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
2016-10-20张玉红
张玉红
摘要 介绍了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整地、种薯品种选择及处理、适期播种、机械施肥、适时中耕、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86-02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和覆土等作业一体的综合机械化种植方式。具有节水、节种、节肥、省工和播深均匀等优点。该技术主要包括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机械深松耕技术、耙耱整地技术、深施化肥技术、播种技术、中耕技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等,且适用于马铃薯良种繁育及专用型马铃薯、商品型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由于安定区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机械化耕作面积也随之增加,通过对近年来生产中机械化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将机械整地、机械施肥、农艺要求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进行了整理完善,使马铃薯机械化垄作生产更加科学高效。
1 机械整地
选择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地势平坦、具有一定规模面积的梯田地、旱川地、水川地等,并且坡度小于8°的地块。根据当地的种植作物结构,以豆类、小麦、胡麻、玉米等轮作为宜。轮作周期3~5年,轮作方式以豆类—麦类—马铃薯等为宜。
1.1 深松耕要求
前茬收后及时翻耕晒垡,秋后浅耕。深耕20 cm,深松35 cm以上,平均3年深松1次。翻垡良好,覆盖严密,土壤疏松细碎,地表平整。地头、地边处理整齐,不得有重耕和漏耕,且耕深、耕宽均匀一致,冬季可适度镇压。用拖拉机配套的旱田铧式犁、I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ISQ240型全方位深松机,铲式深松机等作业机具、农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耕,以便立土晒垡,积温熟化,打破犁底层,接纳雨水,秋后浅耕耙耱保墒,冬季可适度镇压,以保护土壤水分,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或用旋耕机等机具,浅耕耙耱,深度一般以10~15 cm为宜,使土块细碎,耕层绵软,地表平整,上松下暄[1]。
拖拉机配套铧式犁作业,耕深一致,沟底平整,耕深变异系数不得超过15%,耕宽一致,合垄严密。50 m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0 cm,重耕率不大于2%,漏耕率不大于1%。碎土良好,翻垡彻底。小于5 cm的土块在80%以上,立垡小于5%,回垄率小于5%。植被覆盖率大于90%。耕后地表平整,无明显的沟垄。深松作业,松土深度允许偏差为±10%。碎土要求小于3 cm的土块在40%以上,大于15 cm的土块在10%以下。土壤膨松度应大于10%。暗沟断面尺寸:高为5~6 cm,宽15~16 cm。地表平整度高差不超过10 cm。
1.2 播前整地要求
马铃薯在播种前用拖拉机配套的耙并配铁耱或旋耕机进行整地。达到土壤松软、细碎,碎土均匀一致,一般不应有直径大于3 cm的土块,地表平整,上松下暄,深浅一致,耙深16~20 cm,不漏耙、不重耙、无沟无垄。漏耙面积不得大于1%,耙后地表平整度极限偏差不大于3 cm,耙深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5%,碎土率不小于80%,直径大于5 cm的土块不超过5块/m2。应在适耙期间进行耙地作业,土壤绝对含水率一般以12%~15%为宜。用于化肥深施的耙地,应覆盖严密。
1.3 地下病虫害防治及消毒处理
在地下虫害严重的地块,可结合耙耱整地,用50%辛硫磷,加适量水,拌入适量细干土(沙)制成毒土(沙),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60~75 kg/hm2,均匀撒在地表,通过耕耱整地,翻入土中,实施对病虫害的预防及消毒处理。
2 种薯品种选择及处理
选择3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准予生产加工(薯条、薯片、菜用型淀粉及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宜安定区西南部主推陇薯6号、青薯9号,搭配种植冀张薯8号;东南部主推陇薯3号、庄薯3号,搭配种植青薯9号、冀张薯8号;北部主推新大坪,搭配种植庄薯3号。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应适度扩大陇薯10号、陇薯7号、青薯168等种植规模,依托安定区脱毒种薯生产优势,普及脱毒种薯应用[2]。推广整薯播种,薯块重量50 g左右为宜。切种后进行药剂拌种,但要剔除顶端密集芽眼,切薯种块要求40~50 g。每个切块应保持1~2芽眼,切薯时切具用75%酒精或40%甲醛、高锰酸钾消毒。
3 适期播种
当10 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7~8 ℃时即可进行播种[3]。播种应均匀一致,且不损伤种薯、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深度符合要求,一般为20 cm(地表以下8~10 cm),深浅一致,覆盖均匀严实。垄宽、垄高一致,要求垄宽40~45 cm、垄高20~25 cm,播行直、行距一致,株距均匀。邻接行距偏差不大于5 cm,各播幅内和行距偏差不大于1 cm,播种深度合格率 ≥75%,种薯破碎率≤2.0%,空穴率≤3%,株距合格率≥80%,行距合格率≥90%,起垄高度、宽度误差为2~3 cm,合格率不小于80%。播种后遇雨,应及时破出板结,以利出苗。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栽。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进行放苗。
