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态农业链延伸研究

2016-10-20朱惠楠刘昊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战略

朱惠楠 刘昊

摘要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引导,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生态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发展形式越来越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愈来愈多,发展新生态农业及延长及其产业链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至此,笔者围绕研究新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发展意义、发展前景及目前行业现状进行描述,结合实际案例,对该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新生态农业;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05-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various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accelerating change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rapidly rising demand for processed food,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erms of its scale,standard and organization. The new eco-agriculture begins to flouris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from them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eco-agricultural chain brings more and mor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agriculture and extension of its industrial chain have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tent of new eco-agricultural ch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development,describe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oday's situation,and provided actual cases to analyse and elaborate on all the aspects of new eco-agriculture.

Key words new eco-agriculture;exten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hain;industrial development;strategy

1 新生態农业产业链内涵

农业产业链是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种类,从初级农产品开始,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与初级农产品相关的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在实际的生产中,农产品产业链体现在具体的不同农产品方面。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主要是由农产品的生物特征和经济特性来决定的。

新生态农业产业链不同于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其具有自身特点。新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使用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方法,生产优质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生产从简单的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产业生产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只要将培育农业产业链条一以贯之地抓下去,让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那么农村经济发展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2 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项目简介

2.1 项目概况

利用科技对山区农村开展培育,进行有机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旨在增加其利润空间,建立有机品牌,运用实体店,O2O线上线下的营销,CRM客户管理维护销售体系。同时促及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激发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生命力[1-2]。

2.2 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打破以往农产品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状况,建立全新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利润空间。例如将初级农产品在当地的企业制成果蔬汁或者提取其营养素制成保健品、药品。对于家禽水产类进行屠杀,制成有机熟食,采用新型的销售模式,重视产品的包装和推销,采用O2O线上销售线下消费的有机结合对于易腐产品利用冷链运输网,CRM客户管理体系实现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将已有客户转化为忠实客户。最终使农民在生产和加工的环节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3 项目内部条件分析

3.1 项目的资源

3.1.1 人力资源。目前农业类高等院校院校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新型技术型人才,主要以80、90后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持有前沿的科研技术,可以源源不断为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注入生命力[3]。

3.1.2 土地资源。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种类多样。结合当地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制定发展方案,不论是海拔较高、地势复杂的西部地区,还是东西过渡的中部地区,抑或是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水汽丰富、地势较为平缓的东部地区都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生产的农业产品。

3.2 项目核心创新点

一是在原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将农产品加工成即食食品、保健品等,使农副产品的利润最大化。二是将科学技术引入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中,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产品食品链条,建设新生态农业产业。三是具备品牌意识,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品牌的力量,从单纯的农产品原料供给变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建设地域性品牌。四是打破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运用新兴的营销方式,采用O2O,将实体店销售与网络购买结合起来,运用线上销售和线下消费,打破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五是CRM客户管理体系稳定销售对象。运用冷链物流等现代科技克服长途运输的弊端。六是利用当地农业产业来推动第二、三产业,如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开设农家乐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项目的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初级农产品被加工,产品的外部特征和物化特征发生改变,功能增加、作用增大,在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最终产品。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样投入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剩余价值[4-5]。

4.1.2 增加就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对于解决结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1.3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模式的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贸工农产业链构建是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具体落实和贯彻,对推进郊区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4.2 劣势

4.2.1 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链条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品产业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东部地区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从具体产业链条来看,政治、经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习惯等因素对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发展都有影响,不同产品的产业链条不同。

4.2.2 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我国农业产业链各环节链接并不紧密,信息交流不充分,常常会出现前一环节的产品与后一环节的需要不适應,即一方面产业过剩,而另一方面则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农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

4.2.3 信息滞后影响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少,市场信息十分滞后,对市场的把握不准确,农业生产和市场脱节,导致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凸显,农产品产业链无法延伸。可能会间断,更有可能停滞发展。

