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格嘎-拉青一带岩金矿找矿前景初探

2016-10-20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青海格尔木816009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孔雀石褐铁矿大理岩

(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 青海格尔木816009)

(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 青海格尔木816009)

本文依据西藏格嘎-拉青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区域找矿成果,结合云南北衙金矿特征,探讨该区岩金矿找矿前景。

西藏格嘎-拉青一带岩金矿

1 前言

矽卡岩型金矿是金矿的重要成矿类型之一,以往认为矽卡岩型金矿品位高、规模小,适于小规模民采。近年来,云南北衙金矿勘探工作改变了传统认知。北衙金矿为与碱性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根据矿体形态、矿物成分、产出部位等进一步划分为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残坡积型三个亚类,其中矽卡岩型矿体呈环带状沿喜山期石英正长斑岩与三叠系北衙组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产出;热液充填型脉状矿体在岩体附近的北衙组碳酸盐岩裂隙、层间破碎带及北衙组与三叠系青天堡组碎屑岩不整合接触面呈似层状产出;残坡积型(俗称红土型)矿体沿第四系蛇山组与北衙组碳酸盐岩接触面呈层状产出。北衙金矿共获得122b+332+333金资源量155t,并伴生铜、铁、铅锌等矿产,矽卡岩型为主要成矿类型,金资源量约为121t。根据勘查成果,其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那么在西藏是否可能找到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金矿呢?笔者认为在西藏格嘎—拉青一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该区位于改则县、措勤县、仲巴县境内,2001—2006年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在该区开展了砂金预—普查工作,提交了多个中小型砂金矿,同时发现了少量的金铜多金属矿化线索。而后,在该地先后开展了1/5万水系化探、岩金预普查工作,利用地表工程、少量的钻探工作,在天公尼勒、布东拉圈定多个铜金矿体,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脉状矿体,矿体规模均较小,目前仅能小规模民采,随着矿山生产、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对金矿矿体特征、成矿规律、成矿类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区已取得地质成果,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对该区岩金找矿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2 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革吉-措勤复合弧后盆地、格尔-江达断隆带内,北部紧邻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2.1 地层

工作区属于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班戈-八宿地层分区、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出露地层特征见表1。

表1 格嘎—拉青一带地层表

2.2 构造

该区地处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北缘,受其影响,区内构造较为发育,总体构造线为北西或北西西向,断层面、褶皱轴面北东倾斜。纵向上其构造变形主要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以石炭系、二叠系构成的古生界构造层,其变形样式主要为小规模的紧闭--中常等厚褶皱,断层构造岩类型主要为脆性碎裂岩系列,局部见有钙质糜棱岩,另一个层次是中-新生界所构成的构造层,其变形样式主要为小规模中常-宽缓褶皱,断层构造岩类型为脆性碎裂岩。

2.3 岩浆岩

燕山早期—喜山晚期均有岩浆的侵入与喷发活动,其中燕山晚期最为强烈。

燕山晚期的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与该区金矿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根据侵入时间、岩性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两期侵入,第一期侵入岩侵位时间集中在130~100Ma,侵位的最新地层为下白垩统则弄群,岩性为中性-基性岩、中酸性-酸性岩为主,沿格嘎—蔡几错一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展布;第二期侵入岩侵位时间集中在98.2~65.1Ma之间,侵位的最新地层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岩性为中酸性-酸性岩为主,分布在布东拉一带,位置明显北移。

岩浆岩的侵位时间与构造形变的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4 变质作用

在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现象。主要表现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角岩化和大理岩化;其次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化,矽卡岩呈带状、环带状沿接触带产出,与矽卡岩化有关的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化,并伴有铜、铅、金、银矿化。

3 化探

该区在2009—2010年完成了1/5万水系化探工作,Au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中均接近或略低于背景值,但在白垩系地层及燕山期二期侵入岩中变差系数大于1,显示Au元素在该地质体中分布不均匀,有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

