高中学校的发展。但高考的备考也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就根据自己在高考备考中的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高考备考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教学管理要有系统观;教学内容要有基础观;复习备考要有学生观。

教学管理要有系统观,是指要有系统的优化重于要素的优化的系统意识。坚持集体优先和总分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提高单科成绩与提高总分的关系,处理好备考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赢才算真的赢。一定要引导班科任老师协调好对学生的时间分配,不要出现某个学科占用过多时间,虽然单科成绩上去了,可其他科成绩大受影响的情况,百花齐放一定比一花盛开更重要。

复习备考要有学生观,是指备考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要有考虑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备考是为了学生,备考要研究学生,备考的主体是学生,备考的效果也要看学生的收获。

二、高考备考必须谨记以下注意事项

1.研究考纲,注意导向性

试题的总体趋势是注重基础,提升能力,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因此,在复习中对考纲中的知识点,对试题涵盖的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通过对考试说明的钻研,从中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应该有的理解应用能力。

2.回归教材,注意基础性

高考基础题型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运用。

3.专题复习,注意系统性

通过专题复习,指导学生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知识树”,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

网络。

4.模拟训练,注意实战性

通过实战演练,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对于试题形式、能力要求,教师的讲解要瞄准高考,明确复习的着

力点。

5.解析试题,注意规范性

高考网上阅卷,对考生答题有明确的要求,要利用每次模拟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尽可能减少由于解题不规范造成的丢分。

当然,除上述几点之外,还包括:查缺补漏,注意针对性;分层教学,注意差异性;调整心态,注意人文性等,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介绍。但這些都是高考备考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高考备考的根本出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强化基础,突出主干

基础是能力形成的源泉,是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各科教学一定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高效率”的原则,重视基础,回归教材。“三基”是立足点,复习时要高度到顶,宽度到边,深度到底。要抓点、理线、构网,加强知识的归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构成。

2.善于归纳,注重应用

归纳就是将看似分离、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知识块或知识链,构建知识网络或框架。如:整理系统,概括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应用,则一是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3.精讲精练,提高能力

力争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解得规范”。具体要求是:书写工整,格式合理,科学规范,准确全面,语言简洁,层次分明。真正地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析异点,激发疑点,联系热点,体现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的新教学理念。

四、高考备课的基本策略很重要

1.回归基础

复习备考。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记住:基础,还是基础。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中。拉开高考成绩差距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对相当多的高三学生来说,提高高考成绩的途径既要注意增加得分点,更要注意减少失分点。多做基础性难题。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最为重要的。

2.扬长补短

扬长补短,扬长与补短两种策略都可以。不同的科目可以这样,学科内也可以这样。关键看学生,重点线的临界生适宜扬长;本科线的临界生适宜补短。

“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有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学生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学生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高考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3.个性复习

要进一步明确后阶段复习的形式与要求:第一轮复习,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考点;第二轮特别留意不时出现在考题中的重点。二模前:着眼于提高,主要任务是形成能力。内容应突出重点(主干知识、重点题型、主要方法),兼顾全面。二模后:复习形式主要是综合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高考。特别注意两种题,一是意外题,二是创新题;注意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一、二模之间,自查找漏洞,查找“不懂”的。二模之后,查“懂”了哪些,保证拿到手。

4.有效训练

第一,精选训练内容。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训练(选择题争取不丢分;非选择题争取多拿分)教师的讲授应重在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总结规律、点拨疑难。第二,保证必要的训练量。第三,课内限时训练。第四,要及时反馈,及时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包凤岭.浅谈高考备考复习[J].教学与管理,2008(5).

猜你喜欢

主干试题基础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整式”基础巩固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