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麦纹枯病的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6-10-20王朝霞
王朝霞
摘要 针对皖南稻茬麦纹枯病危害逐年加重的实际,经过多年观察和试验,分析了纹枯病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124-02
Abstract In southern Anhui, wheat sheath blight harm aggravated year by year.Through years of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analyzed the causes retransmission of wheat sheath bligh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wheat sheath blight; occurrence reason; prevention measures
2005年以前,宣城市宣州區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很小,仅为3333.33 hm2左右,只作为小杂粮种植。但由于小麦更适宜机械作业,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之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小麦单产;以及良种补贴和保护价收购等优惠政策的推动,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麦积极性,使得宣州及整个南方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后逐年迅速扩大,2010年之后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万hm2左右,常年总产11万t左右,为保证粮食增产,为宣州区连续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也逐年加重,田间发病率常年在70%以上,对小麦产量和质量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应加强对该小麦病害的认识,以严格控制其发生与蔓延。
1 发病症状
苗期感病后,有暗绿色病斑呈现于病部,后逐渐扩大呈云纹状。当外界湿度较大时,有白色菌丝体出现,有时有白色粉状物,后期有褐色菌核产生,对茎秆的输导组织造成破坏,导致枯孕穗或白穗[1]。
2 发病规律
小麦纹枯病由角担菌属菌引起,以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越夏。一般在小麦三叶期前见病,但程度较轻;越冬期由于温度较低,病情稳定,病害停止蔓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气温回升到5 ℃以上时,病株率急剧上升,甚至可达100%,严重者引起早期枯死或后期小麦倒伏;拔节后,病斑逐渐扩展,主茎和大分蘖往往抽不出穗,成为枯孕穗,或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小麦抽穗后, 茎秆逐渐变硬,阻止病菌扩展,病情趋向稳定。
3 发病因素
3.1 播期
小麦纹枯病发生轻重与否与播期关系密切。调查结果表明:播期越早,土温越高,越适宜病菌的侵染,发病越重。10月10—15日播种的白穗率为13%~20%,11月上旬播种的白穗率在5%以下。
3.2 地势
一般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低洼田发病程度明显重于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平板麦田。据调查,地势低洼田病株率为86%~91%,病指43~51。地势较高的平板田病株率为81%~86%,病指36~44。
3.3 气候
发病与温度和降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冬前降雨量多,日平均温度超过5 ℃,有利于越冬菌源的存活。小麦生长中后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扩展。
3.4 前作
根据田间多点次调查结果表明,前作水稻的麦田,病情明显重于前作为旱作物的麦田,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水稻田土壤团粒结构差,通透性不好,地下水位偏高;二是水稻田残存纹枯病菌源多,而水稻纹枯病病菌也可侵染小麦。
3.5 品种
据田间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的纹枯病发病程度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宽而下披的小麦品种发病较重,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发病较轻,但目前尚没有高抗品种[2-3]。
3.6 施肥
偏施化肥,不注重施有机肥,尤其是氮肥施用过量,加上配方施肥不合理,导致小麦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纹枯病的流行。据调查,凡有机、无机肥配合,氮、磷、钾平衡使用的田块纹枯病发生均比较轻。
4 纹枯病重发原因
近几年,小麦纹枯病发生重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菌源大量存在;二是小麦生产水平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高,肥水条件好,麦田群体大,田间通风透光差,有利于病害蔓延;三是目前的小麦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四是气候条件影响,如暖冬和春雨。小麦纹枯病在冬季已经发生发展,暖冬为春季准备了充足的菌源;遇上春雨极易造成纹枯病的暴发和流行。
5 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防治应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洽与药刻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经济、环保、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与蔓延。
5.1 农业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轮茬清洁田园,减少病源;二是选用叶片窄、直立、较抗病能力比较强的品种;适期播种,减少冬前感染;三是适期播种。皖南稻茬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四是清沟沥水。因为皖南雨水偏多,防渍防涝是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抓好田间沟系配套、做到沟清土爽、降湿增温,促进麦苗健壮生长;五是看地看苗,进行科学追肥,高产田块要控氮增磷钾,增强抗寒抗病能力[4-5]。
5.2 药剂防治
5.2.1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每50 kg小麦种子用6%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25~33 mL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 kg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 h,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4 cm,否则影响小麦出苗。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5.2.2 达标防治。病株率达10%以上的田块,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g)300 g/hm2、烯唑醇90 g/hm2(兼治白粉病)、苯甲·丙环唑90~135 g/hm2、井冈霉素150 g/hm2、丙环唑150 g/hm2(兼治白粉病)、氟环唑56.25~93.75 mL/hm2。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田块在首次施药防治后10 d左右再实施药剂防治1次。
6 参考文献
[1] 杨秀乾,杜世凯,王黎明,等.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167-168.
[2] 曹小红,钱荣明,冯荣根.溧水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92.
[3] 田定保.沿江麦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2):95-96.
[4] 刘勇.立克秀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06(11):79.
[5] 田继锋,李梅花.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