R型聚类分析显示Au、Cu、Sb、Pb、Zn、Bi、Hg相关性较强,为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显示形成金多金属矿的可能较大。

化探成图后,异常多而繁杂,规律性较差,为了寻找化探异常与金矿体、地质背景的关系,更加突出岩金矿的矿至异常,首先删除第四系中的假异常,而后优选主成矿Au元素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并具有三级分带的异常(Au异常下限为2×10-9),最后再根据各类相关元素异常强度、套合、规模等情况进行优化筛选出两大区块(分别与燕山晚期第一期侵入岩、第二期侵入岩有关)11处综合异常,异常多集中在燕山晚期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局部位于离岩体较近的围岩中或岩体中,呈现大片高背景和局部异常,部分异常与前期发现的矿(化)点套和较好。

4 区域矿产及成矿类型

区内发现嘎如来、江莫、桑热等砂金矿和天公尼勒、布东拉、嘎木弄、门剁弄巴等金铜矿(化)点,其中天公尼勒、布东拉开展了普查工作工作。

4.1 天公尼勒金矿

2005年通过槽探、少量的浅钻工程,圈定热液脉状金矿体3个,矿体沿北西西向、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产出。其中AuⅡ矿体规模较大,矿体呈近于直立透镜状产出在大理岩裂隙内,矿体走向呈北西--南东(110°)展布,长150m,在倾向上延伸长46.00m,平均厚10.1m,矿石为含金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硅化大理岩。获得334金资源量423.6Kg,矿体Au平均品位为5.69g/t。

AuⅡ矿体目前已开采完毕,矿体实际情况与勘探成果基本吻合,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脆性断裂控制,在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矿体出现膨大现象,同时黄铜矿、铅锌矿含量明显增加,在矿体边部岩石裂隙中多见孔雀石呈薄膜状产出。

在天公尼勒北西约2Km处有一处正在开采的矿体,该含金褐铁矿矿体沿灰岩层间滑脱带近于水平似层状产出,矿体厚约1.5-3.5m,东西长约130m,南北宽约20m,含金褐铁矿呈纹层状构造。在矿体的西侧见中酸性岩体产出,岩体与灰岩接触带近于直立,在接触带中见厚约20--40cm的褐铁矿化矽卡岩。

4.2 布东拉金矿

2009年,通过槽探、少量的浅钻工程,圈定金矿体6个(其中有3个矿体伴生铜),矿化体9个。矿(化)体均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和斜长辉石岩体内的北西向裂隙内(与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及脉体边部的强褐铁矿化蚀变岩,脉体产状较为平缓,沿倾向上延伸均小于17m,沿走向上延伸小于100m,矿体厚度0.33—3.6m。获得334金金属资源量215.8Kg,金平均品位为10.1g/t。在岩体接触带边部见少量的孔雀石化、磁铁矿化矽卡岩,未评价。

4.3 嘎木弄金矿

紧邻天公尼勒金矿的金矿,为商业勘查项目,在平硐中发现厚度大于30m的含金磁铁矿化、孔雀石化矽卡岩带,矿石含金品位较高。

5 找矿前景分析

通过该区地质、成矿机制、控矿因素、化探特征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以下几个找矿远景区域:

5.1 纳木钦拉—天公尼勒—桑嘎成矿远景区

该区主要包括Ⅱ-1~6等六个综合异常,总体呈半弧状展布。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拉组P2x、则弄群K1z,灰岩多已大理岩化;燕山晚期第一期侵入的中性-基性岩、中酸性-酸性岩呈岩株状少量出露;该区位于一小型背斜核部,地层中裂隙十分发育。在侵入岩与(大理岩化)灰岩接触带附近多见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矽卡岩,在岩体附近的(大理岩化)灰岩裂隙中见孔雀石、褐铁矿呈细脉、薄膜状产出。该区Au、Cu、、Pb、Zn、Sb Bi、Hg元素峰值高、相互套和好,浓集中心明显,成片产出。结合勘查情况,认为该处岩体埋深较浅,矿体基本未受剥蚀。而且目前已发现的铜金矿体均位于异常的边部,找矿潜力巨大。

