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土地区富水砂层盾构接收技术研究

2016-10-20徐泽民

天津建设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洞门砂层端头

□文/徐泽民

软土地区富水砂层盾构接收技术研究

□文/徐泽民

基于天津软土地区某盾构接收为工程背景,对富水砂层中盾构接收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接收开始前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了探孔漏水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现场工程水文地质情况,采取了四项补强加固措施,同时在接收过程中采取二次接收工艺,顺利安全地完成左右线接收工作。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高压旋喷桩在富水砂层中的成桩效果不理想,在粉质粘土层中可以达到预期效果;WSS垂直注浆在地下水流动状态下不易成桩;在周边环境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抽取地下水,降低承压水水头,对盾构安全接收是比较有利的。

盾构;砂层;注浆;接收;软土;富水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工作,盾构法进行区间隧道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软土地区,但地下水处理是土压平衡盾构法顺利安全实施关键[1~2]。

盾构的始发与接收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需特别重视的风险源,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整条隧道能否顺利贯通,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冻结法[3]、注浆法[4]、钢套筒[5]等,这些方法在工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针对一些特殊地质情况,需进行相应的完善。

本文以天津地铁某盾构接收为工程实例,研究端头加固技术及其实施效果。

1 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天津某地铁盾构接收车站地下3层,车站长160 m、宽21 m,端头井开挖深度23.3 m,标准段开挖深度21.3 m。盾构机始发后以28‰下坡,然后以22.3‰的上坡,以2‰进入接收车站。盾构区间采用管片衬砌内径5 500 mm,外径6 200 mm,宽度1 500 mm,管片厚度350 mm,采用错缝拼接方式。管片环纵缝之间采用弯螺栓连接,其中每环缝采用16个M30螺栓,纵缝采用12根M30螺栓连接。

1.2工程地质概况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属海积、冲积低平原。接收地层为①1层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④1层粉质粘土;④2层粉土;⑥3层粉土;⑥4层粉质粘土;⑦层粉质粘土;⑧1层粉质粘土;⑧2层粉土;⑨1层粉质粘土;⑨2层粉砂;⑩1层粉质粘土。接收洞身围岩主要为⑦粉质粘土、⑧1粉质粘土、⑧2粉砂。

第一承压含水层为⑧2层粉砂,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0.12 m。⑩1层粉质粘土为该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第二承压含水层为2层粉砂,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1.02 m,3层粉质粘土、⑩1层粉质粘土为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第一、二层承压水间隔水层厚4.65~10.1 m。

1.3周边环境

接收端管线主要有端头井东北侧110 kV的高压线杆,经实际调查确定为停用线路,距离加固区最近处为2.1 m,距端头井最近距离为6.5 m,高压线距地面高度为12 m,影响端头加固,周围无其他管线。

2 盾构机选型

根据工程特点,左右线均选用φ6 450 mm海瑞克盾构机进行施工,区间特点与盾构机参数见表1。

表1 区间工程特点与盾构机参数

3 接收加固方案

3.1设计方案

接收前对工作井端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采用搅拌加固、旋喷包角的加固方式。三轴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桩径为850 mm、间距为600 mm、搭接250 mm,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径为650 mm、间距为450 mm、搭接200 mm。搅拌桩加固隧道左右各3 m、上3 m、下4 m范围内为强加固区,隧道顶3 m以上至地面范围为弱加固区,见图1和图2。

图1 端头井加固平面

图2 端头井加固剖面

强加固区及旋喷桩加固区土体经加固后应有很好的均质性、密封性、自立性,要求28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0.8 MPa,渗透系数<10-8cm/s,弱加固区土体加固后土体强度不得小于该处原状土土体强度。

3.2加固效果分析

加固完成后,盾构接收前,对加固体进行取芯检验,水泥土取芯试件尺寸为70.7 mm×70.7 mm×70.7 mm,龄期为40 d,取6组试件,得出平均抗压强度为1.3 MPa,满足设计要求。

为进一步检验加固效果,对洞门进行水平探孔,探孔深度3 m,打穿连续墙达到加固区,实际发现存在漏水现象,及时将阀门关闭,进行分析。

探孔漏水主要是因为盾构接收端头加固施工质量不易控制,车站为地下3层站,盾构接收地层处于粉砂和粉质粘土层内,其中粉砂层比较坚硬,端头加固所采用旋喷桩在此地层中成桩困难,导致端头加固探孔时出现漏水,见表2。

表2 盾构穿越地层基本特性

4 补强加固方案

针对探孔漏水情况,对接收范围的土体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1)在原加固区周边采用WSS双液注浆一圈形成止水帷幕,见图3。注浆孔深23 m(深入粉质粘土层1.5 m),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压力2.2 MPa,起到阻止周边承压水进入盾构接收区的效果。

图3 WSS注浆加固平面

2)洞门范围斜向注浆。加固范围地下连续墙往外4 m,确保加固效果,保证洞门破除时加固土体的安全。洞门范围水平注浆只注入洞门下半环区域,底部孔距400 mm,靠近两侧孔距800 mm。注浆深度为地下连续墙往加固体4 000 mm(根据打孔取芯情况确定),注浆孔与隧道轴线呈20°向周边放射型布设,注浆压力1.5 MPa,见图4。

图4 斜向注浆剖

3)双高压旋喷加固。在地下连续墙向外600 mm范围增打一排双高压旋喷桩补强加固,见图5。

双高压旋喷采用φ800 mm@600 mm,喷浆压力30 MPa,提升速度100 mm/min,一遍复喷,复喷时提升速度150 mm/min。

夹缝处理措施为首先在夹缝两端采用WSS双液注浆进行封堵,然后采用两排双高压旋喷,桩间距500 mm,喷浆压力30 MPa,提升速度100 mm/min,两遍复喷,复喷时提升速度150 mm/min。

