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抄作业的一些思考
2016-10-20王琳
王琳
当今校园学生抄作业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学生早晨匆匆赶到学校不是读书,而是抄作业;更有甚者“分工合作”集体抄作业。学生抄作业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顽疾,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败坏了学风,形成了惰性,影响了学业成绩,老师对这种现象真是深恶痛绝,屡禁不止。于是乎,有些学生在家作业不认真做,尽情地玩,上网,看电视。第二天早晨便早早到校,好像上学热情很高,殊不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来得早是为了抄写作业。对此,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从高一一进校起,我多次利用班会课和晨会结束的时间反复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作业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独立作业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讲清两个方面问题:(1)诚实——不会做的可以空着,但是第二天一定要去问老师;(2)健康——早上抄作业,精神紧张,怕被抓住,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
二、制定相应管理条例
1.从进校起,就和班委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其中之一就是有关抄作业的处理问题
一旦发现有抄作业的现象立即调查。第一次批评教育,还要扣分,第二次再出现不仅重扣还要重罚,第三次再有,就请家长领回家,放长假给你时间抄,直到抄够了为止。
2.从最基层的干部着手
每组各安排文理科2个组长,要求他们做好两件事:一是自己要以身作则,不能抄作业,二是要对得起老班的信任,把作业尽快收齐交给课代表。多次召集这8个组长开会,调查作业问题。
三、多和学生加强沟通
高二时我们班基本上重新调整了,36个同学中我原来班上的只有9人,而且因为身体原因,我在10月份才真正带这个班,也就是说要想回到高一时候那种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困难还是很大的,但是我对这件事情的原则是没有改变的。我首先和同学们表明了我的态度,第一次班会课上,我就对学生说我最深恶痛绝的是两件事:一是考试作弊,二是抄作业。我也经常跟班上同学说以前我带的高一(4)班,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曾经向全校同学发出过一份“诚信考试”的倡议书,班上不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考试作弊现象,而且还有几门成绩都是年级第一。有这样的成绩绝对不是靠平时抄作业得来的,要他们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我让同学写周记,《我抄作业的N种理由》,发现他们抄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学生抄作业的原因之一:“我不会”
有三种,一是自身的惰性,不肯动脑筋,见到作业,头脑发胀,大呼不会做,缺乏钻研精神;二是恐惧心理,只要是老师没讲过的,自己就没有把握,人家做的总是对的,不自信;三是上课不专心,不会的越积越多,但作业又必须交,于是抄抄抄。
2.学生抄作业的原因之二:“我要玩”
玩是人之天性。但有些学生的观念是先玩后做作业,他们感叹学校生活已经很沉重,课余何不玩一玩,结果玩得忘了时间,想起做作业已身心疲惫不堪,而作业不能不做,于是大抄特抄,应付了事。
3.学生抄作业的原因之三:换了老师
以前的数学老师和现在的老师在教法上存在某些差异,风格上也有不同,造成学生对老师存在偏见,甚至于不喜欢,当然听课时就不会全心去听,作业肯定是应付。
4.学生抄作业的原因之四:“作业太多了”
这是学生经常说的话。其原因有二:(1)作业实在太多,来不及做。当作业成为负担,思考的空间缺少了,谈何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多一些开放题、思考题。必要时进行分层作业,规定哪些基本题必做,哪些提高題可以选做,从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2)做作业效率不高,做事缺少条理性和计划性。现在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其实所有的教法都应落实到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所在。
四、长效管理
要彻底杜绝学生抄作业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能控制就一定要控制,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如果长此以往的话,会因此更懒散,成绩也会更差,班级纪律会更差。抄作业的最大害处是使自己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乃至失去思考的习惯!
平时我利用一切时机经常和同学们说,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即使作业不会做,也要自己思考,也要有错的痕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老师也知道同学们错在哪里,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
步骤。
五、让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帮助学生从正面引导
开学初的第一次月考,学习委员李×同学的各门功课几乎都考了第一,我就让他介绍学习经验。学习贵在踏实,一定要认真对待任何一次作业,把每一题作业都弄懂。抄作业还不如不做作业,达不到效果的作业,何必浪费功夫抄呢?我动员全班同学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期中考试时,有6名学生实现了目标,我就及时在班上表扬并奖励。我反复对学生讲: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学习是很辛苦的,没有捷径,我很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明确学习目的,刻苦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诚信之人。
参考文献:
王婷,王浩,朱枫.关于学生抄作业现象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