5.2 八耳莫—门剁弄巴成矿远景区

该区主要包括Ⅰ-3、Ⅰ-5两处综合异常,呈北西向展布。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拉组P2x、则弄群K1z,局部灰岩大理岩化较强;燕山晚期第二期侵入的中酸性-酸性岩呈岩株状少量出露;该区地层中裂隙十分发育。在侵入岩与(大理岩化)灰岩接触带附近局部见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矽卡岩,在岩体附近的(大理岩化)灰岩裂隙中局部孔雀石、褐铁矿呈细脉、薄膜状产出。该区Sb、Hg元素峰值高、大面积成片产出,浓集中心不明显,而Au、Cu、Pb、Zn元素峰值较低、相互套和较好,呈岛状分布在Sb、Hg异常范围内。显示岩体埋深较大,矿体未受剥蚀。

5.3 扎嘎日—布东拉成矿远景区

该区主要包括Ⅰ-2、Ⅰ-4两处综合异常,呈南北向展布。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郎山组K1l的灰岩、多尼组K1d碎屑岩;燕山晚期第二期侵入的中酸性-酸性岩大面积出露。在侵入岩与围岩及残留顶盖接触带附近局部见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矽卡岩,在岩体及附近的围岩裂隙中局部孔雀石、褐铁矿石英脉产出。在岩体分布区Au、Cu、Pb、Zn元素峰值高、大面积成片产出,浓集中心不明显,而Sb、Hg元素仅在岩体接触带附近峰值较高。考虑到岩体中存在大量的围岩残留顶盖,认为该处岩体总体剥蚀不大,但岩体顶部的矿体剥蚀较大。

5.4 嘎如来成矿远景区

位于Ⅰ-1综合异常处,呈北西向展布。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郎山组K1l的灰岩下,局部灰岩大理岩化较强;未见岩体出露;在(大理岩化灰岩)裂隙中局部孔雀石、褐铁矿呈细脉、薄膜状产出。该区Sb、Hg元素峰值高、大面积成片产出,浓集中心不明显,而Au、Cu、Pb、Zn元素峰值较低、相互套和较好,呈岛状分布在Sb、Hg异常范围内。显示岩体埋深较大,矿体未受剥蚀。

6 结论

从已有勘查成果来看,区域内金矿表现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体与边部构造裂隙控制的热液脉状矿体的复合型矿体。其中纳木钦拉—天公尼勒—桑嘎成矿远景区内细脉状热液脉状矿体广泛出露,局部矽卡岩矿体出露,主矿体保存完好,以往工作主要着眼于热液脉状矿体勘查、开发,矿体规模小、规律性较差,建议以矽卡岩矿体为勘查主体,排除边部脉状矿体干扰,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八耳莫—门剁弄巴成矿远景区、嘎如来成矿远景区化探异常以头晕元素为主,仅见少量矿化线索,显示深部有成矿可能,但勘查难度较大。

扎嘎日—布东拉成矿远景区大面积出露岩体,仅残存少量的矽卡岩矿体,显示主矿体剥蚀殆尽,找矿潜力较差。

[1]西藏拉清-格嘎地区1/5万化探四幅联测地质报告 张智林 李彦波 2010年 西藏第五地质大队

[2]西藏改则县布东拉岩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卫鲁杰2009年西藏第五地质大队

[3]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铁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苏纲生 杨锐符德贵 李永生 2011年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格嘎-拉青一带岩金矿找矿前景初探

■刘朝强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129-2

猜你喜欢

孔雀石褐铁矿大理岩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BiOBr1-xI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钴掺杂Bi2O3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废水的研究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X射线粉晶衍射仪在大理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D12-孔雀石绿的合成
山东荣成马草夼大理岩中的榴辉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