4.3 机会

4.3.1 消费拉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GDP不断上升,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的阶段,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2 政策推动。中央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非常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刺激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农产品加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4.3.3 现代农业带动。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农业逐渐推进,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3.4 科技驱动。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助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酵工程、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与装备和一些新材料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发展农业品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条件。

4.4 威胁

4.4.1 从产品质量上看。从农产品的种类来看,我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产品收获后经过简单加工就进入市场,加工效率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

我国农贸市场交易的对象多为初级农产品,产品大多为同质产品、普通产品,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普遍存在但仅仅是粗加工,加工效率低,低产品附加值现象屡见不鲜。

4.4.2 从产品意识上看。在现实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农产品很少进行包装,特色农产品品牌少,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更少。

4.4.3 从价格策略上看。农产品分类非常粗,大多以统一价格进行销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一是商品意识差,没有市场营销的理念,不能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二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环节过多,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反馈。

4.4.4 从交易方式上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以销地产地,批发市场较小,规模小且不集中,这无疑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传统的现货交易仍然占有很大比例,新兴的交易方式还没有普遍运用[6-7]。

4.4.5 粗放型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在效益农业发展各要素中,大部分农民经营规划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较窄、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差、经营管理粗糙,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

5 项目的目标

5.1 预期成果

作为新时期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其延伸的产业会带来的效益是无限的,创办有机绿色农业,延长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推动传统的分散式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向集约型现代生态农业转变。采用新型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销售体系,运用现代运输技术保证产品品质优良和食用安全,减少产业链上的损失,利用现代化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销售的稳定。

延长产业链的同时,会增设岗位,带动就业,推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促使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新生态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5.2 战略目标

对山区资源土地进行集约开发,将现代科技运用于农产品的有机绿色种植和养殖。研究主要是关注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果蔬制成果汁,家禽水产类制成有机熟食,利用冷链物流网,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在国内销售的基础下面向国外市场,克服以往农产品初级收购所带来的利润低下、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的弊端;将科学技术与农产品的深加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冷链克服运输弊端;树立品牌意识,将本地农产品生产作为特色产业,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利用新型销售模式,打破以往被地域限制和交通不便造成销售受限的弊端;提升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

6 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天津蓟县的“一村一品”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链

6.1 典例地区背景概述

天津市蓟县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链条是典型的生产部门延伸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农业种植基地和农户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蓟县位于天津北部,毗邻北京,交通通达度高、通讯便利、物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由于属于燕山山脉,北部群山包围,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很多优势:境内50%的土地为山地和丘陵,且地下水源充足,地势北高南低,是个半山区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标准,且各种指数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以及标准,是进行有机绿色食品研究和开发的最佳地段。

近年来蓟县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抓好标准化,产品国际化的生产,对产品生产能进行全质量控制,创出了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模式,蓟县的生态农业链的发展路径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产品种植和再加工的产业群,继而促进了下游的农产品加工、配送、销售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而使得效益最大化,增加附加值。

目前蓟县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渠道不断扩大,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使企业不断壮大,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6.2 莹丽酸枣汁

莹丽牌果蔬汁是蓟县近几年迅速发展和扩大规模的代表,是生态农业产业链的优秀代表,其经营模式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其属于天津市蓟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蓟县北部山区的千年古镇——下营镇。2001年建厂,占地1.67 hm2。现有水果罐头、果蔬汁饮料加工生产线2条,可加工生产野生酸枣汁、鲜桃汁、草莓汁、苹果醋、山楂醋等多种果蔬汁饮料,年综合加工能力1万t。

6.2.1 企业介绍。莹丽牌野生酸枣汁为公司的主导产品,现已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长春、唐山、包头等城市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酸枣汁饮料刚一面市就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并且在2008年首届天津市食博会上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称号。

笔者亲自实地考察,公司所在地无任何污染,紧邻绿色食品果蔬生产基地,以优质的山泉水为生产水源。公司拥有与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先进的检测,能够进行理化、重金属、微生物相关检测。

