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2016-10-20刘心红刘嘉慧

关键词:婚姻状况精力高校教师

陈 炜,刘心红,刘嘉慧

(沈阳工业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1)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陈炜,刘心红,刘嘉慧

(沈阳工业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1)

为研究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对某省三所大学200名教师进行调查,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在精力这一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生活满意度及兴趣这两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婚姻情况对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

幸福是不同年代、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人们普遍关注并努力追求的。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探讨有关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幸福是从个体的内心体验出发来研究的,注重的是人们的主观体验,即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包括个人对于一生际遇的满意程度、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体会。后来,对生活质量的研究逐步分化为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大研究方向。其中的主观生活质量研究,就是所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源于 1958年提出的“生活质量”的概念。主观幸福感被译为 subjective well-being 或 Happiness,简称为 SWBS。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与心理健康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中国幸福感研究源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近几年来关于不同层次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多,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多,但是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等重要职责,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关注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看来,高校教师一直是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人群之一。一方面因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评价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高校教师工作相对稳定而且管理较宽松,另外高校教师收入又相对较高。不过,这些年来,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不断扩招,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相对降低,加上高等学校教师不断增加,教师之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所降低。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的大环境下,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提高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大势所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类需求也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逐步转化为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对作为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的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越来越多[1]。

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和学业上的引领者,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程度将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还会对高校教师团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高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程度,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调查证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体工作更有效率,更具社会适应性。因此,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1.数据来源

在作者所在省份的三所大学、与作者同行或同学关系的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2.研究工具

判断调查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感知常用的工具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1996年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量表包括松弛与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以及健康的担心等六个方面的指标。

数据全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婚姻、工作年限五大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几个维度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1.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分析

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了性别差异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几个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对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差异明显,且男教师精力更加旺盛,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分析

(指标1-7分别是指:主观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及兴趣、对健康的担忧、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下同)。

2.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婚姻状况差异分析

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了对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而言,主观幸福感几个维度对其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婚姻状况的不同对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指标上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婚姻状况差异分析

3.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年龄差异分析

为了研究高校教师年龄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就精力这一指标而言,30岁以下的教师精力最旺盛,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不断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年龄差异分析

4.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受教育情况差异分析

通过对受教育情况不同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不同指标上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受教育情况不同的教师而言,生活满意度及兴趣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受教育情况差异分析

5.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受工作年限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教师工作年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了不同工作年限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三、 讨 论

1.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讨论

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了性别差异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几个维度上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对高校教师在精力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差异明显,男教师精力更加旺盛,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被接受,女性对职业生涯的追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女性所承担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与男性一样,生活与职业上的差异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性别差异对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并不会产生影响。

表5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受工作年限差异分析

2.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婚姻状况差异讨论

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了不同婚姻状况下,主观幸福感几个维度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婚姻状况的不同对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指标上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有研究发现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2],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在情感和行为控制上有显著差异[3]。该结果与“关于小学教师婚姻状况对情感和行为控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思维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开放,结婚与否也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标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现代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高校教师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因此,思想上也会更加开放,这也就解释了高校教师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没有产生影响的原因。

3.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年龄差异讨论

为了研究高校教师年龄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30岁以下的教师精力最旺盛,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不断下降。

从精力这一维度上看,3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硕士、博士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此阶段,工作热情高,工作积极性大,而且大多没有结婚或者说是刚刚结婚。在生活上父母尚且年轻,也不需要抚养子女,事业刚刚起步,热情较高。因此,在工作中会投入较多的精力,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工作方面都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不得不分一些精力在抚养子女与照顾老人上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主观及客观的各方面原因,教师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问题,对工作的热情也会有所减弱。因此,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仔细观察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对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及兴趣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对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及兴趣两个维度来看,整体呈现U型分布,30岁以下及50~60岁两个年龄段得分较高,其余两个年龄段则得分较低。3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事业刚刚起步,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家庭压力相对较小,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及兴趣得分自然更高。50~60岁高校教师面临退休,已经完全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且评职压力也较小,在退休之后,处于社会养老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教师退休后收入比较稳定,医疗上也有保障。而且该年龄段教师在事业上也多有所成就,因此,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自然更高。但是对于30~50岁的高校教师而言,生活和事业上的压力导致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但是有时努力和成果并不成正比,长期处在压力之下也使这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

4.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教育情况差异讨论

本文对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相关指标上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说明对受教育情况不同的教师而言,生活满意度及兴趣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生活满意度及兴趣维度上,硕士学历的高校教师对于能够留任高校自然喜不自胜,对生活的满意度自然相对较高。通过仔细观察数据不难发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相比拥有博士学历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明显较高。拥有硕士学历能留任高校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此,拥有硕士学历教师更容易满足,生活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总分也自然更高。在高校工作的最大优点是稳定,但是在收入方面可能要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要低一些,尤其是博士学历的高校教师,其在毕业初期选择比较多,但是选择了做高校教师,在工作几年之后,看到其他同学的成就和收入要高于自己,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自然低于硕士学历的高校教师。

5.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年限差异讨论

本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教师工作年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了不同工作年限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精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教龄的增长,精力不断下降,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教龄不满5年的高校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家庭负担小,精力相对充沛,对工作抱有较高的热情和憧憬,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工作年限不满 5 年的高校教师无论是在精力维度上还是主观幸福感上总分上都最高。工作年限在30年以上的高校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较强,工作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但与此同时,处于这个教龄段的高校教师都即将退休,事业上也达到一定高度,常年累积的工作经验使他们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完成所需工作,所以投入的精力也相对最低。

四、小 结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较低,高校教师在性别、年龄以及工作年限这三个方面对精力维度产生显著差异,男教师投入的精力比女教师多,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投入精力则越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满意度及兴趣这一方面有显著差异;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及兴趣上呈U型分布,30岁以下和50~60两个年龄段得分较高。

[1]Ed Diener.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2]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6-338,342.

[3]倪林英,杨勇波.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27-28.

[4]杨宏飞.301 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5)1:34-34.

(责任编辑伊人凤校对祁刚)

Research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Teachers

CHEN Wei,LIU Xin-hong,LIU Jia-hui

(College of Basic Education,She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enyang 110021,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200 teachers in three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y u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different ages,different years of working in the index of energ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index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teres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marital statu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scores,and other aspects do not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subjective well- be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wb

2016-01-09

陈炜(1978-),女,沈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6.03.007

G645

A

1672-9617(2016)03-0323-05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精力高校教师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3步曲之精力恢复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