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平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2016-10-201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南长沙4100142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湖南株洲412003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涌水量灰岩水文地质

(1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 湖南长沙410014;2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湖南株洲412003)

(1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 湖南长沙410014;2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湖南株洲412003)

本文以冷水江矿区一平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以往报告及生产井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比拟法对矿井未来涌水量进行了计算,为下一步指导煤矿建设和生产、预防透水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一平硐煤矿水文地质分析涌水量预测

1 概况

一平硐煤矿是湖南省煤业集团支柱煤矿之一,行政区域隶属冷水江市岩口镇,位于金竹山矿区的西南部一井田。区内第四系覆盖较广泛,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区内水系不发育,仅有良溪沿途切割壶天群与梓门桥灰岩,在界牌流出本区于涟源汇入涟水,地面山塘水库较多,但贮水量较小,对煤矿开采无大的影响。

2 地层构造

矿井范围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下石炭统梓门桥组,测水组,石磴子组。一平硐煤矿位于“桥头河向斜”西南端的收敛部位,井田构造形态为一不对称向斜,轴向约45°,岩层倾角较缓。断层多发育在矿井外围,仅少量断层延伸至矿井内,且断层充填较好,导水性差。

3 矿区水文地质

3.1 含水层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分布于溪沟两岸和坡麓地带,砂岩、灰岩、砾石等碎块及亚砂土。厚0~18m,平均6m。砂砾石中含弱孔隙潜水。

(2)壶天群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上部为灰白色微红色巨厚层状灰岩及硅质灰岩。底部为浅灰色或微红色砂砾状灰岩。本组厚240m。地表岩溶较发育,表现为溶沟、溶槽、石芽等,出露泉水流量2.473~100.9L/s,经钻探揭露一般垂深300m以上岩溶发育,富含溶洞裂隙水。300m以下富水性逐渐减弱。单位涌水量0.066~0.149 L/s·m。

(3)梓门桥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上部为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厚约50m;中部为泥质灰岩夹泥灰岩,厚约50m;下部为泥灰岩夹钙质泥岩厚35.0m。地表广泛出露多,岩溶较发育,出露泉水流量为0.24~11.349L/S,单位涌水量为0.0006~0.155L/s·m。为富水性强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4)测水组砂岩裂隙水含水组:本含水组为一套碎屑岩地层,由砂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等组成。砂岩、砂砾岩或细砂岩含弱裂隙水,厚约34.88m。据勘探报告,该含水层水头高达5.8~37.03m。单位涌水量为0.001~0.0294L/s·m,渗透系数为0.0163m/d,为矿坑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5)石磴子组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和钙质泥岩,顶部为厚层状钙质泥岩,厚约86m。分布-300m标高以下含煤地层的底部,岩溶、裂隙一般不发育,富水性微弱。但在断层带附近存在脉状岩溶裂隙水,据勘探报告,单位流量0.0285L/s·m,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3.2 隔水层

(1)Ⅰ号隔水层组:梓门桥组底部的泥质灰岩至测水组上段第二层砂岩顶界为止,其岩性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岩、粉砂岩等组成,一般厚约70m,层位稳定,隔水性好,为煤系上覆之良好隔水层,能有效阻隔石炭系强岩溶水向矿坑充水。

(2)Ⅱ号隔水层组:由测水组下段砂质泥岩、细砂岩与石磴子组顶部的钙质泥岩组成隔水层组,厚约32m。遇水膨胀,具良好的阻水性能,能有效阻隔其下伏石磴子组岩溶裂隙水向矿坑充水。

图1 一平硐煤矿水文地质剖面

3.3 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由于本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浅部老窑星罗棋布,开采深度约50m,开采2、3、4、5煤层,均含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在浅部+50m水平以上的生产小煤矿,有一部分井口层位在梓门桥灰岩之中,成为沟通地表水与梓门桥灰岩水的主要导水通道,对矿坑充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3.4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本区地表多为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及梓门桥组灰岩所覆盖,地表岩溶发育,为地下水的良好补给区。区内降水充沛,但雨后地表迳流很少,大都渗入地下岩溶裂隙中,并很快以泉或溪流的形式在沟底或溪边出露,排入仙神山水库水库及小溪、水塘中。

3.5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范围为丘陵地貌,矿井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煤系地层上、下部均有隔水层,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仅为测水组砂岩裂隙水;该矿周边生产井较多,开采煤层比该矿浅,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多沿采空变形裂缝渗入矿内,使该井涌水量较大。据调查,矿山已开采到-70m水平,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20m3/h,正常涌水量为850m3/h。因此,该矿井充水因素为测水组砂岩裂隙水及老窑水。

3.6 矿井涌水量预算

根据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充水因素分析,未来矿坑水因素为测水组砂岩裂隙水及老窑水。矿山未来开采到-180m,用比拟法预测矿井涌水量。

计算公式:

参数取值:Q1——-70m水平矿井目前涌水量,一般为320m3/h,最大为850m3/h。Q2——-180m水平矿井未来涌水量;F1——5煤层已采空区面积为105千m2;F2——5煤层未来采空区总面积为239千m2;S1——矿井已开拓水平(-70m)水位降深,砂岩平均水位为227m,水位降深取值为297m;S2——矿井未来开拓水平(-180m)水位降深,取值为407m。

通过计算得出矿井未来开采至-180m水平后,一般涌水量为563m3/h,最大涌水量为1093m3/h。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矿井充水因素为测水组砂岩裂隙水及老窑水,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在生产过程应做好矿老窿穿水防治工作,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1]何红生,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岩相古地理与聚煤作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03).

[2]何红生,湘中涟源凹陷测水煤系顺层构造与滑脱构造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平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朱文卿1何艳林1姚伦治2

P64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128-1

猜你喜欢

涌水量灰岩水文地质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