4)应急降水。在端头加固区外布设8口降水井,见图6,盾构接收时应急降承压水。端头注浆全部完成后进行降水井施工,降水井深度25 m,水平间距5 m,隧道下方5 m,并伸入粉质粘土层3 m。

图5 斜向注浆

图6 降水井平面

采取补强加固措施后,再次对洞门进行探水,发现并无明显渗漏水情况,满足盾构接收的要求。

5 盾构接收前准备工作

5.1盾构姿态复核

当盾构机施工进入盾构到达范围时,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准确测量,明确进洞隧道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关系,同时对接收洞门位置进行复核测量,确定盾构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纠偏要逐步完成,坚持一环纠偏≯4 mm的原则。

以左线接收为例,左线设计463环,准备接收时,左线盾构机位于449环,经测量盾构机水平偏差为前-16 mm,后-7 mm,垂直偏差为前15 mm,后-11 mm。盾构姿态均符合要求,洞门中心水平偏差-20 mm,垂直偏差-30 mm,符合要求。(注:水平偏差“+”代表向右,“-”代表向左;垂直偏差“+”代表向上,“-”代表向下)。

5.2管片拉结

盾构机到达掘进阶段,盾构推力减小,当隧道贯通后,盾构前方没有了反推力,将造成管片与管片之间的环缝连接不紧密而产生漏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最后管片的拼装质量,在接收基座上焊反力块用来增加盾构机的反推力。在最后11环管片用槽钢在吊装孔位置进行拉结,防止管片松动。

5.3洞门破除

盾构机切口进入加固层后,降低盾构正面推力。在靠近洞门30 cm时,停止推进,将切口正面推进压力值降至最低(在盾构千斤顶降低推力前对盾尾处的几环管片的纵向螺栓进行紧固),土仓泥土尽可能出空,然后进行洞门凿除。洞门凿除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凿除内层钢筋,第二步凿除中间混凝土,保留最外层钢筋,洞圈内止水钢板焊接,第三步盾构顶上结构后再次凿除,洞门凿除完成后准备接收。

6 二次接收工艺

6.1盾构机刀盘抵达连续墙

盾构机掘进第458环、行程达到800 mm时,刀盘抵达连续墙,此时将盾尾后的管片空隙用同步注浆填充密实,对453和454环进行二次注浆,用双液浆将管片与加固体之间的空隙封闭,同时通过盾体的径向注浆孔注聚氨酯,防止地下水顺着管片外空隙和盾壳外空隙进入加固体内。

6.2焊接洞圈内弧形钢板圈

由于接收井洞圈直径与盾构外径存有一定的间隙,盾构外径6 450 mm,洞门圈内径6 700 mm,间隙单边125 mm。因此盾构进洞前,在洞圈内焊接一整环钢板,缩小盾壳与洞圈的间隙,同时塞填海绵条防止盾构进洞时洞圈产生漏水、漏泥等问题。钢环四周均采用2道5 mm厚、20 cm高的弧形板,钢板之间填充180 mm×200 mm的海绵条。

6.3盾构一次接收

当盾构机掘进第460环、行程达到700 mm时,刀盘出洞门圈边缘后,停止推进,立即在洞门圈上与盾壳之间焊接一整圈弧形钢板,焊接完毕后用速凝水泥封堵弧形钢板、钢圈之间的缝隙。

洞圈封堵完毕后,根据洞门渗漏水情况确定是否注双液浆,若无渗漏则不注浆,快速掘进,若漏水则从455和456环利用管片吊装孔进行壁后填充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水泥浆配比为1∶1,注浆压力0.2 MPa。

6.4盾构二次接收

待浆液凝固后继续推进直至盾构机全部上接收基座,盾尾脱出洞门圈后,再次用弧形板封堵洞门圈与管片之间,然后开始洞门密封注浆,完成二次进洞。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左右线均顺利、安全的完成接收工作。

7 结论

1)高压旋喷桩在富水砂层中的成桩效果不理想,在粉质粘土层中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2)WSS垂直注浆,浆液凝结时间可以控制,但在地下水流动状态下不易成桩,结合降水,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在周边环境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抽取地下水,降低承压水水头,对盾构安全接收时比较有利。

4)二次接收工艺对确保盾构安全、顺利接收是非常有必要的。

[1]张旭东.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层施工技术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445-1449.

[2]徐岩,赵文,黄龙光,等.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40(7):71-77.

[3]徐泽民,韩庆华,郑刚.天津地铁盾构接收水平冻结实测与分析[J].建筑结构,2012,42(11):132-135.

[4]王文灿.冻结法和水平注浆在天津地铁盾构接收中的组合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3,50(3):183-190.

[5]郑石,鞠世健.泥水平衡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接收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0,47(6):51-56.

U455.43

C

1008-3197(2016)03-29-03

2015-12-22

徐泽民/男,1980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工作。

□DOI编码:10.3969/j.issn.1008-3197.2016.03.010

猜你喜欢

洞门砂层端头
钢芯铝绞线拉断力测试试样端头的制备工艺
采煤工作面端头三角区坚硬顶板治理技术研究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高地压、强冲击条件下整体中置式新型端头支架应用
盾构始发接收洞门水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滨海厚砂层地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导致车身刺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及防护经验借鉴
徐国琳
铁路隧道明洞门可靠度研究
富水砂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及其失稳风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