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6-10-20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长春130033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利用环境评价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吉林长春130033)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吉林长春130033)

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的范围比较广,而且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也比较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较严重,对生活生产和生命财产都会造成影响,同时也会破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整合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的利用工作。基于此,文章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进行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概述

1.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属于地质现象的范畴。通常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称之为地质灾害。板块运动容易使地质灾害产生。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活动较为频繁,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地质环境的恶化,容易促使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时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会危机人类的生命,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延缓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进程。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滑坡、土地沙化、黄土湿陷等等。

1.2 地质环境分析

地质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地质环境经常和大气圈、生物圈以及水圈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同时地球表面各个圈层都影响地质环境。因此,地质环境的变化发展非常剧烈。这种变化也对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渐变和缓变的基础上,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渐变转化为突变和灾变,如此循环往复。可见,地质环境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在一个地域的某个时段将渐变发展为突变,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受地质灾害的侵扰较为严重,我国拥有较为宽广的国土面积,绵长的边界线,地质条件较为多样。从世界受灾程度上看,我国无论是对规模、强烈程度以及危险系数的统计,相对来说数字较为庞大,可见我国受地质灾害的程度较为严重。我国西南地区降雨丰富,物资充沛,但暴雨现象也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山体受暴雨的冲刷,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表现为滑坡或者是泥石流,对该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的通讯设施和经济建设有所破坏。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人群较为密集,使得土地沙化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延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四川等地多年来深受地震的困扰,对当地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创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大,致使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急需要被解决,防治工作必须被落实。

3 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地质环境应用

3.1 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调查区划体系

建立调查区划体系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风险区划地质灾害,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确定,保证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开展防治工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这样可以方便国家级防治机构和省级防治机构正确决策和科学管理。

3.2 根据地质环境的变化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预警体系

地质灾害的监控预警主要由行政和预警等方面组成。通过监控预警可以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当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能及时捕捉前兆信息。针对不同对象,利用防灾减灾警示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预防灾害,从而应急避险,处理地质灾害。

3.3 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对防治工程体系进行搬迁

专家通过调查地质环境,如果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这一类地质灾害隐患,要加强地质侦查和评价工作,通过搬迁避让加强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隐患。工作人员在对地质环境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在地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应急处理体系对地质灾害来说,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防治灾害。在整合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突发灾害的管理力度,保证重大地质灾害适应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技术装备体系、应用技术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面对地质灾害,高效、科学和系统地响应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4 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在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该区域本身的特点,如果该区域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公益性以及服务性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从而有效分析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通过区域地质环境的应用评价,充分了解监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与建设,使该地质环境得到充分利用。在地质环境的利用中,可有效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区域环境评估中,相关部门要注重评价的实用性、可操作、可行性。

4.2 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

在工程的地质环境中,安全主要是指与环境相关的地质信息、区域内外等环境存在的风险性与安全性。对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价,有利于最大程度规划避免工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为了有效降低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相关部门应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的观念,在地质环境利用中,应注重大自然与人类的和平共处,将人类本身的行为与自然改造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地质环境,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3 地质环境安全中技术层次

在地质环境安全中,主要包括了建设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建设工程场址地质安全评价、建设工程单体地质安全评价这三个技术层次,具体如表1所述。

表1 建设工程地质安全评价技术路线

综上所述,受到自然环境破坏的影响,地质环境显得很脆弱。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容易导致发生地质灾害,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有效整合地质环境,从地质环境的规律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坚持地质灾害治理与地质环境相结合,并根据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应急措施,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1]杨采芹.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J].西部资源,2015,05:49+71.

[2]季彦桢.探讨如何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及灾害防治工作 [J].科技展望,2015,32:222.

[3]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 [J].科技展望,2015,06:12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林宏沛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386-1

猜你喜欢

利用环境评价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