4 机械施肥
采用侧位施肥、种肥分层施肥,施肥深度6~10 cm,种薯与肥的隔离土层>3 cm。测土配方定量施肥,各种肥料比例为:每生产1 000 kg薯块需纯N 5 kg、P2O5 2 kg和K2O 11 kg,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比例约为2.5∶1.0∶5.0。目标产量旱地一般按22.5 t/hm2、水地按30.0 t/hm2施肥,具体施肥量应按单位面積产量水平、土壤和农家肥含量计算,种肥不能用硝态氮和碳酸氢铵,硝态氮可作定量追肥用。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化肥深松机具,种肥施用方法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播种机,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或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用圆盘耙进行耙施。要求肥料断条率<3%。肥料均匀度:尿素等颗粒肥为20%~25%,碳酸氢铵为20%~30%,其中中耕深追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播种深施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底肥深施均匀性变异系数≤6%;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应≤13%;各种机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数均应≥90%;中耕深追施肥作业伤苗率<3%;施肥位置准确率≥70%;化肥的土壤覆盖率要达到100%,种肥、追肥作业要保证覆盖密实。
5 适时中耕
中耕培土,垄高度要达到20~25 cm,使垄帮、垄沟、垄顶有一定厚度的松土层,封垄前起垄高度达到30 cm,垄围长105~110 cm。中耕后不得有大土块,土块细碎,土壤疏松,垄形饱满,沟垄整齐。深浅要一致,其偏差不大于1 m,地表起伏不超过4 cm。行间杂草应除净,草根必须切断,行间伤苗率0.5%左右,地头3%以下。中耕后不得损伤作物主根,翻起的土不得埋压作物。在种植后20 d左右进行膜上覆土,要求覆土厚度1~2 cm为宜。中耕作业常用的机具为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中耕施肥机,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出苗后目测出苗率达到50%,株高5~10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株高20~25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4]。
6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适时喷洒农药。7月下旬如遇多雨天气,要及时防治晚疫病。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苗期用70%甲基托布津600 g/hm2、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g/hm2混合溶液喷雾;花期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稀释喷雾;收获前20 d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 500 g/hm2稀释喷雾。喷雾宜在晴朗无风无雨天气进行,24 h遇雨要补充。为防止蚜虫传播病害,第3次喷杀菌剂的同时,加入适量的杀虫剂,如氧化乐果、氯氰菊酯等混合喷雾[5]。植保机械为大型拖拉机配套的3WX-650型悬挂喷杆式喷雾机或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3WX-200型悬挂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时按农艺要求浓度的药液,喷头与作物距离调至工作高度40~50 cm,达到不漏喷、不重喷。以低速、匀速作业,每隔7~9 d喷1次,喷药次数以4~5次为宜。按照药液浓度和用量,正确地选择适宜的作业速度及规程,杀虫率达到90%以上。药液喷洒要均匀,雾滴有效覆盖密度不应少于20个/cm。
7 及时收获
當80%的茎叶枯黄萎蔫时,用打秧机割去马铃薯地上部分茎叶,以便机械挖掘。割秧后,6~10 d便可收获。机械收获,关键是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挖出的薯块应较集中铺放于作业带上,便于人工捡拾,提高工效[6]。
8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丁洁,任德志.北方—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机械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4):18-20.
[2] 杨春,杜珍,齐海英,等.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26-127.
[3] 冯怀章,倪萌,朱荣贵,等.北疆地区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机化,2013(4):39-40.
[4] 刘俊.阴山北麓旱作区马铃薯高产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107-108.
[5] 方彦杰,侯慧芝,于显枫,等.旱地全膜覆盖垄沟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07-108.
[6] 李增伟,方玉川.榆林北部风沙滩区复垦土地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