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
2016-10-20程长兴
程长兴
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难以大成。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校于2012年推进学习型课堂,实行了“小组合作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利用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
要很好地实现“三段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释放创造潜能,首先要做好组建、明确、培训三项工作: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是至关重要的,要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编号为A、B、C、D、E,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验。
明确合作学习中的分工职责。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并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负责。A担任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探究活动。B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讨论结果、探究结论。C担任发言人,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D担任综合员,负责声音控制、补充、评价等。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的技能。
培训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下面以“浮力”教学为例,谈谈“三段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模式。
教学模式图示:
实施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旨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的局面。
第一环节:个人自主预习(理解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或导学案,让学生明确理解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和问题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奠定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要明确。
预习时间要求: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短,与学生实际所需的时间相差太大,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可能会乱。
预习内容范围:导学案的目标明确,路子明晰,环节清楚,活动较易展开,练习适度。
預习内容要求:预习内容要求可以分为三方面。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中上等学生掌握的内容;发展性要求:对优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预习方式要求: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书上圈点批注或完成预习作业。
“浮力”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感受浮力的存在,能说出什么是浮力;
我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我与同伴思考、讨论后能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能与同伴合作,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习任务:
一、基本要求
1.看教材49页并思考:
如图1: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指出各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在图1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2.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石块、金属块、钩码等一放入水中就下沉,它们会受到浮力吗?
二、提高要求
1.如何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要受到浮力的作用,试着写出设计方案。
2.阅读课本中50页第三自然段内容,试着回答浮力产生的原因。
如图2:立方体上下表面距离深度h上 h下
由p=ρgh,p上 p下
由F=pS,F上 F下
从而产生一个方向向 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三、发展性要求
认真阅读课本51页“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猜想?并试着用实验方法验证(学法指导:控制变量法)
A.组织检查小组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没有完成的学生完成,尽可能完成发展性目标要求。
第一环节:同伴互助学习(同伴交流,释疑解难)
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先找同伴解决。互助方式一般采用小组内互助或“2+N”的方式,即先“一对一”讨论,再有问题则再同其他学伴讨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同伴互助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的方法,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实现二次
达标。
第二环节:分三步走
第一步:同伴交流(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参与交流,交流无实效。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
在A的组织下,小组互助检查,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对提高要求中的第一个问题,各小组成员发表观点,完善方案,并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的发展性问题。
小组对需要展示的问题分工与合作。对发展性要求,综合各小组的猜想,各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分小组完成探究,1~3小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4~6小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有关?7~9小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10~12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再选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步:课堂展示(组际交流,师生互助)
展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设计方案。
四个小组分别对分组完成的探究实验展示、讲述、解释。
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展示交流,集体解决。如,有的小组探究了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重力有关,但没有形成结论,经过展示,各小组讨论后得出该小组在实验时没有控制变量。
教师(或学生)适时将问题发展、提高。
归纳得出结论(方法)。即形成观点,形成能力。
教师强调、落实。
课堂问题变形(变式)与训练。
第三步:课堂小结(小结学习清单或回顾学习清单)
课堂教学的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的方式:①学生作小结(主要形式)②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③教师作小结。
第三环节:课堂反馈矫正(训练反馈,反思升华)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情,精讲点拨,实现三次达标。
还要遵循“三不讲”原则——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或暂时不讲)。
参考文献:
陈江.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