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一例
2016-10-20张雪洁李琨边培雯高敏虹辛琳琳马静霖
张雪洁李 琨边培雯高敏虹辛琳琳马静霖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一例
张雪洁1,2李琨2边培雯2高敏虹2辛琳琳2马静霖2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鼻部皮疹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左侧鼻翼部开始出现红色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大。1个月前鼻尖部开始出现类似红斑,且皮损逐渐增大。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翼及鼻尖部分别见约1.5 cm×1.0 cm、0.8 cm×0.6 cm红色浸润性斑块,其上覆粟粒大丘疹,边界不清,无破溃(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少量组织细胞,部分轻度异型,增生活跃(图2)。免疫组化示:CD4(+)、CD8(+)、CD3、CD5较多(+),CD7及CD2部分(+)(图3、4);CD20、CD68部分(+);CD79a(+);bcl-2(+);CyclinD1少部分(+);Ki-67阳性数<50%;GrB(-)、CD30(-)。
诊断: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治疗:给予泼尼松10 mg日2次,吡美莫司外用治疗;3周后患者病情好转,目前随访中。
图1 鼻部浸润性红色斑块图2 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浸润(HE,×200)图3 CD4(+)(免疫组化,×100)图4 CD8(+)(免疫组化,×200)
讨论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IS)多发生在面部,特别是颧部和额部较常见,有时也见于背部、胸前及其他部位。本病的特点为紫红色或黄红色浸润性斑块,病理上以真皮部位淋巴细胞浸润、不形成淋巴样滤泡为特征[1]。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究竟是一独立疾病还是其他疾病的临床异型,至今未有定论。Toonstra等[2]分析了100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并随访数月至14年,未发现1例向DLE或恶性淋巴瘤转化,认为LIS为一独立疾病。Cerio等[3]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9例皮肤活检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LIS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不但有T细胞,同时存在B细胞,在半数以上的标本中发现有血管淋巴滤泡中心分化,提示这些病例与良性皮肤淋巴样增生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本例患者病程较短,皮损部位较局限,病理表现为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少量组织细胞,部分轻度异型,增生活跃。免疫组化CD4、CD8等(+);考虑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因本病有复发可能,需临床观察随访。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24-925.
[2]Toonstra J,Wildsdrat A,Boer J,et al.Jessners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f the skin A clinical study of 100 patients[J]. Arch Dermatol,1989,125:1525-1530.
[3]Cerio,Oliver GF,Jones EW,et al.The heterogerity of Jessners lymphocytic infiltraion of the skin.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suggesting,one form perivascular lymphocytomal[J].J Am Acad Dermatol,1990,23:63-67.
(收稿:2014-06-09 修回:2014-08-05)
1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山东济宁,272000
2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皮肤科,山东济南,250014
马静霖,E-mail:13553176983@139.com