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2016-10-20白会玲
白会玲
甘肃省中医院儿科,甘肃 兰州 730050
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白会玲
甘肃省中医院儿科,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观察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20名2013年7-8月在本院儿科门诊进行“三伏贴”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追踪、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过“三伏贴”治疗,2013-2014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所有参与随访的患儿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呼吸道感染发生中,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14年279例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减少,并且发作程度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三伏贴”治疗能有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三伏贴;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疗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1年内反复出现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了正常范围[1],儿童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岁最常见。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与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或喂养方式不当,以及遗传、护理、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本院儿科近年来通过“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很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1]。根据年龄、潜在的原因及部位不同,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具体判断条件见表1。
1.2证候诊断见表2。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7.2-1997)[3]: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胃积热证。
1.3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320例,均为2013年7~8月儿科门诊患儿,男168例,女152例;年龄1~14岁,其中1~2岁84例,2~5岁168例,5~14岁68例。2013年均获得随访,2014年随诊279例,脱落41例。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
表2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表
2 治疗方法
2.1贴敷时间及疗程每年头伏、中伏、末伏进行贴敷(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每伏贴敷1次,根据小儿年龄及皮肤敏感程度,每次贴敷0.5~2 h,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去除,以皮肤发红而未起泡为佳,治疗2年为1疗程。理论上每伏第1天为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疗效最佳,且建议上午贴敷。
2.2贴敷药物组成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黄芪等份打粉过筛,以水调成膏状,做成直径1 cm的药饼置于贴敷胶布上。
2.3贴敷穴位根据患儿症状选择相应穴位,一般一次选择6个穴位进行贴敷,选用肺俞、膻中、定喘、膏肓、大椎为主穴,再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辨证配穴,临床常用穴位有丰隆、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4贴敷方法患儿取坐位,暴露所选穴位,用专用贴将药物固定于穴位上。
2.5贴敷时的注意事项①1岁以内婴儿及皮肤过敏者不适合此疗法;②贴敷后6~10 h再洗澡,且避免刺激贴敷处;③贴敷后若出现水泡,避免搔抓引起感染;贴敷时若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现象,立即停止贴敷;④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过咸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⑤操作完毕,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皮肤情况。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评价方法:于第2年贴敷时进行问卷调查,对坚持随诊的279例患儿的中医证候分型疗效、“三伏贴”治疗后2年内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发作程度进行评价。发作程度的判断分为1~5分,1分:临床症状明显减轻;2分:临床症状有所减轻;3分: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4分:临床症状有所加重;5分: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临床痊愈:随访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及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显效:随访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减少2/3以上。有效:随访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减少1/3~2/3。无效:随访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减少<1/3。
4.22013-2014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经非参数秩和检验显示,2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临床疗效优于2013年。
表3 2013-2014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4.3中医证候分型疗效比较见表4。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及肺胃积热型三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中医证候分型疗效比较 例
4.4治疗前后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比较见表5。与治疗前比较,279例患儿治疗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减少,并且发作程度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治疗前后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比较(±s)
表5 治疗前后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项目平均每月发作次数(次)发作程度(分)治疗前1.94±0.69 2.63±1.24治疗后0.84±0.70①1.45±0.70①
4.5治疗前后病种变化比较见表6。与治疗前比较,所有参与随访的患儿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呼吸道感染发生中,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治疗前后病种变化比较 例(%)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五脏六腑形气不足,因虚致病,治疗以补虚为主,根据外治法传统理论,穴位贴敷能够鼓舞阳气,驱散内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从而降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根据研究结果统计分析,无论是对2013年的320例患儿的治疗,还是2014年的随诊279例患儿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分别为81.87%、87.46%(见表3),提示“三伏贴”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对随诊病例证型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以肺脾气虚证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再次为肺胃积热证,但“三伏贴”对于此三种证型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均有效,三种证型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超过91%(见表4)。通过随访“三伏贴”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发病的次数及程度明显减少(轻)(见表5、表6),由此提示“三伏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符合医圣张仲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理论。
本科室所用“三伏贴”组方选自中医古籍《张氏医通》,主要由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黄芪组成。方中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能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归肝、脾、心经,能活血、行气、止痛;甘遂性寒,味苦,归肺、肾、大肠经,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细辛性温,味辛,归肺、肾、心经,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4]。主穴选肺俞、膻中、定喘、膏肓、大椎以宣肺理气,止咳平喘。肺腧主治肺系疾病,如咳嗽、气喘、鼻塞等,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最基本穴位;膻中是人体之气会,具有条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定喘、膏肓主治咳嗽、气喘;大椎能益气壮阳;诸穴合用,共奏宣肺止咳,强身健体之功效。
三伏贴是基于“未病先防”、“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三伏贴属外治法的范畴,其法源远流长,操作简单便捷,适用范围广,且无创无痛,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患儿配合度高,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儿造福!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6757.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6,199,103,35.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63
A
0256-7415(2016)09-0131-03
10.13457/j.cnki.jncm.2016.09.059
2016-03-24
白会玲(1973-),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