6.2.2 企业与农户链接的重要模式。企业与农户链接,不仅只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并且发挥作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领域。

6.2.3 企业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公司建设在原材料产地,且部分由农民收购进行产品再加工,部分則由自己生产加工,这样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极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与企业的利益。企业为达到效益最大化会将农产品产业链延长到最大,充分发挥农产品本身的最大价值,尽可能地增加其产品附加值,使得农业产业模式不断进行优化。

6.3 蓟县农业产业链发展劣势

6.3.1 人才队伍薄弱。农业产业链延伸开发是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拥有一支较强的人才队伍是发展蓟县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基本条件。而蓟县人才队伍薄弱。

6.3.2 资金短缺。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投资的多少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相比,新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和专业生产设备的投资建设。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蓟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3.3 科技开发能力较弱。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形式,发展它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就拿蓟县的有机小杂粮来说,就必须在科学育种、管理、包装等工序加以控制。从现状来看,蓟县的科技开发能力还不强。一方面,蓟县县域内没有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也很少;另一方面,蓟县产业链深加工的自主研发能力受人才、设备的约束。

6.3.4 农业产业链技术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会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产品质量和可能性较差,因此技术性能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偏差,整合的难度大,生产的满足程度会有所降低。

6.4 以蓟县为例,结合当地实际自主开发新产品与开拓销售渠道

6.4.1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包括野蘑酱、苹果醋、蓝莓汁、柿饼、山楂果脯制品、枣夹核桃等产品。蓟县盛产蓝莓、核桃、苹果、山楂等农产品,但此类农产品在初级层面上直销市场,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增加多少,如果销售信息不通畅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变化,很容易导致丰产后的滞销,例如2015年冬季的蓟县苹果滞销。但是如果进行生产链的延长,加工成苹果醋等产品,会大大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会相应地产生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应。

6.4.2 开拓销售渠道。深加工后的有机农产品销售方向及销售渠道分别是超市、专卖店、礼品市场、网络销售、餐饮行业及出口业务。一是超市和专卖店。超市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主要渠道,发展前景良好。在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许多有机农业品牌设有专门的销售柜台。二是礼品市场。礼品市场是有机农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这些作为礼品的有机农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专门包装,主要通过直销或专门的分销网销售。三是电子商务助力有机农产品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借助其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有机农产品的营销出现了一个新途径。目前已很好地运用到农业产品的销售中,网络销售已经占总收入很大的一部分。四是开设直营店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以建设直营店的方式来进行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不仅可以延伸到产业链的终端,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还可以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五是进驻餐饮行业。可以瞄准消费者前沿的饮食动态,进入各大餐饮行业进行销售,突出原生态、有机、健康的深加工农产品食品理念,打造健康的饮食需求理念,在餐饮行业会发掘出很大的潜力。六是进行出口贸易。要敏锐地洞察到国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前沿,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饮食爱好及食品要求生产相应的优质农产品,从而进行出口贸易拓宽销售渠道。

7 项目的未来前景

生活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目前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由此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从饮食层面来看,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中逐步寻找符合自身选择要求的产品。其中农产品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它的挑选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已不满足于初级农产品,更加青睐健康、天然深加工的美味农产品。

商品的供需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此也亦是如此。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市场就会进行生产,而目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和对于精通农业技术类人才的政策越来越多,未来市场深加工的农产品数量、质量也会不断增长和提高。新生态农业生产链延伸的未来前景及未来消费市场会在发展中不断地成长与壮大。

8 参考文献

[1] 焦丽艳.胡雨村.江西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系统研究:“一村一品”模式的定位与措施[J].现代农业,2007(1):46-47.

[2] 赵英霞.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8.

[3] 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6-28.

[4] 张则岭.O2O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技术,2014(12):111-114.

[5] 孙向军.蓟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6] 王艺,王耀球.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J].中国储运,2004(5):29-31.

[7] 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与拓展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07-109.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