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2016-10-20张枫高培国陆文燕
张枫 高培国 陆文燕
摘要 介绍了中华鳖多种混养技术,包括示范塘选择与准备、养殖模式优化调整、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5;S96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9-01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嘉兴市秀洲区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发展了鱼鳖、虾鳖、菱鳖、藕鳖、稻鳖这5种适合秀洲区实际的中华鳖混养模式,现将该养殖模式技术总结如下。
1 示范塘选择与准备
鱼鳖、虾鳖、菱鳖的养殖池塘的选择同常规养殖。藕鳖、稻鳖混养模式需在田块中间开挖鱼沟,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可挖成“T”“+”“#”等形状,沟宽、深均为40 cm左右,坑和沟的面积之和占田总面积的10%左右。这样形成鱼凼、主沟、支沟配套,确保鳖能在田中自由畅通活动。田埂要加固、加高至45 cm左右,或用旧网片圈栏,进出水口用2层拦鱼设施牢固拦置。在冬季对养殖池塘清除污泥,干池曝晒10 d以上,同时修整塘埂和塘坡。平均塘深不少于2.0 m,有效蓄水不少于1.8 m,塘底淤泥不超过20 cm。藕塘的塘深可以稍浅,控制在1 m左右。
苗种放养前20 d左右,用生石灰2 250~3 00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次日用铁钯翻动,使淤泥与石灰混合均匀。10 d后注水至放养标准水位1 m左右,适量施肥培育水质[1]。
2 养殖模式优化调整
本项目在传统的养殖基础上,通过中华鳖的混套养,优化养殖品种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来合理搭配放养品种的比例,项目主要推广的模式有鱼鳖混养模式、虾鳖混养模式、菱鳖混养模式、藕鳖混养模式以及稻鳖混养模式。
2.1 鱼鳖、虾鳖混养模式
鱼鳖混养放养时主要以青鲫鱼为主,放鱼量4 125 kg/hm2,一般放2.25万尾/hm2,主养鱼占80%以上;选择外塘培育的体质健壮、无伤残,行动活泼、反应灵敏、裙边厚实、平直的2龄幼鳖作为鳖种,套养鳖种约1 500只/hm2,平均规格200 g/只左右。鳖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泡15 min,放养时间为4月中上旬。混养时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放养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应选择优质的虾苗,规格1.2~1.5 cm,放45万~60万尾/hm2;中华鳖放养时,选择外塘培育的规格为150~300 g/只的2龄幼鳖,鳖种放养前用2%食盐水浸泡15 min,放养量1 500~3 000只/hm2,放养时间为虾苗放养之后。
2.2 菱鳖、藕鳖、稻鳖种养结合模式
菱鳖套养的时候,4月上中旬为菱种播种期,播75 kg/hm2,菱面积控制在池面积的2/3左右,套养中华鳖为每年2月底至4月,放规格为0.25 kg/只的鳖苗4 500只/hm2,苗种放养前用50 mg/L高锰酸钾药浴2~3 min,或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藕鳖套养的时候,藕种栽植在2—3月,藕苗要保证最少3节,越大越好。合理密植,栽植用种3 750~4 050 kg/hm2。中华鳖的套养在栽植藕种以后,放规格为0.25 kg/只的鳖苗1 500~3 000只/hm2,苗种放养前用50 mg/L高锰酸钾药浴2~3 min,或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稻鳖养殖的时候,稻按正常时节种,密度可以适当降低。鳖苗放养要控制好密度,一般情况,放养2龄以上的鳖种3 000~4 500只/hm2。
3 日常管理
3.1 水质管理
及时调控水位、水质,抓好病害防治,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水色浓度,必要时采取定期泼洒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换水来调节和改善水质。项目区还在养殖区域设置专门的尾水处理池,通过种植水草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水再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影响[2]。
3.2 增氧管理
按照“阴天清晨开,晴天中午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开机增氧。发现浮头预兆时,及时采取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进行解救。在夏秋季节坚持每天中午开机1~2 h,补充氧量,提高水体溶解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长期良好。
3.3 投饲管理
投饲根据各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天气、水温灵活掌握,养殖过程中不得使用霉变及不符合要求的饲料。鱼类饵料主要以鲜活螺蛳和品牌全价颗粒饲料为主;甲鱼属杂食性动物,主要摄取鱼类残食及底部有机碎屑等,补充投喂动物性饵料冰鲜小杂鱼以及植物性饵料瓜果、蔬菜等;虾类2茬养殖则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坚持“四定”投喂原则,讲究科学投饵,及时观察饵料残留情况,尽量让饵料吃尽。鱼类饵料选择固定场所设置自动化投料机2台,少量、多次、定时投喂[3]。甲鱼选择在池塘向阳处(滩脚、饵料台)设多点投喂。投喂程序先鱼后鳖,减少干扰或争食现象。早期虾池有丰富的饵料,应少投饵;随着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减少和虾苗个体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投饲量主要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天气、水温灵活掌握,以保证2 h以内基本吃完为准。
3.4 水生种养结合模式管理
需加强田间管理,经常巡视,做好防害、防盗、防洪、防旱、防逃、施肥、用药、管水、投饵等工作。养殖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深。苗种放养初期,可以浅灌,水深为6~10 cm;而随着水生作物的不断长高,要逐步加深田水,水深保持在17 cm左右为宜。饵料有配合饲料、酒糟、菜饼、豆饼、麦麸、米糠等[4]。采取精养,每天投喂饲料7.5~15.0 kg/hm2,投喂米糠、麦麸和颗粒饲料时,应放在进水口或鱼沟、鱼溜处。追施人畜肥要经过发酵沤熟,追施化肥要次多量少,一般每次用尿素不超过112.5 kg/hm2。施肥时,田水保持10~15 cm。晒田时田水要渐渐排干,使甲鱼集中到鱼沟、鱼溜中。经常疏通鱼沟及检查进出水口和拦鱼设备,发现田坎塌崩、漏水,应及时修补,如有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5]。
4 病害防治
鱼体发病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改善环境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中推广科学混养,采取限制养殖密度,提倡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防治,每月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以及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体环境,预防病害的发生[6]。对投喂的螺蚬、鲜杂鱼等饵料应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过程中用药量,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对养殖过程中发现的病死水产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病死水产品对养殖环境的污染,确保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
5 參考文献
[1] 高雪娟,程湘虹,徐铃威.鳖、对虾、鱼高产高效混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6):100.
[2] 金全永,陶冶.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8(1):33.
[3] 魏雪.中华鳖、鳜鱼、湘云鲫混养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09(8):29.
[4] 钱亚芳.中华鳖与罗氏沼虾混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6):39.
[5] 杨庆满.池塘鳜、鳖、蟹生态高效混养技术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3(17):46-47.
[6] 张枫,王小保,戚云标,等.菱鳖混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