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中高段教学中要用好“比较阅读”

2016-10-20袁海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有效运用小学语文

袁海涛

摘 要 本文从四个维度阐述了比较阅读的作用及其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几种有效运用的形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比较阅读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比较阅读,所谓“比较”,就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的思维方法。把内容或形式上具有一定联系而又有一定差异的两篇或多篇文章加以对比,多角度、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就是比较阅读。

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文章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相同或不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同时通过两篇及多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还可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质疑,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答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探究带来的快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使语文学习更为有效。

那么,到底如何科学、有效地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层次、多元化地进行文本阅读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从单元导读中整体比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是以单元专题形式呈现的,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这种专题性的编选更要求教师能从单元整体的高度对课文教学加以把握。由此在单元导读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进行整体梳理、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单元导读,只有短短一段话,很多时候教师可能让学生把它读上一遍,就走过场了,这样不免可惜。单元导读的寥寥数语不但向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专题、学习要求,还能让我们统观整组文章,加以比较、整合。所以在学习新单元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初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并把全单元粗略浏览一遍;然后请学生思考单元各课之间有何联系、异同,并结合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在课文学习中加以关注,为语言实践作好准备。这就要求学生勤动脑,多思考,通过比较,对整个单元有初步的感知。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结合单元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学生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理性认识。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毛泽东”:《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分别从诗人毛泽东、领袖毛泽东、父亲毛泽东、普通人毛泽东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在单元的回顾、拓展中又编排了“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的口语交际、“我心中的毛泽东”、“本组课文写法”的交流平台及毛泽东的另一首诗作《卜算子·咏梅》等相关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毛泽东的风采。这些编选的内容相同点在于都围绕毛泽东这一人物展开,而不同则在于从人物不同的身份,不同角度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通过单元学习感知立体的毛泽东形象。精学课文之前,和学生共读单元导读,浏览单元内容,一起制定单元学习计划,请学生搜集毛泽东的诗、小故事、电影,结合课文学习,整合单元资源,从比较中感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从比较中体会毛泽东的丧子之痛、父子深情,从比较中经历毛泽东的倒茶、碾米的常态生活。这样的比较阅读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阅读、表达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从同题品读中综合比较

针对人教版教材单元整组的特点,对同一题材,综合比较品读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例如: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白鹅》、《白公鹅》、《猫》、《母鸡》。这单元课文的编排有点特殊,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母鸡》,则是同一作家——老舍,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虽然同写动物,但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作者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那对于这些教材安排好的同题、同类课文,教师更应进行科学整合、多角度比较,提高课堂阅读质量。

2.1通过同题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观察角度

同是写白鹅,同是体现白鹅的高傲,同是把白鹅当作人来写,丰子恺着眼于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的“架子十足”;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则着重于白鹅的派头、走路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作者观察角度不同,笔下白鹅也各有所长。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观察角度的多元性,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打开思路,留意观察,说说,写写自己眼中的别样的大白鹅,在实践中积累、运用语言。

2.2通过同题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情感表达

本单元虽同是以写动物为主题,不同的作家,甚至是同一作家对不同的动物,在表达方式上也各不相同。以《猫》、《母鸡》为例,这两篇课文都出自老舍笔下,但情感表达上却各有特色。选编这两篇课文的意图之一就是通过两篇课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前者着重花笔墨于描写具体事例,感受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人爱猫,猫亲人”的真挚感情;后者着重于表达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转变,通过前后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更充分地感受老舍在行文结构、句式表达、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不同文章老舍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感悟老舍的语言风格。并有效结合“口语交际·习作”加以语言实践,不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表达、写作等多元能力。

2.3通过同题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语言特色

同样以《白鹅》、《白公鹅》为例,虽然题材相同,但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丰子恺将高傲的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则把高傲的鹅比作是“海军上将”。这就是不同作家的独特语言风采。此外,作者在语言表述上也各有千秋,同是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丰子恺这位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成就的大家,在叙述上更多是善意的揶揄;而叶·诺索夫则更多的是欣赏,语调更为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不单单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比较阅读不仅节约了课时成本,更让学生在比对中思考、探究、碰撞、沉淀。从把握文章“写了什么”,到“多角度解读文本”,再到比较文章“怎样表达”,直至最后对文章语言、写法的积累、实践、运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思维减负,为学生学习增效。

3从拓展阅读中多元比较

课内外阅读材料的适度拓展,也给比较阅读提供了比对空间。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以童年为专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两篇课文分别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出示小说原文节选,进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城南旧事》是身处台湾的林海音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呼兰河传》则是远在香港的萧红回想自己在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童年往事。同是身处异乡,同是对童年的回忆,却书写着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学风采。这给学生的多元化、多角度地比较阅读留下了巨大空间。学生从研读课文到阅读小说原文节选再到品读小说原著直至比读同类小说,在阅读积累的同时,更提升了阅读能力。

4从诗词诵读中鉴赏比较

比较阅读不单适用于现代文的学习,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还可以借此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增加学生古诗词诵读积累。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描写童年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它们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受童年生活因不同环境的异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也可以用欣赏的眼光来体味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音律美。此外,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同样描写儿童童年生活的古诗词,并在口语交际课时开展诵读比赛、交流诵读感受,通过语言实践进行诵读积累。这样将课内的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愿学,乐学。

当然,在开展比较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切实有效的比较点,同时还要和学生一起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比较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加以指导运用。此外,比较阅读还应视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而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比较阅读这种探究性阅读方式,如果能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必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表达、写作等多元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庞作娟.浅探小学中年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夏磊.小学语文教学儿童阅读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有效运用小学语文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