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夫人自曝多次拒绝“收买”
2016-10-20柳玉鹏刘皓然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刘皓然 本报记者 杜海川
阔别国际媒体5年之久的叙利亚“第一夫人”阿斯玛·阿萨德日前罕见亮相,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专访,以叙国“第一家庭”成员的视角同主持人谈论了叙利亚内战时期的见闻。访谈中,阿斯玛斥责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以及试图离间自己和巴沙尔关系的居心叵测人士,并坚称自己会始终伴随丈夫左右。据媒体起底,阿斯玛拥有英国和叙利亚的双重国籍,早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时尚品位和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曾受到西方媒体的热捧。然而,内战爆发后,这位“沙漠玫瑰”成了众矢之的,逐渐淡出媒体视线。
“西方报道双重标准”
叙利亚北部重镇阿勒颇,曾是叙第一大城市。如今,这座千年古城却成为叙利亚内战的代名词。各方势力拉锯,大批居民流离失所,一次次空袭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沦为废墟。叙利亚总统夫人阿斯玛·阿萨德的家族就来自这座饱经磨难的城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9日报道说,继丈夫巴沙尔前不久接受俄《共青团真理报》的采访后,阿斯玛近日也罕见亮相俄罗斯“24频道”,并用英语接受了约30分钟独家专访。访谈期间,阿斯玛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制裁,声称这些举措伤害了该国的普通民众。
阿斯玛特别提及,西方媒体对内战的报道充满“双重标准”,民众的苦难因“站队”不同,被并不客观的媒体强行划分。她举例称,内战持续期间,叙利亚哈马省扎拉村遭到反政府激进势力的袭击,不少村民遭遇灭顶之灾。然而,这一“重磅新闻”并未能引起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阿斯玛质问称:“为什么扎拉村孩童的命运,没有受到像艾兰·库尔迪那样的关注?”她继续说道:“西方媒体眼中的悲剧,只是符合其自身选题标准的那些内容……但其实所有在内战中丧生的孩童都是叙利亚人,他们都是国家的损失,同‘站队毫无关联。”“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指出,路透社对扎拉村“无平民受伤”的报道有失偏颇——当地人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村子里很多老人被杀,儿童和妇女被强行掳走。
拒绝别有用心者的“收买”
阿斯玛在访谈中透露,近年来她多次拒绝别有用心者的“收买”。此前有人曾提出,要她带着孩子离开叙利亚,并慷慨地表示将为她提供“经济保障”和“安全居所”。在她看来,这些提议听上去十分“愚蠢”:“不用费脑子都能想到这些人究竟想要什么……无非是蓄意破坏叙利亚民众对总统的信心。”阿斯玛坚定地说,自己“从未考虑离开大马士革”。她同时表示,西方对叙利亚实施的制裁严重程度,堪比上世纪90年代对伊拉克的制裁。
阿斯玛借访谈机会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感谢,“如果不是叙利亚真正的朋友干预和帮助以消除某些政治和经济制裁后果,那么局势将会更糟。俄罗斯给予叙利亚宝贵的人道和经济支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她还批评西方国家对叙利亚战争和人道危机的片面报道,称西方的宣传机器主要焦点集中在生活在叛乱分子控制地区的难民身上,因为这符合他们的需要。但他们从来不关注其他地区居民的生活。
争议中的“沙漠玫瑰”
今年41岁的阿斯玛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一名心脏病学专家,母亲是一名外交官。英国《卫报》称,阿斯玛上的是英国教会学校,在外说英语,在家则说阿拉伯语。她毕业于王后学院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拥有计算机和法国文学学位。毕业后,阿斯玛进入美国摩根大通集团,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
巴沙尔·阿萨德在英国求学期间结识了比他小10岁的阿斯玛,此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交往。2000年,二人宣布结婚。当时,舆论对于二人的结合评论积极,认为这是叙利亚权力阶层“进步与和解”的表现,毕竟阿斯玛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熏陶,本人又来自逊尼派穆斯林群体。称为叙利亚“第一夫人”之初,阿斯玛为叙利亚政府的“公关”工作贡献良多。由于倡导女性权益、注重教育事业,她在国内广受民众欢迎。年轻时尚、魅力四射的阿斯玛甚至受到一些西方媒体的热捧,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称其为“阴影国度的亮光”;美国知名时尚杂志《Vogue》更是撰写了一篇几近谄媚的长文,盛赞她是“沙漠中的玫瑰”。
然而,随着叙利亚内战的爆发,西方的赞美都烟消云散,开始对阿斯玛变得不客气。有报道称,她一边在网上频发自己参加慈善活动的照片,一边大肆购买奢侈品供自己享受;在叙利亚儿童食不果腹之际,她和巴沙尔的三个子女却只吃进口食品。西方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后,阿斯玛的个人财产被冻结,被英国以外的欧盟国家禁止入境。《Vogue》杂志也以“价值观不符”为由,从官网上撤回赞美阿斯玛的文章。
内战爆发后,叙利亚“第一家庭”就极少露面。即便如此,西方媒体仍时常抛出贬损阿斯玛的消息。有批评人士称她是“21世纪最适合独裁者的配偶人选”;还有媒体披露,国内局势动荡之际,阿斯玛平日却在网购平台亚马逊上“买买买”,日子过得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